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晓伟 《学理论》2010,(4):57-58
我国的女性教育问题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过程。女性是社会主要的人力资源,对其进行教育从社会、个人、家庭经济牧益的角度来论证都是极其有益的。通过中国女性教育历程的整理研究,不仅可以看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利于中国女性教育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1)
近几年,女性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国内对于女性地位的研究,已经由以前的争取男女平等发展到关注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研究回族知识女性的成长经历,体现她们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角色的定位。回族知识女性要想全面发展,需要她们自身继续加强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讲究"男女有别"而又有合作,基本上"男主外,女主内",故而男女不存在职业之竞争。现代社会一方面忽视女性生而为女之自然乃至心理差别,另一方面缘于现代社会的平等权利,女性因此享有了男性化的教育机会。而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的职业配置基本是以男性劳动力为标准,结果自然招致女性受教育者的就业歧视。化解之道在于重估家庭价值以及教育以及社会职业配置,以重建其应有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
女性人力资源作为我国人力资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女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两低"现象,即高层次女性人才比例偏低且利用不足与女性职业结构偏低并存的社会现象。要从根本解决问题,逐步改变这两种现状,必须提高人们对于女性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力发展女性教育、建立适合女性的人才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妇联改革背景下的女性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妇女工作具有现实必要性和操作可能性。随着新时代妇联改革工作的纵深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妇女工作的功能作用和独特优势日趋突显。新一轮妇联改革提出新要求,使得妇联改革亟需女性社会组织"她力量"的积极参与,同时叠加现行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机遇。先天的性别比较优势,为女性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多元功能作用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女性社会组织参与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树立自主参与服务的理念,优化参与服务的制度环境,扩大参与服务的规模,加强完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和拓展参与服务的内涵外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贝克和吉登斯在现代化理论中对个体化风险都有所阐述,前者论述了个体化带来的客观领域的生活境况,后者阐述了主观领域的自我认同。本文通过梳理个体化理论探索女性在高度现代性下的自我认同危机和生活困境。全球化观念与地区生活、分裂与联合、无力感与占有、权威与不确定性、个体化与商品化这一系列两难困境影响了女性自我认同的构建。而存在于婚姻、教育与工作中的诸多矛盾加深了女性自我认同的危机。女性的生活境况处于"不再"与"尚未"之间的尴尬地位——虽然教育机会是平等的,但社会并没有给她们同样的就业机会;妇女从婚姻供养中摆脱出来,却不能自由地通过在家庭外的工作获得自主生活。  相似文献   

7.
李笑莎 《学理论》2013,(12):58-59
曾国藩家族后代子孙中,有多位杰出代表,其中有多位是女性。曾国藩以后,其老家双峰荷叶女性人才辈出,这与曾国藩及其家族女性伦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在注重优秀传统女性教育的基础上,辅有时代特色的女性伦理教育观,在近代中国妇女伦理教育史上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提高女性整体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政治参与的公共政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芝 《行政论坛》2012,19(4):57-60
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女性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构成部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女性的政治参与相比较男性在社会中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差异,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吉林省数据看,女性的政治地位与十年前相比较略有提升,但女性的政治参与还面临诸多困境,成为女性政治地位提高的主要障碍。政府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愿和参与途径应该给予特殊支持和规划,并辅之以相应公共政策和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9.
女性知识分子在后工业的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具有女性特色的工会活动,能够展示当代高级女性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搞好女性知识分子工会活动,对于创导文明进步的社会风范,体现知识女性的社会价值,乃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常春 《理论导刊》2012,(1):98-100
通过对宋代宫廷女性、宦门女性、民间女性以及名妓书法文化方方面面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宋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以书为用"、"以书为乐"、"以书为学"的书法文化现象,其不仅彰显出中国古代女性书法具有丰富多彩的可言说性,而且说明古代女性书法与以男性为主导的古代书法艺术一同建构起了中国璀璨的书法文化星空。  相似文献   

11.
李星蓉 《学理论》2011,(8):54-5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力得以长足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变革,从而也对当今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来封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人们传统的思想模式的改变而逐步瓦解,现代社会已经由从男性养家糊口为主模式转向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负担模式,女性更多、更广泛地参与到了社会劳动的各个领域中,从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致造就了一种特有的"萧红式"小说文体。她的小说,生动地刻画了许多生活在男权社会压抑下苦命挣扎着的女性形象。萧红不仅细致描写了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及悲剧的命运,而且将笔触伸向中国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对女性生命悲剧的关注中融入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路,从深层次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毒害。  相似文献   

13.
曲俊燕 《学理论》2013,(16):111-112
"女博士"、"女强人"等称号,看似冠冕堂皇,实则蕴藏着女性佼佼者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尴尬。在文中通过对现象、这群人的困境、原因(传统女性角色定位根深蒂固)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定位更多的是在男权社会条件下的"人为定位",这样的定位已不符合当下的实际,呼吁用符合现实的"现代人"眼光去客观地看待"女强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9)
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妇女干部学校,它的创办为抗战培养了大批的妇女干部,为当时的抗战、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女大更为今天的女性干部教育积累了经验,带给女性干部教育的启示主要有:加强女性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为女性干部教育确立明确的目标;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发扬艰苦奋斗,踏实能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消费作为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它既是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表达的符号和象征。女性身体消费逐渐成为女性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并且是一种多元的自我认同方式,它包括职业形象认同、性别认同、身份认同与社会地位认同四个方面,但是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这种通过身体消费来表现的自我认同达到极致时,女性的身体成为消费对象,产生身体消费的异化现象,女性的身体深受"美丽暴政"的凌辱。  相似文献   

16.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意识的复苏。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从女性→人→女人的艰难历程。本文就此问题对庐隐、冯沅君、丁玲、凌淑华等“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女性形象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7.
焦霓 《学理论》2015,(6):154-155
高校知识女性,以自由的精神、解放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默默贡献她们的学识和智慧。她们在教育、学术和文化领域、社会活动以及性别平等方面对社会产生的公共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社会环境的局限和女性个性发展现实阻碍,高校知识女性面临一种被边缘化的危机与困境。研究高校知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影响力,是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实现现实中的性别平等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作为兼具新生代、女性与农民工三种特征的一个群体,其婚恋问题能够折射出转型时期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婚姻问题。近年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传统婚恋观发生了诸多变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在婚恋中的分量增加,并引发了诸多婚恋心理问题。因此,如何改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恋观的社会环境,从社会制度层面给予保障以及积极优化企业环境,进而促使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整个社会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张维 《学理论》2013,(8):63-64,10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毒品贸易和毒品种类的增加,吸毒人数逐年剧增,其中,女性吸毒者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吸毒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特殊性,毒品不仅对女性吸毒者个人带来伤害,更对其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女性较之男性,天性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心理特征明显,复吸率居高不下,成为阻碍戒毒工作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悄然兴起,开创了全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观念,公众对媒介的接近程度和信赖程度日益提高和加强。以新浪微博中的女性形象为案例,从社会性别、社会角色的视角入手,分析作为客体的女性在微博传播中的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种形象的多种因素,尽可能为提高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促进信息公平流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