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1,(5):61-61
徐宁在3月16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这两天。由于日本大地震,灾难片在网上的视频点击率也高得惊人。2006年重拍的《日本沉没》,近期在优酷网上的点击率已达10多万次。在新浪微博上,网友“媚眼明”写道:日本大地震不是日本一个民族的灾难,而是整个地球的灾难。在这个时候。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灾难共同守护我们的未来,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是人类迄今遭遇的又一场特大灾难。在地震波及的几百公里范围内,瞬间夺走数万人的生命,顷刻之间原本美丽的家园成为一片废墟。面对惨烈的天灾,我们幸而活着的人们深感悲苦与凄怆!我们深深地为逝去的同胞流泪,同时,面对毁灭性的创痛,我们也不得不作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朱春阳 《当代贵州》2020,(11):80-80
春暖花开了,中国的疫情在经历了高峰的惊魂时刻后,似乎已经出现了转机,而中国以外的疫情还在蔓延。中国是这场灾难较早的受害者,中国经验也正在被作为各国学习的范本而扩散,以至于有人在网络上把这称为“抄中国作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中国面对这场灾难付出的代价却似乎成了一个无人愿意面对的伤疤。窃以为,这场灾难,如果仅仅是教会了民众勤洗手、戴口罩,如果仅仅是以开几场感人肺腑的庆功会而收尾,如果仅仅是被大张旗鼓地当成一场盛大的感恩教育,那么这场灾难的真正价值可能并没有被呈现出来。如果人们还要继续耐心地去等待对野蛮干预疫情直报的官员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4.
灾难是记者的节日,曾是西方新闻界的一句名言。近年来,一些晚报类报纸经常出现大量的灾难报道,个别的报纸的个别版面几乎把灾难报道做为了新闻报道的主体。看来有些晚报的总编和记者确实十分热衷于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以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在有意无意中实践了这句名言。 一般地讲,灾难事件比较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在报纸上刊登后能吸引大量的读者,很轻易就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西方新闻界把这类报道称做硬新闻。所以,社会上一出现重大的灾难事件,报界都趋之若骛,大肆炒做。有一阶段,我们省内的个别的晚报类报纸也出现了这种…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8,(10):4-5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数万余人遇难。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承载着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躲避了一场吞没世界的洪水灾难。形之于文字的传说是否有一天会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呢?  相似文献   

7.
楼倒桥塌的韩国安连发近两年,接二连三的惨案降临韩国,使朝野上下一片恐慌,国民个个怒发冲冠。与其说韩国人正惨遭一场场横祸,不如说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灾难并非来自战争,或是什么经济和政治危机,而是建筑业留下的隐患。它激怒了整个南朝鲜,也震惊了世界。199...  相似文献   

8.
她,10岁亡母,16岁丧父,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次次灾难; 她,清贫如洗,却怀着美好的憧憬和远大的理想走进大学校园; 她,历经磨难,收获着坚毅、乐观和感恩。  相似文献   

9.
李牧 《当代贵州》2008,(21):50-51
面对灾难,王长江挺身而出。他与千千万万坚强的灾区人民一起,用顽强的意志和作风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5月16日,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叶小文先生的《多难兴邦》一文,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5月22日,又在《长江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面对震灾.请慎言多难兴邦》的文章,说“多难兴邦”一词包含对亡灵不敬之意,“多难与兴邦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灾难.就是灾难”,“不要将过多悲伤以外的意义强行赋予悲伤”.“不要说什么‘多难兴邦’”。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3,(6)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华夏神州正响彻一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科学求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壮丽凯歌,这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F0003-F0003
一场灾难,令人悲泣;一曲浩歌,感天动地;一种大爱,默然凝聚;一个民族,坚强屹立;一个中国,世界惊奇!正值“八一”建军节,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中国军人的身影让我们久久不能忘记。地震发生后,人民军队义无返顾,冒着震后极端的气候和极端的着陆条件,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一次次把人民救出死亡线,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这是灾区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切呼唤和发自肺腑的感激。胡锦涛主席在视察四川地震灾区时,对在那里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说:“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这是对部队官兵的高度评价,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3.
4月14日发生的7.1级强震将青海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广大中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截至目前,已有11000多名伤员得到成功救治,失色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14.
《求是》1999,(17)
李洪志以其特有的十分拙劣的方式,散布了一套所谓“政府无用”的谰言。对这一荒谬的论调,不能天真地理解为消极厌世的人生哲学,实际上,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李洪志散布这样的谰言,有他十分险恶的政治用心。一、醉翁之意不在酒李洪志鼓吹“政府无用论”,有一个奇特的出笼背景。那就是他首先制造了一个弥天大谎:“世界末日”,声称人类正处于一场大灾难之中。在这巨大灾难即将临头之时,李洪志断言:这灾难“法制解决不了,政府也解决不了”。李洪志蛊惑人心地说:“现在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哪个政府也解决不了。民族问题,国…  相似文献   

15.
凤凰 《廉政瞭望》2014,(11):75-75
有一座小岛,与世隔绝。岛上只有一个土著部落,一场灾难突如其来,岛上的土著人都病倒了,很快便一一死去。有一个身强体壮的土著人,挣扎着到山上找了许多草药吃.活了下来。面对只有他一个人的小岛,他号啕大哭,跑到海边,准备跳海自杀。  相似文献   

16.
【开篇的话】 2013年5月12日,新开放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人如潮涌: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解说员朱正男总会加上这句话——“老北川铭刻历史,新北川承载希望”。在朱正男和所有北川人的心中,五年后的今天,灾难已成为历史,梦想正在实现。  相似文献   

17.
7月13日,高温酷署。达成铁路线发生重大路外伤亡事故,21人死亡,18人重伤,沿路桥梁、通信标志等设备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面对灾难险情,人民子弟兵无私无畏,奋勇战斗,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鱼水颂歌。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08,(7):23-2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立即作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空前的历史性灾难,我们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灾难发生后,灾区的人们大多亲眼经历了亲人的伤亡、家园的倒塌、城市的毁灭、自己的伤痛,这些很多人一生都不会遇到的经历,却在瞬间发生,可想而知它对人们心灵的冲击、心理的伤害是多么的巨大。  相似文献   

20.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战争是洗涤剂。灾难也是洗涤剂,这次地震帮我们洗掉了许多旧方法、旧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