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承》2015,(9)
通过剖析苏共亡党的原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得出苏共亡党的根源在于苏共内部的结论。进一步证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决定外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并给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2.
某中学,有一政治教师提问学生:“世界上存在不存在只有内因没有外因也会发展变化的事物呢?”出于教师意料之外,有个学生与众不同地回答说:“存在,宇宙发展变化就没有外因”。他的回答引起师生的兴趣和争论。这个学生的回答对不对呢? 应当说,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指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指整个宇宙。唯物辩证法认为,就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言,它的内因和外因是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缺一不行的。但它首先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做是事物的必然的“自己运动”,主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始终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相似文献   

3.
宋海山 《前沿》2012,(10):54-56
探讨犯罪的内因、外因问题是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具体运用,我们需要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外因及其关系的哲理内涵和其适用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本质上是其自身的能动性作用的体现,犯罪的内因即个体原因同样如此。然而,个体的能动性因素无法对抗更为强大的社会能动性。在犯罪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原因无疑处于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4.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二者相互作用,而同为事物发展的我国警察职业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然也是无法避开这个哲学辩证关系。因此,本文立足于外因和内因二者的哲学辩证关系,对影响我国警察职业化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45 10<45     
45 10<45,这个答案,岂不笑话?其实不尽然。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教师为了多教给学生点知识,一节课讲了45分钟还嫌少,又侵占课间10分钟。用力不少,效果欠佳,甚至起负作用。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后果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长进,也必须遵循上述原理。课间10分钟、是学生驱除大脑疲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的时间。学生听了  相似文献   

6.
王顶岐 《今日浙江》2006,(11):45-47
干部的成长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干部的成长指的是干部知识、能力的提高,经验、政绩的积累,职务的升迁。狭义上讲,就是职务的升迁。从道理上讲,广义上、狭义上的干部成长是一致的。干部成长与万事万物一样是有规律的。对这个规律,每个人有不同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论述。我认为领导干部成长应顺应规律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一、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大家都学过哲学,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主席在《矛盾论》中用合适的温度可…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我认为有六对十二点,其中重点各有不同。一,外国与内因,内因为主;二,远因与近因,近因为主;三,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为主;四,微观原因与宏观原因,宏观为主;五,下层原因与上层原因,上层为主;六,浅层原因与深层原因,深层为主。以上各点有交叉和重叠,紧密联系,环环连扣,层层深入。社会的变化外因与内因互相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论》见《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301—302页)苏联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即国际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了新的辉煌,以32金17银14铜的成绩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二。获奖运动员受到了国家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据此回答1~3题1.中国奥运选手取得优异成绩,既是运动员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也离不开教练的悉心指导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这说明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国家对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给予精神…  相似文献   

9.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要转变自己的经营机制,必须立足于自身能动地转变,而不能一味只讲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承认外因的重要,但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既不能颠倒外因和内因在矛盾转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更不能轻视内因主体能动性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韩亚光 《前沿》2013,(11):50-56
矛盾的对立统一与个性共性是彼此依存、互为条件的,不能搞成"两张皮"。矛盾的主要方面与主要矛盾是一种客观现象,但是需要正确认识和恰当把握其存在范围和发展趋势。在事物发展中,内因并非总是根据,外因并非总是条件;同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问题相贯通,决不能将联系的观点简单地纳入辩证法,而与形而上学完全分割开来。解决矛盾,可以通过双方同归于尽、一方消灭另一方、双方断绝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双方相互融合等多种途径,这些途径有时彼此交织或相互更替。  相似文献   

11.
培根说过:“奇迹多是在厄运中产生的。”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可有的同学却说:“我生活得很幸福,这里没有厄运,也没有不幸,我能创造奇迹吗?”当然能!两位大师讲的话固然不错,但不能由此而得出:奇迹只有在厄运与不幸中才能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受着内因与外因的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上面提到的不幸和厄运是创造奇迹的外因,而人的不懈努力才是创造奇迹的根据。对某一个人来说,外因不外乎分顺境和逆境。一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相吻合,那就是顺境,如果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相违拗,那就是逆境。一般说来,顺境容易达到目的,逆境却要遭受挫折和不幸。可生活中,并不是有了顺境就会创造奇迹,奇迹有时往往是处在逆境之中或者  相似文献   

12.
迈进九十年代,遥望二十一世纪金光闪闪的殿堂,风华正茂、青春焕发的新一代中学生谁不想走一条通向神殿的路,谁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在浩瀚的人世间发出辉煌的一瞬。可是,有的同学刚背上行装,便被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坎坷吓怕了。“没能力,没机会,没条件”,成了他们为自己辩护的口头禅。果真是没能力、没机会吗?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主观因素,外因是客观环境的影响。想腐一样也有内因和外因。所以构筑"不想腐"的堤坝,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次查明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让党员干部真正地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14.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三课,在分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提出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就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观点;紧接着第四课在分析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后,提出了“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中的内部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个概念,由于都决定(规定也是一种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不少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混淆不清。讲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实效是大有神益的。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坚持输入外力与增强内力相统一,防止和克服"越俎代庖"现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领导机关要改变抓基层就是给"拐棍"、当"保姆"的错误观念,充分调动基层的内在动力。注重依靠群众。把提高基层自建能力作为帮带重点,指导基层抓好本单位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的创造活力。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部队长远建设负责、对官兵成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跨世纪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多数研究文章都是从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入手的,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依据。本文拟从另一角度,即怎样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入手来探索,因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决定的因素。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两年中,如何批准着力点,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之  相似文献   

17.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其中内因是第一性的,起根本决定作用,外因是第二性的,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探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问题、法西斯的兴起,其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德国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前资本主义因素,非理性主义等起根本决定作用,但它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绥靖政策”也是不容小觑的。由于英法对这一政策的大力推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和政权的巩固,促使法西斯侵略野心的膨胀,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张伯伦的亲信威尔逊与德国代办科尔特的谈话,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动机有了最好的解释:英国与德国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美国很是乐于当别国的反面教员,这《十条诫令》就又是一部难得的反面教材。它告诉我们:在渗透与反渗透、演变与反演变、控制与反控制、颠覆与反颠覆上,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针锋相对,抓紧工作,让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给他们以有力回击。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我们的党变不变,人民变不变,江山变不变,《十条诫令》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以至“弱化”的种种图谋,都是其中的外因,都是条件。而我们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任务,并特别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从而赋予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更重大的责任和更光荣的使命。如何充分发挥这一"重要渠道"作用,成为理论和实践所面临的共有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深刻说明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显然,要增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性,不仅要深入探讨人民政协协  相似文献   

20.
<正>警察培养是一个人才造就与引导发展的过程,是公安事业前行的重要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外因的影响无论多大,它都必须通过内因来引领,只有内因起到积极作用,自身的发展才可能是积极主动、富有成效的。外因影响在一定范围、一定阶段可能会有一些初步的成效,但是要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类似于"信仰"的力量,还需要内因的主动认可和融入。对于公安院校的教育管理而言,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