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前,东阳市举行了2009年春季“携手共进”公益性人才交流大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招聘求职两旺的现状下,作为求职者,应该如何把握眼前的求职机会?  相似文献   

2.
求职三忌     
求职者进入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但由于进入市场的心态各异,求职行为有别,效果也就大不相同。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少求职者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步入误区,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总结这方面的教训,大有裨益。笔者认为求职必须谨记“三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实习生,究竟要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什么,怎样才能把握实习机会为自己求职增加砝码?三个不同的实习案例或许能给正在准备实习的学生们一点启发。职业顾问认为,实习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实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这家公司就职,而是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探讨学生党建品牌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及其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对广西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出积极参与学生党建品牌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求职机会,并发现党建品牌活动所提供的就业指导、参加党建品牌活动的频率等因素与学生求职影响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求职的艰难得求职指导成为一个小小的热门,而有些流行在求职场上的观点却是似是而非的,如果求职者轻易被这些观点牵着鼻子走,那么可能会在求职中碰壁。误区一、找工作的人应避免那些正在解雇员工的公司。试想一个减员的公司怎么还会雇佣新人呢?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公司可能恰好就是求职人的最佳去处。有许多这样的公司一边在裁员一边却又在招聘,这一点是当今劳务市场上秘而不宣的"秘密"。在经历过经济困难的公司里,往往有最好的工作机会。公司时时在寻找更具有工作经验、要价更高的人。在此同时有一些公司可能正在缩小规模或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大》2011,(11):30-31
全国人大代表王萍表示,为了保障女性平等获得求职机会,建议适时推出用人单位劳动性别最低比例制度。她还建议在法律条文中增加禁止用人单位在任何招聘程序中使用有关性别信息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第六次应聘     
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通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撰写个人简历时应注意哪些技巧,怎样才能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增加面试的机会呢?成功的简历应具备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伯佳荣 《前沿》2014,(3):148-149
求职面试对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既是机会,亦是挑战。面试是一门艺术,是应聘者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想在面试中稳定而出色发挥,从而获得就业机会,必须讲究前期的准备、面试中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等应对艺术。  相似文献   

9.
王丹平  刘妍君 《前沿》2012,(13):153-155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求职渠道及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抽样调查380位大学生,结果表明:学生干部经验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和求职清晰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求职目标清晰度和学生干部经验对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对非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果还表明理工科学生性别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求知情绪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小非 《楚天主人》2013,(5):45-47
近年来,网络招聘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平台的网站。这些网站方便快捷,不仅提供众多招聘信息,还降低了很多单位的门槛,求职者利用网络就能为自己寻找到更多机会。时下,网络求职成为互联网上一个就业热点。然而,网络招聘有"馅饼"也有陷阱。网络招聘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把关,应聘者稍有不慎,就会遭遇骗术。近期通过网络招聘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网络招聘骗局的背后,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同时求职者自身也应擦亮眼睛,理性求职。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据台湾人力资源企业104人力银行观察,近几月来,虽然台商在大陆的人才需求量变化不大,但台湾“上班族”赴大陆求职意愿却快速增温,寻找到大陆工作机会的台湾求职者,目前平均每天近2万名,创2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12.
伍仁 《传承》2006,(3):10-11
虽然《劳动法》明确规定,录用职工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然而,大多数女性在求职中依然遭遇到性别歧视。2006年3月1日,全国妇联与社科院在北京联合发布的《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在对2004年上海部分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性别对男女大学生就业收入的影响较小。求职过程中,55.8%的女生认为求职时遭遇到了性别歧视,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着“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现象。这种性别歧视的表现以“工作机会”多寡不均、“岗位层次”高低不同最为明…  相似文献   

13.
王丹平  刘妍君 《人民论坛》2012,(17):136-137
文章旨在探讨人格因素在求职准备行为、求职过程行为和求职结果中的作用,并考察个体变量对求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因素中的外倾性和尽责性分别对求职准备行为和求职行为过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个体因素中的学业成绩和家庭经济水平分别对获得聘用通知数和签约情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牟书  徐娟 《人民论坛》2012,(5):108-109
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s)主要记录并评价学生成长、反思就业目标和能力现状的关系,展示学生获得求职机会的能力,帮助学习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适应就业市场。电子档案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要遵循学生主体、多方协作以及真实性评价等原则,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三个步骤来实施。  相似文献   

15.
"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求职者眼光太高,大家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难。很多求职者比较盲从,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招聘求职旺季来临。如今,一方面,不少雇主感叹人才难求,不断调整招聘方式;另一方面,不少求职者感觉求职时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找到理想的雇主太难。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会出现"招聘难"与"就业难"的两难局面?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3062人参与),79.3%的受访者感觉当前雇主仍处于强势地位。如果求职时遇到偏见,62.2%的人会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受访者中,71.8%的人换过工作。普通员工占52.8%,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占16.9%,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占8.5%。在年龄结构上,"80后"占48.8%,"70后"占29.9%,"90后"占10.2%。  相似文献   

16.
夏雨 《今日广西》2008,(23):16-16
如今,大学生缺乏求职经验是他们就业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经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应聘职位具体要求的工作经验,这一点无数人已有体会;二是指求职应聘的经验。这一点,许多人似乎体会得并不那么深。由于求职经验的欠缺,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思路和求职方法十分狭窄和单一。大致说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会实力求职法和关系求职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业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因此,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帮助大学生成功择业、主动适应社会、成长成才,都是非常必…  相似文献   

18.
眼下,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求职也越来越困难。个别用人单位抓住毕业生急需就业的心理,在试用期这一特殊阶段上耍花招,侵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此提醒求职大学生一定要弄清试用期的“门道”,在求职时多加注意,以防上当。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求职与关系网络的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文  陶丹 《青年探索》2004,(5):11-14
当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运用关系网络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关系网络的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求职信息的获取,可以提高求职成功的可能性,通过关系网络的延伸,大学生拥有的资源随之扩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追踪测量,考察了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求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和政治面貌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和求职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比,主观支持更能预测求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