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把“五四运动”所确立的文化本体精神归纳为“科学”与“民主”,这固然极有道理,不过,这绝非五四文化精神的全部。五四运动的本质内容是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体系的探索,五四的真精神在于实现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现代化转换,即由传统的宗法礼俗的封闭的文化价值体系,转化为现代的充满科学和理性的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2.
霍耐特“人的完整性”理论站在人是社会细胞基础上阐述了人要从自身身体的完整与内心情感的统一,个体所具有的权力与应该负的责任的统一,自爱与爱社会的统一二个方面完成人的“完整性”发展。而我国现在正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接班人,理应好好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一点可以从霍耐特的“人的完整性”理论中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人.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本文阐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人必须做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先进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社会塑造与个人自我塑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不同程度的忽视,致使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从根本上讲可以归结为中国古代就有的"义利"这一范畴的相关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利"思想具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也有大量的糟粕,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武器"对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进行批判、扬弃,提炼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义利"观,用于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它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文化繁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对主导文化及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管理,实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1991年,新加坡以国家白皮书形式提出了共同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20年来,新加坡通过教育和法治等措施大力推行共同价值观,并取得了理想效果。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建设从发展意识形态合法性、注重内容时代性和推行措施有效性等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必然性:其一,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二,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在意识层面对市场经济所导致的负面效应的积极匡正。审视社会现实,对于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相结合的实践性产物,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研究雷锋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对于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一种既有批判继承又有超越创新,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的现代新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益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湘洁 《工会论坛》2010,16(3):110-111
美国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取得一定的经验:政府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理念在本国教育中的落实;学校注重运用心理咨询和各种实践活动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社会通过大众传媒和公共环境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其对我们的启示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进行价值观教育;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满足社会和谐和德性充分发展的公民;扬弃价值观教育的传统方法,灵活地综合使用各种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是现代性问题。现代性的共识性涵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包容性空间。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着社会阶层分化、价值共识危机、伦理安全缺失的现代境遇,需要积极寻求价值合法性和政治合理性的实践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建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主体间性哲学为支撑的普世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监察制度在维护国家统治、规范官员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历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建立、健全监察体制.唐朝建立的一系列监察制度以其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的完备而著称,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监督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在欧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它要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科学指导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曲折的,它给了我们若干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近代以来广东历史的考察,从对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以及当代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解剖中得出结论:广东是近代以来维新变革运动的策源地。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近代以来广东率先发起的维新变革运动及其共同特征、影响;深刻系统揭示了广东成为维新变革运动策源地的内外在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广东未来发展列举了若干启示,提出了一系列较具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和举措。文章还首次提出了维新变革运动策源地、维新变革学科体系、维新变革战略、维新变革思维、维新变革文化、软文化、广东文化后发优势、南海文明圈、云文明、虚拟文明、广东个性发展等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是西学东渐和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在近代史上,发展女子教育是相夫宜家、强国富民、儿童早期教育和形成女子独立人格的需要,而广设女子学校是发展女子教育的主要途径。近代女子教育具有如下特点: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近代女子教育享有了合法的地位;近代女子教育在重重困难中艰难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乡村管理思想的近代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我国乡村管理思想近代变迁的研究较为不足。我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思想的近代嬗变以明末为分水岭,历经“过渡伊始”、近代演变肇始、自治的兴起三个历史阶段,由一种“牧民”的思想体系演化为一种“自治”的思想体系,这既是传统乡里自治思想、经世思想、变通思想与现代乡村管理思想相互影响下的必然,又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刚健有为精神的展现,其思想内容对于当今新农村建设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的赶超思想是在民族危机和中华民族觉醒的背景下兴起的。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的赶超思想得到进一步加强。继承和发扬中国近代赶超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洋务派、维新派、清末新政派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同,梁漱溟现代化模式的特色是:以社会现代化为取向,以农村为阵地,以文化为核心,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现乡村文明,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梁漱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虽未获得成功,但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和中国人民改变积贫积弱面貌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又一次尝试,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深刻启示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契约理论是关于国家(城邦)起源的重要理论。古希腊智者学派在自然与约定的争论中表达了早期的契约理论,将自然本性和人性完善作为契约的基础,对人、社会、自然做出了界定,同时也抬升了人的地位。近代霍布斯、洛克以自然状态为社会契约论的逻辑起点,以人性的欲望至上性为基础,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削弱了自然和人的本性力量。通过古代与近代契约理论的界分,领悟到人的真正发展是自身发展和自然的复活,是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