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华 《时代法学》2013,11(3):91-99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由此形成了不同派别的主张。影响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最深层次因素是主权,不同的主权观决定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主权又决定于其所处时代的情势。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发展的新动向对传统的主权观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主权"与"治权"两个维度去理解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主权观,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芳 《行政与法》2012,(8):55-60
"主权"是传统国际法理论构架的基石,但此概念自引入国际法后一直争议颇多。本文简要梳理了传统主权理论和国际法上的主权学说,以期形成对比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鉴别亨金的主权思想;重点分析了亨金在国际法上的主权思想,并将其概括为辩证的、务实的、动态的主权观,进而从国际人权法、国际立法以及国际秩序三个方面阐述亨金主权思想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中国南海勘测出丰富的油气资源之后,南海周边国家采取群狼战术,明抢暗占,相继提出对南海岛屿主权的要求.近年来一些区外势力也开始联合南海周边国家围攻、制约中国从而坐收渔翁之利.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当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国际法,寻找最优的方式妥善处理南海事务.  相似文献   

4.
秦娅  吕晓杰  李伶 《清华法学》2013,7(2):123-149
当前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出口限制的制度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大多数WTO成员可以几乎完全自由地征收出口税,这使得WTO有关出口限制的纪律难以奏效;另一方面,少数几个加入成员承担着不得为任何目的征收出口税的严格义务。WTO对中国原材料案的裁决更固化了后一个极端。本文旨在揭示WTO现有制度的不合理性,尤其是仅由少数几个成员承担的严格义务所引发的后果。此等义务不仅剥夺了这些WTO成员将其自然资源留给本国使用的所有者权利,也使他们失去了控制资源产品环境负外部性的一个有效工具。这些义务的实际不可变更性还与国家对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相矛盾。为纠正这一不合理状况,本文建议,将所有单独承担的出口税义务纳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关税减让表中。这样做将使所有负有出口税义务的成员获得GATT提供的政策空间和灵活度。此外,本文认为,要争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全面出口纪律的支持,关键在于承认出口税的合理功能。WTO应当以规范进口关税的相同方式规范出口税,而不是简单地推动出口税的取消。  相似文献   

5.
国际视角下的人权问题已经由国内管辖范畴逐渐递升到国际领域范畴,不得不说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成果表现.此外,随着目前主权、人权问题的国际政治化的深入倾向愈演愈烈,人权、主权问题、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也颇受人们所关注.一部分人的观点较倾向于“人权不分国界”,还有部分人对“主权过时论”比较支持,但随着“人权胜于主权”的观点提出,似乎也撼动了国际主权原则及其政治地位.基于此,本文以国际人权与主权作为切入视角,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法上的内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政是主权概念在具体运用中必然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主权必然包括的一个方面。在国际法运用主权概念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乃是自治,因而内政又是与自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自治是指国家不从属于任何外国而对本国事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治理,内政就是指在一个国家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即国际法文件常用的“国内管辖之事项”。围内政与主权相互涉及,这对于国际法的适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加强对国际法上的内政问题如内政的判断标准、内政的判断权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统国际法向当代国际法的变迁,体现了其价值本位从主权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演变。传统国际法的主权本位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上,给国际法体系带来了内在弊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社会本位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大量涌现密不可分,在当代国际法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反映。主权平等原则仍然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础,与国际法的社会本位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8.
主权问题是网络空间安全法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北约卓越合作网络防御中心适用于网络战的国际法典《塔林手册》开篇即对网络空间安全的主权问题和国家责任问题作了规定和阐述。鉴于手册是目前关于网络战的法律方面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手册对网络战适用国际法的理论基础——主权的论述会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探讨手册中网络主权的界定、主权的内容和主权下的国家责任内容,对其存在的范围狭窄和逻辑缺陷,主要概念含混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法上主权问题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范畴,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然而,如何看待主权,在理论和实践上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关于主权的争论从其概念形成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也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在同一问题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已不单是概念理解的差异,而是不同政治和法律理念之间的冲突。这一点从世界各国对主权问题的迎异态度得到了说明:有以主权为借口逃避国际法约束者;有以国际法为借口否定国家主权者;还有为保护主权而闭关锁国者。当今世界各国联系密切,互赖加强,全球共同利益领域日益扩大,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  相似文献   

10.
籍灵 《法制与社会》2013,(24):144-145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就中日两国针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论,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割让"和"先占",具体问题第一是钓鱼岛在最早是否属于中国领土;其二是日本的"无主""先占"的理论是否成立,在国际法视角下,本文将从先占、时效、时际法和禁止反言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论钓鱼岛的主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钓鱼岛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指出大量的历史资料,天然的地理构造及国际法的权威规定都能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无可争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倒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安理会决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的内涵及其与人权关系的广泛讨论。主权概念从起源到发展,以及近来在"保护的责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主权与人权并不是对立的,而应是辩证统一的。我国应明确表明一国主权不容他国恣意践踏的立场,并在促进人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周培敏 《法制与社会》2011,(23):158-159
南海诸岛的主权自古以来就归属于我国,它在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且具有丰富的天然资源。正是南海诸岛所享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前景,近几年来,陆续有不少周边国家对它垂涎欲滴,企图编造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将南海诸岛据为己有。他们肆意掠夺、侵占岛屿,有些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对其进行分割。他们随意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妄图实现对南海诸岛的全面占有。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我国领土主权的不当侵略,是违反国际法、国际惯例的。因此,我国在争取岛屿主权方面应该有更加积极的作为,同时采取某些必要措施来捍卫主权、捍卫领土。  相似文献   

15.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现实的国际关系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但现有的国际法的理论仍然发展缓慢,可以说国际法理论已经滞后于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仍未走出奥本海国际法体系。因此,当前国际法理论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国际法的理论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与反映,国际法理论创新的起点在于概念与范畴的建立与创新,国际法理论创新需要运用现有国内法理论,与国内法“接轨”,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儒家文化是国际法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源泉,国际法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对主权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赵海峰 《当代法学》2011,(1):132-138
近二十年来,国际法院、欧盟法院和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程序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与动向.国际司法程序无论是在公正性和效率性方面,还是在自身完善和人权保护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加强.这些变化增加了国际法的刚性,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并对国际法的主题理论和渊源学说等,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国际法主体"的定义有多种解释,不过现在一般认为系指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的主体,即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所直接归属的主体。简言之,即必须具有可在国际法上追求权利,并被赋予义务的属性。一般  相似文献   

18.
论国际法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5,23(3):62-71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一方面,自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的发展时常受到国际政治的制约;另一方面,国际法一经确立就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国际法将逐步摆脱强权政治的束缚,作用也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主权豁免的中国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各国与国际机构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再一次凸现了主权豁免问题的重要意义。在准确把握当前状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在强国之路上的方向选择与利益界定,确立中国对于主权豁免的基本态度和具体模式,对于中国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方向确立和实践指引意义。从各国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本趋势以及国际立法实践的导向上看,限制豁免将会成为国家豁免的主流模式。而从很多学者所倡导的国际法人本化的立场而言,绝对豁免的主张更多地带有前现代国际关系的痕迹,而不符合全球治理时代的要求。限制豁免、并在未来的发展中缩小豁免的空间是可以判定的主权豁免在国际法治进程中的伦理选择。中国在以往的涉外法律实践中总体坚持绝对豁免立场,但也在一些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中体现了不同的态度。从绝对豁免的模式转换到限制豁免的机制,不仅更有利于体现中国在国际法上与时俱进的精神,也更有益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传统国际法向当代国际法的变迁,体现了其价值本位从主权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演变.传统国际法的主权本位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上,给国际法体系带来了内在弊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社会本位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大量涌现密不可分,在当代国际法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反映.主权平等原则仍然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础,与国际法的社会本位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