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长期探索民主政治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形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推动着人民政协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政协纳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体现出党对人民政协领导关系的制度内涵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2.
一、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历史。就是通过履行职能。实现对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历史人民政协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产物。现代中国经历了通过建立并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把最大多数人纳入人民的范畴共同奋斗,并且在建国后使之享有人民民主、成为国家和  相似文献   

3.
徐永利 《前线》2021,(4):41-43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在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民主监督效能、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中国的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文章对中国的协商民主的意义、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关系以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深刻认识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自觉把守纪律讲规矩贯穿政协工作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明确指出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6.
新政协运动在实现协商建国的同时,也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革命向领导新中国的制度化、法律化转换。从“五一”口号提出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新政协运动确立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构了人民政协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级阶层和人民团体的制度化平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全面领导,不仅确立了党的领导基本制度体系,而且成为五四宪法和现行宪法的蓝本,从而建构了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律化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于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律化也历史地熔铸于新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7.
杜宇新 《奋斗》2014,(10):4-5
65年前的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也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今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充分肯定了65年来人民政协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人民政协丰富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精辟阐明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人民政协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思想理论依据和工作指导方针,是指导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纲领性文献,为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的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这对于人民政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工作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机构,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来,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建立新中国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人民政协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人民大团结的一个重要象征,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体现。一1949年9月21一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相似文献   

10.
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机构和主要渠道。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对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造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就国家、地方的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同志就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一次全面系统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政协章程有明确的表述。简要地说,具有“三性”。这就是:统一战线性、多党合作性和政治协商性。这“三性”中,统一战线是政协最基本、最主要的性质;在统战性的前提下,也就相应地具有了多党合作性和政治协商性。这“三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长期的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首先,关于统战性。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伟大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和典型形态是以人民政协为组织形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中国协商民主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包俊臣 《实践》2006,(3):37-39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各良主党派在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的,这一历史财结论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近年来史学界出现的对历史结论重新评价的所谓“新论”中。有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仅是自封的,不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对这个原则问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辩析。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多党”,不是指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各种党派,而是专指辛亥革命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同中国共产党结成同盟共…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与优点,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人民政协的历史上,从1959年12月到1962年9月,“神仙会”曾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议方式,用来促进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各界的商议和交流,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而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现实中出现的困难,“神仙会”从中国共产党党内发展到人民政协和社会各团体,是统一战线工作中一项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民政协的历史上,从1959年12月到1962年9月,“神仙会”曾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议方式,用来促进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各界的商议和交流,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现实中出现的困难。“神仙会”从中国共产党党内发展到人民政协和社会各团体,是统一战线工作中一项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王巨禄 《世纪桥》2006,(3):84-86
一、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把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的全部工作中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不是西方的议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  相似文献   

20.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09,(10):4-6
必须坚持把人民政协事业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部署和推进经过60年的实践,人民政协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为我们继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必须坚持把人民政协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部署和推进;必须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必须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坚持以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