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开始了卫星城的建设。总体而言,卫星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建设日趋完善,功能特征愈加明显。通过总结不同时期上海卫星城的不同阶段特征,理顺卫星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今天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卫星城是特大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必然选择,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必然需要现代化卫星城的建设以推动其建设西部核心增长极。而产业的发展则是现代化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本文从现代化卫星城建设所需的产业功能入手,分析了成都市现代化卫星城发展的基础,提出了成都市建设现代化卫星城强化产业支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1958至1992年,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原隶属于江苏省上海县的闵行镇行政区划有过五次调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个卫星城,闵行的政区变迁与其城镇化进程表现出阶段性耦合的特点,反映了闵行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失衡的现象。作为上海卫星城城镇化探索中的典例,闵行政区的历史变迁在一定程度上衍射了上海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卫星城和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大城市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乡联系与互动的加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温江区为成都市规划的8大卫星城之一,2015年3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61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本文以温江为例,从中小城市功能转型和城市能力提升角度出发,围绕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机制,对大都市卫星城此类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研究,并对新型城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闵行一条街",王光美曾在接受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采访时说:"少奇同志经常到上海,他关心上海人民,关心上海的建设,为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高兴,对上海城市建设的规模、布局、方针、环境保护以及如何建设卫星城,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等,都作过具体指示。"她回忆,1958年,刘少奇曾在火车上与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谈了许多,还具体谈到过闵行卫星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前线》1960,(7)
一、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石景山是北京市的重工业基地,经过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充分地具备了城市的特点和城市的规模,从北京郊区的一部分,变成了首都的卫星城。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墨西哥城曾经饱受人口恶性膨胀之苦。近年来,这个臃肿的大都市由于采取了建设“卫星城”、实施“城乡均等化”等“瘦身”措施,人口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城市过度拥挤的形势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8.
打破单中心模式,构筑全新的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已成为北京向国际城市功能跃迁、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减轻市区发展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建设一座百万人口规模的新城,将使北京的城市空间大幅度扩展,是北京从单中心模式向双核多中心模式演变的关键步骤。 以卫星城为基础建设多个城市分中心,是当前北京多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战略中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实践》2009,(6):F0003-F0003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小城镇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首府卫星城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首府“一核双圈”。从规划人手,以壮大卫星城经济为依托,强化经营,加强管理,努力拓展城镇空间,加快旧城区改造,提升城镇品位,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0.
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昌平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之一。作为城市发展新区,昌平将形成由昌平新城、中心镇、建制镇和已纳入城市中心区的回龙观、东小口地区四个部分构成的城市发展格局。昌平新城由原来的昌平卫星城、沙河卫星城、百善、马池口和埝头工业区组成。昌平新城承担带动区域发展的功能。今后昌平将建成首都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之一,成为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成为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按照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到2010年,昌平常住人口将达到120万,其中一半会居住在昌平新城内。新的北…  相似文献   

11.
解放初期的上海城市建党,坚持以公开建党的方式来取代“自报公议党批准”的建党方法,坚持以产业工人为主要发展对象,着力加强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为城市建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上海的实际,举办工人积极分子训练班,在提高学员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发展党的工作,为城市建党创造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城市建设围绕工业基地的建设展开,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城市建设真正起步的基础上,90年代城市建设大规模推进,为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上海“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这一战略决策不仅明确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上海迈向21世纪的发展目标。上海市府根据这个精神,当即作了全面步署,并划定在2010年必须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五年过去了,五年来上海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实绩证明上海已进入了后工业经济时代。但是,环顾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上海内部环境,我们深感形…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是上海城市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十年。在十年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中 ,市建设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地推进上海的城市建设 ,为上海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坚持改革创新 ,是上海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一条主要经验。(一 )九十年代初 ,城市布局不合理和基础设施老化 ,使上海显得不堪重负。在上海发展变化的关键时刻 ,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并且邓小平同志对上海提出了“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和希望上海“一…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城市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社区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认识到,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城市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曾撰文指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不仅是上海实施跨世纪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整体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上海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面向新世纪发展,在研究新情况、拓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再推进和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上海建设“消费服务高地”比建设“生产高地”更重要。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定工业发展支撑。没有上海宝钢、上海石化、上海汽车和上海机电等等,就不会有今天的上海。然而,没有发达商业.没有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没有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外滩、陆家嘴,上海浦东两港等,更没有今天的上海。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0,(2):74-75
处于成渝经济区“腹心”的潼南,在新的发展进程中,加强科学规划,以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城”、“绿色经济与科技经济高地”、“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为“三大抓手”,加速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以后,上海科教系统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从平反冤假错案人手,全面落实党的政策,积极探索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教事业的发展。重新审视这一历史进程,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上海今天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贯彻中央方针,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型,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基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上海以"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为抓手,向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转型。进入新世纪,上海以"四个中心"为目标,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上海的转型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来,北京城市规模,特别是市区规模急剧膨胀,人口过度集中,旧城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29,000人。北京已出现住宅紧张、交通拥挤、水电气不足、用地奇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为此,中央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疏散市区人口。应着重发展卫星城,逐步把市区的一部分企业和单位迁移到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