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馈     
《瞭望》2008,(42)
咬定红线好《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6期发表了《土地规划修编咬定红线》,第38期又发表了《发展冲动挑战土地新改》,这两篇文章紧扣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2.
辛平 《瞭望》2008,(11)
据反馈,今年第9期《瞭望》新闻周刊《两会特别报道》受到地方读者好评。吉林省人大副主任秘书王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黄智光、华夏银行理财部邓娜表示,瞭望《两会特别报道》的推出恰逢其时。报道用数字说话,展示了中国经济5年的精彩表现。同时又对新阶段的新挑战进行理性的前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言 《瞭望》2008,(37)
《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4期推出了封面文章《期待持久的影响》,这组报道对奥运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及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的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奥运会后,读者很关注中国的后奥运时代,特别是奥运标准能否在中国持久坚持,奥运理念能否发扬,奥运场馆能否充分利用,为保障奥运顺利进行而实施的服务、交通、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举措,能否持续下去。《瞭望》新闻周刊针对这些问题,通过采访有关专家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地税干部,订阅《瞭望》已逾10年。看了今年前19期,我觉得改成彩版印刷的《瞭望》变得越来越好了:贵刊用准确、鲜明、生动的独家新闻和前瞻性的报道,使读者获得新知识。像第13期的《治警从严新策》、第16期的《新药审批玄机》、第17期的《“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第19期的《老北京的死与生》等文章,都非常具有权威性, 我们读者很喜欢。  相似文献   

5.
社科院研究报告指出今后16年是中国黄金时期 据《瞭望》1995年第27期载文透露,最近,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为主的一批经济学家,完成了《1995—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思路》的研究报告,该项目是受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委托而做的,它对未来16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从经济的综合分析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超前性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后16年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据模型测算,90年代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可保持年均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8,(11)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看了"两会"的上会刊物《瞭望》新闻周刊和《瞭望东方周刊》、《环球》杂志。感觉上会的《瞭望》新闻周刊第9期、第10期发挥了很好的政策解读、热点透视、舆论引导作用。比如第10期的"两会特别报道",把握住了此次两会的焦点——政府机  相似文献   

7.
张莉 《瞭望》2007,(17)
自三月份以来,市场关于股市是否虚高、存在泡沫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对于一直关注股市发展的广大股民来说,《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6期的文章《中国经济需要股市稳健》无疑给一直高温争论的问题降了一场及时雨。《瞭望》文章从权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股市的多层次市场结  相似文献   

8.
虽然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已有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去年的5.1%降到今年的4.3%,但是很多专家学者仍相信它正处于复苏阶段。在这个复苏阶段,在未来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将呈现什么样的特征,它的增长态势如何,又有何隐患?就此,《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凤英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  相似文献   

9.
周志新 《瞭望》2012,(21):4-4
5月14日出版的第20期《瞭望》,刊登了《“网络推手”的江湖》和《微博:碎片阅读之忧》两篇关于时下最热的话题——新媒体发展的稿件,观察角度,思考深度,均体现了《瞭望》一贯的思想性和权威性,而行文又很清新,比一般时政报道读来更显轻松。  相似文献   

10.
《瞭望》第27期的文章《综合整治政府浪费》,讲到了一个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而又十分严重的问题,反映了民众的心声。据《中国老年报》披露,公款吃喝愈演愈烈,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至于国有投资更是个“大黑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0,(3):48-48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社会学家陆学艺带领的课题组发布了历时四年调研而成的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报告表明,中国当前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社会结构的实质是资源和机会在社会成员中的配置,结构滞后也就是资源和机会配置不得当。  相似文献   

12.
吉林之变,在于用现代发展思想和先进技术把自身优势做足“吉林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的关键阶段,正处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阶段,正处在持续加快发展、确保实现振兴的关键阶段。”近日,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等媒体采访时,以三个关键勾勒出了吉林这个“东北振兴”大战略重要板块三年来正在进行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收到新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40期),一看是农村改革30年的特刊,十分高兴。我是一名老"知青",这一期的《瞭望》勾起了我的思绪,让我回想到了30年前插队时的情景。正如《瞭望》所言,我国农村改革30年,真正是"造福人民的创举",中国人民冲破了旧体制的桎梏、打破了许多禁忌、改革了自我、影响了世界。30  相似文献   

14.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成为环保工作战略的核心;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成为贯彻这一战略思想的重要原则我国环境保护30年来走过的奋斗历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密不可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  相似文献   

15.
何音 《瞭望》2010,(17)
<正> 5月1日至10月31日,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级盛会。《瞭望》今年第1期和第15期先后刊发了两组专题报道,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有利于扩大世博会的知名度,激发读者对世博会的向往,并对世博会园区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第15期的《世界走进世博》《未来建筑的"试验场"》,将世博会的创意设计和人文内涵,通过图文报道生动、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展现了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化风貌和如画美景。  相似文献   

16.
牛仁亮 《瞭望》2021,(11):70-71
我在《瞭望》上先后发表了《同向预期:市场疲软的重要原因》《吸引外资要有新思路》《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等文章,记载了作为改革参与者的思想印记,也和《瞭望》其他报道一起记录和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32)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近一段时间,新华社有关编辑部和瞭望周刊社接到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读者的电话,询问新华社的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视点”是否办有“北京新华视点广告有限公司”?瞭望周刊社是否办有《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新华社有关负责人郑重提醒社会各界:新华社从未以“新华视点”名义注册任何公司。《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及其相关人员,均与瞭望周刊社无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8.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8期~11期推出两会特别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局副局长张向杰、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于秀亮说,在两会报道中,《瞭望》善于推出有独家视角的深度专题报道,聚焦民生,追踪热点,剖析政策,这成为其创新内容、赢得读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7,(20)
《瞭望》新闻周刊第14期“热点观察”、第16期“专题报道”等栏目文章,引起了甘肃、宁夏、广东三地读者的关注。勇于直面新模式下工作运行矛盾,报道及时、有效兰州市委政研室陶军说,第14期热点观察栏目刊登了《专职副书记课题待破解》文章,以广西为  相似文献   

20.
韩宗 《瞭望》2008,(Z1)
近读《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5期的两篇评论文章《拨云去雾把握经济大势》和《别仍让"快"跑在"好"前》,深感我国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意义。联系《瞭望》新闻周刊去年以来发表的经济类评论文章,笔者认为,应当好好地让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的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和每一个岗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