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种爱叫做"母爱"。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的时候,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  相似文献   

2.
毕淑敏 《党课》2010,(12):83-84
常常想家。当我们想家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母亲。当我们想起母亲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无边无际云蒸霞蔚的爱。当我们想起爱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如天宇般宽广淳厚的温暖和一种伟大神圣的责任。当我们想起责任的时候。其实是在宁静致远地思索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爱的姿势     
罗小四 《学习导报》2014,(12):52-53
风是有姿势的。弯腰的柳树,荡漾的水面,在清风拂过的时候,它们便是风的姿势。阳光也应该是有姿势的吧,向阳花就是它明媚的形体语言。我在想,生命是有形状的,爱又应该是什么姿势?是拥抱?是亲吻?还是化蝶后的翩翩飞舞?台湾一名62岁的男子,用一方花布兜住头发花白的母亲,在医院候诊大厅等候,老人的头靠在男子的手肘处,安详得像个孩子。时间在这划定格,我明白了,这便是爱的姿势。儿时的我们,也是这样被母亲用怀抱温暖着长大,只是长大以后,你还会这样抱妈妈吗?妈妈怀里年幼的儿子,儿子怀里老去的妈妈,这低头弯腰,都是爱的姿势。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党课》2010,(10):88-88
许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总是爱惊奇地窥伺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艾迪 《党课》2006,(2):80-81
小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物质供应匮乏,不要说鸡鸭鱼内了,就是精米白面也不是能够经常吃到的东西。记得到镇上的粮店去买粮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三十斤左右的定量,其中大米只有几斤,剩下的,都是其他粮食,而红薯是最主要的。每次当我们吃米饭的时候,母亲总是在吃红薯.我不明白,还以为母亲喜欢红薯的味道,因为母亲经常对我们说,红薯又香又甜,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她喜欢吃。因此我每次吃饭的时候经常时母亲说,这些红薯都是您的.您一个人吃吧。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地懂得:原来,母亲也许爱吃红薯,但她那么多年拿红薯当饭吃,却并不是因为除红薯外不能吃其他的东西,也不是爱吃红薯到了每餐必啖的地步,那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是因为爱,她爱孩子,她爱家人。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笑     
“在毁坏了的/紫檀木的椅子上/我母亲底硬的微笑不断上升遂成为一种纪念”每当读到著名诗人痖弦(现旅居加拿大)的这几句诗,我的心就痛一回,痛得好像一把青铜的挠钩,钩住我的心拼命地往外扯。在我的心目中,母亲的笑容特别深刻。虽然,我记忆里母亲笑的时候是很少的,而且多半都是无奈其何的瞬间苦笑而已,开怀大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则几乎没有见过,这当然是因为苦难的家庭、苦难的年代、苦难的我们。母亲也有笑的时候,那是真正的笑,是需要的笑,时间较为持久。那笑,是对着大队会计的时候。大队会计姓张,满脸胡子,下巴瘪瘪的、翘…  相似文献   

7.
母爱的天空     
我迟迟不敢下笔,不知道该怎样来描述自己对母亲的那种感激之情,因为我怕自己拙劣的文笔苍白了母亲那份博大精深而又无私的爱。只是每当想起母亲,我的心里就会充满无尽的感恩和对那一段轻狂而荒唐岁月的追悔,泪水便从眼眶中不断流淌而出。  相似文献   

8.
许力 《党建文汇》2009,(4):54-54
他做生意发了财,成了大款?一天,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好在事故不大,他只是划破了层皮。在等待维修车辆的时候,他忽然想到这附近是他父母的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在这个地方出了并不大的车祸,是不是父母在想着他,想让他回家一趟?为表孝心,他特意在父母家住了一夜。第二天走的时候,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西装,发现衣服上破损的地方已经被母亲密密的针脚缝好。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睛,  相似文献   

9.
母亲     
一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来,说是找我有事。母亲退休在家,和父亲一起帮我照看儿子,只是他们的身体都不好,另外还想着写书。我每次回家,他们都念叨着又有出版社约他们写丛书中的某一本。其实我见了解他们的心情的,当写字成了一种习惯,稿费反而变成了其次,所以我把儿子送到乡下,由孩子的姥姥看护一段时间。不料,只有短短几天,母亲在电话里便问我,孩子什么时候回采,问得我心里酸酸的。那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我正感冒,病得很重,但因为有工作又不能休息。外面一个同事喊我,说请人找。拉开门,见母亲站得远远的,走廊里黑…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0,(4)
诗人说:"母亲是爱的主题,流淌着不朽的千古真情……"母亲,既是爱的主体,又是爱的客体。因为有了母亲对儿女的爱和儿女对母亲的爱,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寸草难报三春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母亲节即将到来,本栏目特地编发有关母亲题材的诗文一组,权当献上一束小小的康乃馨。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健康,美丽!  相似文献   

11.
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和母亲生活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生活虽然艰辛,但母亲并未委屈孩子,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她并不贪玩好动,也不在弄堂里打闹,爱静静地呆在家中的小屋翻翻书。好静的她被母亲送到少年宫艺术班学习舞蹈,每周她都得乘公交车赶很远的路去上课。虽然她对舞蹈的兴趣并不高,但她知道母亲是用省吃俭用的钱供她学习,因此学得还算认真努力。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爱     
正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这种爱就是母爱,这个人就是母亲。当我哇哇落地,母亲将我拥在怀中,呵护倍至。当我哭啼之时,母亲想到的是孩子饿了还是冷了?母亲总是节衣缩食,为的是让我吃得饱一些,穿得暧一些。一旦生病,她更是焦虑万分,吃不下饭,睡不安觉,恨不得将病痛转移到她的身上。母亲总是辛勤劳作,再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曾这样谈过自己的母亲:“好有四十一年是幸福的,后来孀居。要知道,妇女爱自己的丈夫,超过我母亲爱我父亲的并不多。可是她毕竟在自己的子女中找到了慰藉,在我们这些儿孙中间又度过了十四年,这至少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恩格斯的母亲爱利莎不是戏剧中描绘的超凡的“圣母”,而是一位平平常常的母亲。像其他亿万母亲一样,她以自己的母爱方式,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把自己的幸福同儿女的成长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母亲的温暖爱利莎于1797年生于德国哈姆,1819年结婚,共生育8个子女,革命导师恩格斯是他的长子。爱利…  相似文献   

14.
人们把祖国比作母亲.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母亲呢?每当想起“祖国——母亲”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神圣的感情。 但是,在国门大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人经不起金风利雨的侵蚀,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崇洋媚外,他们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令人痛心疾首。 师傅,你咋不如孩子  相似文献   

15.
“我要为儿子写一部成长史,在他18岁的时候送给他。”尽管肩挑江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重任,杨利把太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始终坚持着对儿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关注和记录。在许多个加班后的深夜,她将心灵深处对儿子的牵挂和爱都变成了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2):74-77
一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相似文献   

17.
父亲大半生没有做过一件他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历史。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天上掉片树叶也害怕打破头,一点学手续。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父亲当时惊呆了。继  相似文献   

18.
感恩母亲     
<正>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母亲节,是我们心中最难以忘却的日子。这个节日,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颂扬,是提醒我们时刻记住:感  相似文献   

19.
对为官者来说,微博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远远不只是一种技能和社交平台,而是一种技能和社交平台,而是一种民主素养。  相似文献   

20.
马亚伟 《党课》2014,(12):81-82
上师范的时候,我们宿舍有八个姐妹,大家的关系非常好。读到二年级的时候,妍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那段时间,她明显地憔悴了,我们看了很是心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