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选择和决策过程中 ,城市家庭的父代和子代在大学、专业的认知上存在差异 ,双方对大学和专业有一定程度的偏好差异。双方在志愿选择的沟通上呈现出彼此相倚的新型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于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由于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对驻保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实行社工专业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机联合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因素。大学生志愿服务要实现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作出新贡献,需要广搭志愿服务平台,包括搭建学习平台、搭建实践平台、搭建保障平台、搭建宣传平台,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科学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大学生就业难在地方普通高校文科专业体现最为明显,而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载体,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对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萌 《学理论》2013,(9):58-6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学生志愿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通过对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探寻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叶雪美 《学理论》2012,(17):90-91
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入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对管理与发展志愿服务以及加强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6)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对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具有必要性,但也存在问题,可行途径如下:加强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增加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立足社团,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9)
当前,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构建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的长效机制为研究重点,提出建议与对策,探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发展机制建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3)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它不仅能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能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特点和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0)
以武汉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际状况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个体特征、社会外部环境氛围和志愿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等因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本文主要以CNKI、超星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及特点、动机与机制建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推动该领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有效实践环节。文章在剖析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动因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的供给侧现状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其不足之处,构建优化联动机制研究的框架,最终设计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联盟机制研究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出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效果不显著以及宣传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微文化"平台和志愿服务的有机统一,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一致性、志愿服务活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志愿者社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志愿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四个角度论述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历程分启动、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进行简要了回顾,并从中总结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想教育、组织领导、活动内容、管理制度、服务地域五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5)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队伍的主力军,大学时期是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时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团学部门的领导、雷锋精神的发扬和特色志愿品牌的建设四个方面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志愿文化氛围。通过与青马工程培养结合、与校园文化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方法,从开展服务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微时代"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了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本文指出高校应该利用"微时代"平台,不断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机制、监察管理机制、效果评估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志愿服务者保障制度及相关基金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21,(2)
正人物名片马瑞霞,民进宁夏医科大总支主委、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救死扶伤在所不辞马瑞霞自幼就对解除病人痛苦的"白大褂"职业产生了深深的尊敬和向往,所以报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医学专业。"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誓词中的每一句话伴随着她的从医经历。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4)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深度不足、服务同质化等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南京林业大学"红木文化进社区"立足社会需求,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通过发动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参与、密切高校与社区间的联系、加强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兆辉 《行政与法制》2002,(11):43-43
王某系G市某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因年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落下下肢残疾。他在参加高考时,填报的第一志愿为该市财贸专科学校。王某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456分的成绩,而财贸专科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27分。但是财贸专科学校以该校计算机房在4楼,王某无自理能力为由拒绝录取王某。王某不服,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市财贸专科学校告到法院行政庭,要求法院确认该校的这一行政行为无效,以恢复自己根据自身意愿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周井娟 《学理论》2013,(33):226-228
利用"志愿乐活"调研小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且被动参与居多,自发参与的比例不高,注册志愿者更少;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对个体以后是否会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以及投入程度等影响较大;多数学生认为工作强行摊派、不被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