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福建理论学习》2006,(4):38-43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海峡西岸经济综合体。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实施《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福建把握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福建历届省委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本省经济发展战略,从“大念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到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再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些经济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重大举措;是立足省情、发挥独特优势的全新探索;是突出区域特色、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宏伟规划;是具有历史眼光和政治远见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服务祖国统一大局的积极步骤,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海峡西岸经验是福建的,也是全国的。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就是要围绕这个建设大局来站位,胸怀全局、立足全局、围绕全局、服务全局,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既是一种新区域崛起的象征,同时也是福建战略思考的经验文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省委就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90年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支持福建“进一步探索在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2009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应运而生。2011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公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春天,海峡西岸。勤劳智慧的福建人民在这里播种理想、耕耘幸福; 地灵物博的八闽大地,春潮荡漾,美丽和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放眼八闽花满丛,海峡西岸正春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呼唤, 是福建崛起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逐年推进,闽台间特殊的“五缘关系”所承载的人际关系网络不断被转化成闽台经贸关系网络,成为两岸间及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随着两岸经贸和社会文化各项交流的进一步深化,福建在两岸关系中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而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其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也将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台商在福建的投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四大特点,福建台商的数量缓慢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海西当先行     
海西春暖,喜讯频传。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再次写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贯支持,充分表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央决策之后已落实到国家实施层面,充分展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效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赞同。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06,(5):F0002-F0002,I0001-I0004,1
“海峡西岸”,这金灿灿的四个大字,被写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500万福建人民为之欢呼,为之鼓舞。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片热土,是台湾海峡西岸的一块福地,是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个颇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是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前沿平台。  相似文献   

9.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与以往福建发展战略不同,是福建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探索得出的必然结果,是逐步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形成的正确认识.文章从福建如何服务于全国区城经济布局和祖国统一大局出发,探讨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并分别从培育和提升产业集群、构建中心城市群落、提高经济外向度、整合两岸经济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我们认为,其最终目标是要打破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障碍和区域障碍.促进海峡东西两岸产业和资本融为一体.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提升两岸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使之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的“五缘”优势。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及福建省实施意见的公布,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特别是其主体福建来说是百年难遇的好机遇。作为福建省地域面积最大(2.63万平方公里)、经济欠发达的南平市,如何在海西建设及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和跨跃式发展,是南平始终思考、紧抓不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晓红  潘明  林鹏 《福建理论学习》2011,(7):52-52,F0003
沐浴海峡西岸春风,彰显妈祖文化魅力。国家电网福建莆田电业局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实现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国家级荣誉;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党史月刊》2012,(22):I0005-I0008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四地七县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的绿色通道。全县区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现有人口43万人。浦城县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也是“中国丹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4.
《福建理论学习》2011,(5):40-41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敏 《揭阳论丛》2010,(2):58-59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揭阳与福建,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以及本省的汕头、梅州、潮州共20个市组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意味着海西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区域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势必大大促进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高速先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保障服务作用,有力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国务院《意见》确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四大战略定位,把“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为福建高速公路事业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新要求。“两个先行区”同时赋予福建高速公路新的发展内涵。站在福建交通发展的新高度,福建高速公路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思路,尽责履职,发挥先行先试、带头带动作用,以良好业绩推动“两个先行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为福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文章在认真分析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聚集不突出、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三大城市群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交通运输网体系和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即大念“山海经”——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是同福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明的福建特色。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可以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抓住和用好机遇,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现阶段全省工作的大局。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大局,主动融入、主动服务,提供支撑、提供保证,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良好环境。在实践中要突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