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学们: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关口,一方面,这是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具备了经济起飞 的前提;另一方面各种矛盾相对集中、较为突出。历史上新加坡、韩国,GDP人均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迅速上升,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长期律徊于人均一两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难突破。  相似文献   

2.
有专家研究指出,人均GDP在300到500美元间.信用被视为可有可无,人均GDP在500到1 000美元间,信用往往被大肆破坏;人均GDP在1000到5000美元间.是信用重组阶段;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信用便进入良性循环。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浙江人均GDP值已达1 800美元.目前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信用”已成为全省上上下下最热门的话题,打造“信用浙江”成了最响亮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第三部分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的发展趋势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特别是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时,既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期。在这一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的趋势:一种可能是乘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2003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评价的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在经济界,人们更多地是拿人均GDP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而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人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70年代是拉美经济的“起飞”时期。拉美主要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继超过1000美元,以197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在此期间不仅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315、1142、1176和1320美元,而且整个拉美地区人均GDP也由606美元增加到849 美元。然而正是这段时期,拉美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却出现了种种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第四部分正确把握我区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一、我区人均GDP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人均GDP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78~2004年人均GDP增长了5.89倍,年均增长7.4%,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CDP比GDP总量年均增速低1.8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的"拉美化"倾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凡 《青年论坛》2006,(1):113-115
国际经验显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面临着迥然不同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经济与拉美经济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避免重蹈拉美经济发展的覆辙,本文对我国经济的内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全球产业分工与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指出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避免拉美化倾向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8.
据IMF公布,2010年我国人均GDP4382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之列。我国在2002年达到1000美元,进入下中等收入经济体之列,仅仅8年就走完了上半程。从进入中等收入到进入高收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要用40年左右时间。但日本和"东亚四小"改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8,(10):69-69
新休闲时代高尔夫独领风骚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或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至800美元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目前的人均GDP已远远超过这一标准,深圳的人均GDP更是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对休闲的需求迅猛增长。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是非常有根据的,三个指标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第一,从人均GDP来看。去年我国人均GDP大约为7000多元人民币,合900多美元。如果今年保持7.5%的增长速度的话,人均GDP将达到1000美元,超过世界银行所划定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果我国经济增长能维持7%以上,到2030年,人均GDP会增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