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选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一规定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里所说的“社会公论”,指的是社会公众的评论,其核心是尊重群众意志,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认和评价。正如康熙皇帝所说:“官员贤否,或操守清正或贪污不肖,必难逃于公论。”(《康熙政要》)注重社会公论,提高识  相似文献   

2.
李崧 《理论视野》2014,(7):85-86
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工作、以群众工作创新统揽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构建与社会管理相适应的群众工作新模式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构建“社会管理”型的群众工作新模式,为社会管理创新夯实群众基础构建“社会管理”型的群众工作新模式,必须明晰以下三个要点.(一)“社会管理”型的群众工作模式,是建立在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平等地位关系基础上的群众工作新模式.在这种群众工作模式中,执政党和人民群众都是群众工作主体,所不同的是,执政党是群众工作的领导主体和引导主体,人民群众是群众工作的实践主体和实现主体;群众工作的功能不再是实现政党的意志和政治权力的意志的“政治控制”,而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利益、意志和力量的“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群众,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是群众工作的目的;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利益主体、执政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群众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耳边常闻一些基层干部抱怨:“现在基层干部难当,群众越来越不听话啦!” 那声调,那神态,好像群众天生该听他们这些人的话似的。对此,我很有点不以为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伟人毛泽东的这些论断恐怕至今仍未过时吧?况且,我们的一些干部常喜欢把“人民公仆”挂在嘴上,既然是“人民公仆”,就该听“主人”的话才是。盲目地批评指责群众不听话,实际上是一种缺乏群众观念、颠倒“主仆”关系,以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父母官”自居,甚至是以“救世  相似文献   

4.
实行群众路线的一面镜子--如何看待"民情民意民智民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段话很重要,必须认真领会。一、体察民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 所谓民情,一指人民的生产活动、风俗习惯等情况;二指  相似文献   

5.
英雄崇拜与现代青年崇拜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英雄和英雄崇拜 英雄和英雄崇拜,古已有之。英雄是什么?下面摘引几种有趣的说法: “有卓越智慧作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克劳塞维茨) “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利益所需要做的事情”(伏契克)  相似文献   

6.
一、疏通、拓宽民主渠道,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首要环节.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动力.党的十四大报告和新党章强调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里的民主,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广大党员群众在有组织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在集中过程中得以体现;二是指在集中形成的决策的指导下广大党员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党员群众意志、权利的真正呈现和兑现.它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多年来形成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而这里的集中,是有组织地集思广益,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民歌作为人民的喉舌,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倾注了人民群众的感情,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成为了历史的又一种见证。民歌象进军的号角,伴着中国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巨轮前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一向把包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内的生产方式看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肯定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伟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国家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概念包含着不同的阶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权力观的集中概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即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人民公仆”与“社会主人”的关系;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的历史作用,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揭示了领导者“为谁掌权、如何用权”这一涉及权力观的根本问题。重温邓小平的权力观,对于牢固树立并真心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申 《理论探讨》2005,(5):106-107
拍什么板定什么案,从表象上看是由领导者决定的,但实质上体现了领导者与群众主体双方的相互作用力.领导者通过拍板定案决定群众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群众决定领导者拍板定案的性质和成败.领导者所作出的决策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才具备方向上的正确性、内容上的科学性和实施上的顺利性.  相似文献   

11.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鲜明地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充分有力地说明了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群众利益”,在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历史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利益最为紧要,也决定了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新的形势和任务,是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改善…  相似文献   

12.
深化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前提:确立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同时又是作为生产过程中基本力量的劳动群众的历史,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成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历史实践”到“历史唯物”:马克思对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与探索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从历史的实践到历史的唯物,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因而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定论,使东方人掌握了研究人类社会主体性的“一把钥匙”。“人民群众”这一历史范畴,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凡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人民,都是组成人民群众的主体,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观点的唯物史观包括如下内容: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因而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创造…  相似文献   

15.
1953年南共联盟六大基于工人自治的理论,对党在社会主义自治中的地位、职能与活动方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并作出决定,改变党的职能与活动方式。认为党是一种指导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在群众中“起引导作用”。铁托认为:“引导作用的实质:在实行自治和代表团制的情况下鼓励千百万劳动人民发挥创造力,并加强他们的自治意识”。这就是说,所谓引导作用就是引导人民群众实行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群众自主地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事务。党“不包揽属于劳动者、属于他们联合劳动组织和自治机构的事务、权利和责任”,以通过各种自治机构来实现自己的领导作  相似文献   

16.
“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王首道同志为本刊的题词。这两句话凝结着这位革命老人一生的经验和感受。谈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体会,使我们和王老都很自然地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王老说:毛主席的论述十分正确,极其深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的政治主张始终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了广大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经济形态》,节选于列宁在1894年所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全文见《列宁选集》第1卷,第4页.(以下引文出自本篇者,只注页码.)在此文中,列宁批判了俄国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一 权力的两重性,决定领导者权力运作有正确运作与非正确运作两个方面。领导者权力的非正确运作有多种表现形式:(1)专权。就是将一切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无论大小事,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2)越权。越过自己的职权范围,决定或处理本不属于其职权所辖的事。(3)侵权。侵犯别人的民主权力,强制或压制别人按照其个人意志行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山西头号交通工程———大运高速公路的建设 ,在为山西经济腾飞铺就又一道新的坚实起跑线的同时 ,也创造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精神———“大运精神”。大运精神是实践执政为民宗旨的宝贵财富 ,这集中表现在 :建设大运高速公路是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指导下的科学决策 ;大运路建设的高质量实施 ,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 ;大运路建设中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关注与悉心维护 ,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情为民所系”的党性要求。为此 ,大运精神对新时期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允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原动力,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一种执政能力,是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