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位外国学者曾说,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他的影响早已超出了他的国家。邓小平不仅是20世纪的中国伟人,而且是二十世纪的世界伟人。在国外,尽管有众多的研究邓小平及其思想的学派、机构和团体,但对邓小平的一生都作出了积极和肯定的评价。最成功的改革家国外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下半世纪是改革的世纪。在世界各国相继改革的历史中,一些人成为辉煌的、成功的改革者,而另一些人则成为失败者。国际社会舆论认为,邓小平是当代最成功的改革家。德国学者认为,邓小平是一位十分成功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美国学者在《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一般地讲,她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邓小平为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也就是邓小平深厚的马列主义修养、高超的领导智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的结晶,学习邓小平理论,就必须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就必须学习研究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邓小平的思…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秦利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含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他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  相似文献   

4.
简论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显著特点刘建华发展人民民主,建设民主政治,是邓小平同志一个极其鲜明的政治思想。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154页)以邓小平同志建设...  相似文献   

5.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6.
綦常清 《党政论坛》2004,(10):11-13
綦常清的“论邓小平的发展观”一文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总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方向;“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实现道路;“非均衡性”和“跨越式发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实现模式;“协调发展”和“顾全两个大局”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厉以宁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他设计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案和途径,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这在(《邓小平文选》)中,尤其是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得了充分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对...  相似文献   

8.
简论邓小平政治稳定观的基本特点安徽省社科院邸乘光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邓小平治国思想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其中包含着对成功经验和痛苦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周锟 《党政论坛》2012,(6):34-35
善于“算账”,是邓小平决策的一个重要特色。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曾回忆说:“父亲有个特点,喜欢问数字,爱算账。”在邓小平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中,善于“算账”的例子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对社会理想的价值选择和不懈追求。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人民群众,价值目标是共同富裕,价值尺度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价值手段是市场经济,价值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总体上看,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呈现出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相契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试论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李英姿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他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科技的性质、社会功能、科技发展等的系统论述。邓小平同志理论上的一个伟大命题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他在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纵横说鲁子平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吗?他的概括坚持了公有制、按劳分...  相似文献   

13.
毕德 《学理论》2009,(11):63-64
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个人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产生扫清了道路,改革开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开创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土壤,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实践构成了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发展的新背景。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的硬道理2010年11月,在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整整32年之后,在新加坡河畔的“贵宾廊道”,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共同为邓小平纪念碑揭幕。碑上刻有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是李光耀最佩服的三个政治家之一。李光耀专访集《新加坡赖以向前发展的硬道理》一书书名中的“HardTruths(硬道理)”,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杜国钧,赵青雁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毛泽东的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同时,它也是由邓小平的知识、观念、语言、情感、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构成的,是邓小平自身经验、实践特点和一贯作风的内...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刘东民邓小平的基本特点是求实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毛泽东称誉他"是个厚道人",即老实人。邓小平思想的精华,最核心的、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有110多处讲到"实事求是"。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和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突破口,两大推动力,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扭转乾坤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既是这两大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又是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全面阐述者。因此,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是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谈一些体会,以求教于读者。(一)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思熟成的结果,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体会:第一,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国情观研究胡林辉邓小平国情观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出发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研究邓小平国情观,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广大人民自觉的实践的需要。邓小平国情观具有完备的理论形态,是一个内容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发,寻觅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轨迹,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总结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几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邓小平关于精简行政管理机构的思想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吴国衡精简行政管理机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邓小平对我国精简行政管理机构一直极为重视,并有很多论述和具体指导。因此,探讨邓小平关于精简行政管理机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