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制     
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每天粥都不够吃。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谁抓到谁分。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可能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  相似文献   

2.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七个和尚,每天只有一大桶粥吃,但僧多粥少,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最大需。一开始,他们每天轮流掌勺,可一周下来每个人只有自己掌勺的那一天能吃饱。后来,他们推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分粥,但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团体内部的阿谀贿赂、诋毁中伤,粥还是分不匀。然后大家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监督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七个人在一起分粥,由于分粥方法的不同,得出不同的分粥结果:第一种方法是由一人主持分粥,结果这个人每次都给自己分得最多;第二种方法是由七个人轮流分粥,结果每个人在轮到自己分粥时给自己分得最多;第三种方法是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结果花费许  相似文献   

4.
全新明 《奋斗》2013,(6):63-63
正所谓"分粥"法则,是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其所著的《正义论》中提出的。他把社会财富比作一锅粥,一群人来分粥,由此提出了五种分粥的办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  相似文献   

5.
<正>法治的基础是什么?员工的尊严来自于何处?答案是工作合约内容的遵守与执行,以及合约外的自由。做公司之后,哲学家的书就基本不看了。但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却喜欢讲哲学家罗尔斯的分粥理论,那是他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做的一个比喻。在这个比喻中,罗尔斯把财富比做一锅粥,一群人来分。如何分呢?罗尔斯罗列了五种分粥法:一、指定一个人全权负责分粥。结果可能是谁负责,结果就受谁的主观意愿影响,比如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相似文献   

6.
两家小店     
一条街道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家卖粥的小店,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可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的收入总是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为解开这个谜,一个知晓两家赢利情况的顾客走进了右边那家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他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加不加鸡蛋?”顾客摇了摇头。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  相似文献   

7.
欧阳娜 《奋斗》2006,(3):54-54
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跳伞的故事,是外国的;一个是分粥的故事,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食粥旧事     
梁实秋先生在《粥》一文中曾写到:“腊八粥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时序一进腊月。就自然想起那些食粥的旧事来。 文人爱食粥,似乎是一种传统。中医认为,粥可调剂胃口,增进食欲。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深谙此道,因而,晚饭他一般只吃两碗用米和红豆、白扁豆煮的粥。  相似文献   

9.
清代粥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理论学刊》2007,(4):111-115
开设粥厂是清代赈济灾民常用的方式之一。清代的粥厂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日常救济中的隆冬煮粥,二是灾后赈济中的粥厂。粥厂救济的对象以灾后垂死之民和流民为主,具有救死和防止灾民流动的双重功能。粥厂的开设和管理大体上要经过报批、择地、发筹、领粥、稽查和弹压、安置或遣散等程序。其经费来源既有官府拨付,也有官员捐廉和绅商富户捐输及动用仓谷。粥厂在清代救荒中虽只占辅助地位,但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学习导报》2010,(18):55-55
一个人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粥,但奇怪的是,一个个全都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勺子有一米长,他们虽然争先恐后盛粥往各自嘴里送,但因勺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  相似文献   

11.
《纪检与政法》2004,(1):50-50
粥容易消化吸收,不伤肠胃,滋补养身。不仅是居家之良饮,更是病中和旅行的珍馐。寒冬腊月,最易伤人阳气。在寒冷的冬晨喝上一碗热呼呼的药膳粥权充早餐,既可填饥,又可治病。这里介绍几种冬令健身粥。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之友》2014,(9):42-42
儿童、老年人与女性的滋补良方。不同年龄的人,在秋季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儿童在秋季可每天食用一次有滋阴润燥作用的粥类,如用花生、杏仁、山药、白木耳、葡萄、百合、胡萝卜、牛肉粉等分别与糯米或粳米煮成稀粥,用冰糖或蜂蜜调味效果更佳。冬天易患慢性心肺疾病的老年人,应该在秋季打好营养基础,防止旧病复发。  相似文献   

13.
任弼时和陈琮英幼时虽然是遵从“父母之命”结成的娃娃亲,但是自从他们相识的那一天起,一直到1950年12月27日任弼时逝世为止,他们在革命的征途上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相德以沫,并肩战斗了整整36载。在这很难而又漫长的承命岁月里,这对革命伴侣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动人心弦的故事。苦日围里结深情陈琮英是湖南长沙东乡胡家坪人,1902年出生4个月后母亲就去世了。在北平教书的父亲陈芝轩只好把健褓中的小珠英托付给婶母抚养。12岁那年,陈芝轩把球英送到了湘阴县唐家桥新屋里乡村教师任思度家中,给任思度的儿子任粥时(当时任粥时…  相似文献   

14.
正陈明生是农五师八十九团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他和妻子王俊玲都经历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共同的经历,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陈明生的爱人王俊玲是一位小学音乐老师、音美教研组长,她经常为学校编排舞蹈、为学生练鼓练号,工作很辛苦。陈明生每天早上八点起床,给妻子做好营养可口的早餐,每天下了班,他匆匆地往家赶,给妻子和孩子端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春节     
正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相似文献   

16.
清菡 《支部生活》2013,(6):10-11
晨曦刚刚铺满瑞丽江,瑞丽国门就迎来了一群到瑞丽上学的缅甸"小留学生",他们上学出国、放学回国。在中越边境河口口岸,每天早上8点,中越大桥上等待进关的越南边民早已排起了长队。每天他们都会带来新鲜便宜的越南瓜果出售  相似文献   

17.
感恩     
父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最好的爱和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营养。父母并不希望我能回报他们什么,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回报。所以,当我递去一件衣服、捧去一碗热粥的时候,都会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我成家立业,为人夫为人父后,父母悄悄地从我的世界里隐身而出。他们退到那个可以感觉到我,但又不被人关注的位置上生活。我有风吹草动,他们便匆忙赶来;而他们的冷暖病痛,我却浑然不知。有几天,我的心里一直烦躁不安,一种不祥的预感驱使着我回老家看父母。那时,正值秋收时节,村里空荡荡的,我在一块土地里找到了母亲,她正跪在那儿拔…  相似文献   

18.
今年38岁的毛建新是黑龙江阿城市的下岗职工,妻子继他下岗后不久也没了工作。为了供儿子上学,毛建新蹬三轮车打工攒钱。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左腿被撞坏,康复后再也不能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家三口因此陷入深深的困境……在阿城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中,组织部的全体同志捐款2000元,帮助毛建新买了一台微型车,搞起了营运;帮助他妻子摆起了粥摊,每天也有了固定的收入。如今,毛建新一家已走出了困境。张军文摄影报道夫妻双双下岗 困窘不堪 扶贫帮困结对 柳暗花明@张军文  相似文献   

19.
酸甜苦辣     
奇言怪语,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有时候,生活的乐趣来源于一张怪嘴,把酸甜苦辣炮制成八宝缤纷、赏心悦目的粥。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1,(17):55-55
一条河隔开了两岸,此岸住着凡夫,彼岸住着僧人。凡夫们看到僧人们每天无忧无虑,诵经撞钟,十分羡慕他们i僧人们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