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这是一曲生命的辉煌颂歌;这是一首爱情的千古 绝唱!一诺千金,支持着她度过了70余个漫长的春秋。 她,就是从1935年开始就在家苦苦等候当红军的 丈夫李才莲胜利归来的妻子、现年92岁的池煜华。 峥嵘岁月的新娘 那是1920年早春的一个上午,父亲把年仅9岁的池 煜华背到了远离家乡30里外的茶园乡教富村一个姓李 的农户家里当童养媳。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池煜 华第一次见到了比她小3岁的"丈夫"李才莲。青梅竹马, 患难与共的生活,渐渐填平了一对少男少女心中无形的  相似文献   

2.
梅兰 《党史纵览》2003,(8):39-41
如今,已86岁的王凤岐老人平静而快乐地生活着.虽然与自己共同生活了50多年的丈夫王文10年前因病离她而去,但与丈夫经历的一幕幕惊险人生,常常浮现在她的眼前.那些一起走过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日子,就像片片殷红的枫叶,飘曳在她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里,无声无息,就像老人那样沉默……  相似文献   

3.
在农一师阿拉尔市有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丈夫去世后,她含辛茹苦地抚养两个继女,供她读书,用无私的爱撑起了一个家,这个女性名叫王梅。1998年,王梅嫁给了一位有两个女儿的男人,当时,大女儿两岁,小的才两个月。结婚后,王梅和丈夫在阿拉尔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8月她丈夫因为车祸住进了医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4):90-91
1984年,卢娜·布莱姆NN30岁,她的生命却仿佛要走到尽头。卢娜患上了乳腺癌和宫颈癌。在过去的11个星期内,她已经经历了两次外科手术——乳房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现在,她正经受着化疗带来的巨大痛苦。雪上加霜的是,疾病夺去了她的秀发、她的积蓄,还有她的丈夫。  相似文献   

5.
正刘惠清,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跑个体营运的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没有工作,开着一个偶尔能挣个十块八块的干洗店,主要是照顾丈夫和上小学的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然而这一切,随着丈夫的突然离世戛然而止。那是2010年6月3日,一向身体无恙的丈夫陈军在出车途中突发心肌梗塞,还没跟她和9岁的儿子说句话,便从此阴阳两隔。受不了打击的刘惠清,吃不下睡不着,整天以泪洗面。一天,独自  相似文献   

6.
《江淮》2008,(1)
一个瘦弱的女子陪同丈夫与病魔抗争8年,让丈夫的生命在爱心中延续。1996年,金寨县青山镇茅坪村25岁的郑宏芳与本村男青年江胜勇喜结良缘。在婚后有了可爱的女儿后的第二年,有着驾驶技术的丈夫在无锡找到了一份驾驶工作,每年收入两三万元。然而幸福的生活维持了不到3年的时  相似文献   

7.
正一师四团的斯发兰、斯发蓉姐妹不离不弃照顾鳏寡老人痴呆病患已达20年。记不得多少个日日夜夜,姐妹俩为了这老少两代人合衣而卧、与双方的丈夫分居而眠。目前,83岁的张玉德老人身体硬朗、红光满面;51岁的憨儿张建满脸都是孩童应有的纯真笑容。对姐姐斯发兰来说,1988年是她生活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丈夫杜代泽的养母刚刚去世,将一个实际年龄28岁却只有2岁孩童智力的憨儿以及后嫁的鳏寡丈夫托付给了她。"当时自己在团场承包土地,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且上有一对父母  相似文献   

8.
正10年来,她守护着自己患精神病的丈夫,默默无言,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嫌弃丈夫的无用。而是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撑起了4口之家。今年45岁的周凡瑞与比她大3岁的丈夫袁宏昌是娃娃亲。作为人妻,周凡瑞细心体贴,勤俭持家。丈夫袁宏昌干活踏实,勤劳能干。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结婚几年后,他们生  相似文献   

9.
正刘美华的"做人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多少年一直伴随着她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着她的子女,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的故事已在二师二十五团传为佳话。她的家是一个大家庭,有98岁的老母亲,丈夫丁再平是一名机务职工,大女儿已经成家立业,小女儿也步入工作岗位,2014年随着外孙女的出生,她们夫妻也荣升姥姥和姥爷,一家人其乐融融。她的母亲已经随刘美华生活了27年,全家人一起吃饭时,她和  相似文献   

10.
正卢凤梅是四师七十三团特色园区的一名蔬菜大棚承包户,今年已经46岁的她留着一头短发,身体微胖,说起话来带着浓浓的河南口音,一看她那身板就知道是一个特能干的人。卢凤梅与丈夫马留方于2011年从河南来到七十三团,他和丈夫一起打工,有空的时候就在特色园区帮助妹妹管理温室大棚。通过给妹妹帮忙,  相似文献   

11.
<正>"我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妈妈生的,第二次是姐姐给的。"新疆博州体委教练亚库甫江经常对身边的朋友们说。亚库甫江的姐姐阿曼·西合,是五师八十八团五连的一名退休职工。她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双目失明的妈妈。1994年,丈夫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阿曼·西合一人的身上。只有35岁的她,每天起早贪黑,  相似文献   

12.
提起二师三十三团加工总厂的职工刘翠英,同事和街坊邻居们都会赞不绝口。她孝敬老人和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她在逆境中默默地承受着苦和累,为老人、为孩子、为家庭和睦所做出的奉献,受到大家的好评。今年47岁的刘翠英,曾经也有过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能干,女儿乖巧听话,公婆能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确实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女儿16岁时,丈夫在意外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一  相似文献   

13.
笑对人生…     
她曾经饱尝生活的艰辛———短短6年间,她的二哥和母亲先后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她又被确诊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她的工作岗位因此受到限制。她周围的人包括曾经与她要好的朋友像躲瘟神一样躲着她,一时间,她的生活被一层浓浓的阴霾笼罩。她的父亲因过度悲伤,双眼曾出现过短暂的失明。小袁明白,60多岁的可怜的父亲再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了。“世界上还有比我家更不幸的呢!”对父亲深深的爱,唤醒了小袁。她要笑,她要让父亲看到一个天天开心的女儿。1993年病情稳定下来的小袁报名参加了会计专业的自学考试。3年的课程,她两年半就…  相似文献   

14.
现年40岁的她2000年与丈夫带着一家4口来到新疆,在短短的10年里,她由一名普通农工成长为一名党员,把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变成了如今年收入20余万元的小康之家,她就是曾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师七团十三连,提起周承秋,人人赞不绝口,因为周承秋的不离不弃,才有了丈夫吴俊奇的生命和幸福生活。周承秋的丈夫吴俊奇比自己大十几岁,因丈夫善良本分而又孝顺能干,所以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婚后育有一子,孩子也是懂事聪明、尊老爱幼。早在丈夫身体健康的时候,周承秋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家中的大小事都是有丈夫操心,丈夫就是周承秋生活的保护伞。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  相似文献   

16.
白建国 《党建》2011,(9):40-41
4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战士,在青海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在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部队行进到青海草原时部队被白匪打散,她逃离虎口流落到草原,嫁给了当地牧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草原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她把红军丈夫临别交给她的珍贵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下肢完全瘫痪的柔弱女性,经历了生活的种种酸甜苦辣,体验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通过与命运的顽强抗争,最终掌握了一技之长,并能够自食其力,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成功之路,她就是残疾人自强模范卢红梅同志。 她今年33岁,家住六十六团修造厂,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6岁的儿子活泼可爱,丈夫对她关心爱护,他们共同经营着一个家电维修店铺,同时经营复印、打字、小百货、公用电话。靠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来  相似文献   

18.
桑宏波  张艳华 《实践》2010,(7):36-36
<正>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主妇。37岁上,丈夫因病去世后,她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服侍年迈的公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生活的艰辛让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毗邻旗县。她就是内蒙古开鲁县麦新镇水泉村的孝顺儿媳许淑花。  相似文献   

19.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邵华原是吉林省大安市日杂果品公司的职工,1993年,她和丈夫双双下岗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没有在困境中失望,而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下岗,对于当时的邵华来说,简直就是生命中一次最沉重的打击,那年她才38岁就没有了职业,随之而来的便是失去生活的来源 她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想到了养猪 于是她向亲属借了一笔资金,购买了4头仔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