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振修 《法制博览》2008,(17):43-43
商鞅替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后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立了传,叫做《商君列传》。其中说:“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在文章中,有时称他为公孙鞅,有时又称他为卫鞅,那么商鞅究竟姓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从秦国的历史来看,早在商鞅时代,就有过焚书之举,商鞅变法时曾建议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毫无疑问,焚烧诗书是法家愚民思想在统治政策上的具体体现。此外,这种焚书开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恶劣的先例,其影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5):49-51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但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08,(5):52-53
当现实过去,在历史上留下影子,就会不断地被更新的现实重复。 李氏兄妹在楚国的阴谋取得胜利那一年,是公元前237年。几乎是在同时,秦国的吕不韦阴谋破产。雄才大略、精于算计的吕不韦,最后被一个他曾包养、后贵为王后、太后的女人牵连进去。  相似文献   

5.
潇水 《法制博览》2008,(19):3-13
公元前307年,当秦国人忙于欺负可怜兮兮的楚怀王的时候,北方的赵国趁机谋划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变革。当时赵武灵王三十来岁,雄姿英发,在信宫召开全国“郡县级干部”会议,地点是在河北邯郸以北四十里。据史书记载,这个会议一连开了五天。  相似文献   

6.
买官的价位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5):56-56
中国的卖官鬻爵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43年,国内发生蝗灾,于是秦始皇发布命令,准许百姓交够千石粟米,便可进爵位一级,“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即公元前189年,“令民得卖爵”(《汉书》)。  相似文献   

7.
“从波斯帝国起,我们开始走上历史的联系……波斯历史的开始,便是世界历史真正的开始。”——黑格尔◎横跨三洲的帝国波斯帝国是波斯人在公元前6到公元前4世纪建立的大帝国,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汲取东方先进文明的成果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与其他古老的文明多由农耕民族建立于河畔海岸不同,波斯人源于印欧游牧民族,兴于巍巍伊朗高原。  相似文献   

8.
“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投羊皮赎之。”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欲从楚国赎出战俘百里奚的一段话。楚国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给了秦国,于是,百里奚就回到了秦国并当上了秦国的丞相。就这样,秦国五张羊皮换来的丞相百里奚,便有了“五投大夫”之称。  相似文献   

9.
洁煊 《法制博览》2011,(5):72-73
1966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这一天,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了红卫兵。从这天起,受毛泽东接见的三十万北京红卫兵走向街头,张贴传单和大字报,集会演说,开始了破“四旧”运动。  相似文献   

10.
戴新安 《法制博览》2008,(23):52-52
春秋时期,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吴国军队,攻破自己的祖国——楚国,掘开仇人楚平王坟墓,鞭尸复仇。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战死,其子夫差继位为吴王。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听信奸臣之言,身为吴国宰相的伍子胥不幸被吴王夫差赐死自刎。  相似文献   

11.
孟尝君约死于公元前279年,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王安石是北宋有名的变法改革者,生于公元1021~1086年。两人相距1300年,孟尝君应该碍不了王安石的事,这位“拗相公”要批评孟尝君,岂不是如同“秦琼大战关公”的相声一般令人诧异吗? 王安石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孟尝君门  相似文献   

12.
《工会博览》2006,(6):55-55
东方媚眼第一步:眼线 细而长的眼睛别具东方的魅惑,描画的时候建议用眼线液,这样才能更加突出眼睛的轮廓。在上眼眼尾的地方要稍稍向上描画,然后用棉棒扫匀。画下眼线的时候,从内侧向中间开始画,画到平视时,瞳孔下方的位置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3.
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50年的西汉元年,这里就已形成集镇,并开始兴旺发达。穿镇而过的白沫江见证着平乐两千多年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八大文化(水、火、贡茶、铁、纸、民风民俗、路、宗教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4.
《竹书纪年》是一部很老很老的古书,我连上面的字都不认识。听人说,上面有“(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记载。天居然“亮”了两次,为什么?因为太阳正在升起的时候发生了日全食。“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果显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  相似文献   

15.
计正山 《法制博览》2009,(23):44-46
灌婴,(?~公元前176)中国秦末汉初名将。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原为商贩。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参加刘邦军,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正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  相似文献   

16.
媒体     
《南风窗》2006,(16)
从700年前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开始他的东方之旅开始,东西方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当年,马可·波罗是沿“丝绸之路”这一古老的贸易路线来到中国的,如今,中国人正在做着同样的事,只不过这一次方向完全倒了过来。  相似文献   

17.
秦国之所以能够由一个毫不起眼的国家而一统天下,据说是沾了龙脉风水的光。更为离奇的说法是,秦王占据了周天子的墓穴,所以才使得秦国从此鸿运当头,最终得以一统天下。关于这一说法,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便是,考古学家在考察“周陵”时,竟然发现西周王陵和战国秦君墓同穴!因为考古队在陵园内的地表发现了散落的大量残砖块、瓦片,并在残瓦片的外表上还发现有粗绳纹、细绳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百年中产生了五次重大分歧,基本格局是东方的制度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流和中心.二者的百年争论集中在市场与民主两大主题上,分歧的根源在于双方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20世纪实践关系的不同看法.马克思主义的两股潮流将在21世纪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重新合流,走向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汪强 《法制博览》2011,(16):71-71
今晨看罢一文,不禁拍案叫绝:此文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一中就读时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国文教员柳潜的评语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9):14-18
东方朔本姓张,小名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阳信县大桑洛墅)人。那么,他为什么又姓起“东方”来呢?原来他是一个“弃儿”。生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亲田氏。当他来到人间刚三天,母亲就去世了。真是“有娘的孩子像块宝,无娘的孩子像根草”,无法养活他的父亲,只好把他扔出家门。当邻母听到婴儿啼哭声将他抱回来的时候,正值东方发白,于是便取姓“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