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马克思学文风——重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读了这个引人人胜的开头,会有什么感觉呢?就是想读下去,想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幽灵?为什么共产主义会成为幽灵?这个幽灵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样的恐慌?  相似文献   

2.
对党政干部培养,除本身专业学识外,不外两条:一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另一条是从下而上的实际工作的锻炼。党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干部的熔炉。当前正处于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干部面临着执政党、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三大考验。一方面要更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好两个基本点,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搞上去,抵制和反对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另一方面干部自己要经得住这个历史时期客观环境的严峻考验。党校怎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完成好培训干部的任务?我认为必须强化马克思原著《资本论》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在经济学方面的观点之一是“《资本论》过时论”,认为《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写作的,它所阐述的理论既不能说明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能指导现实的社会主义,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学术观点来研究,而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从理论上阐明《资本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指导好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提出,过去我们学习《资本论》是为革命进行阶级斗争,如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搞市场经济,还用得着学《资本论》吗?回答是肯定的。 马克思花费毕生精力创作的《资本论》,阐释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将价值看作是由抽象劳动构成的社会关系,并始终在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不断变化的内在关系中探讨价值理论。在《资本论》第一章第一节中,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否定形态——反价值,它标识资本丧失价值的可能性。强调价值与反价值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摆脱资本世界和谐平衡的假设,更多地关注到作为资本本质性特征的危机和破坏。  相似文献   

6.
潘际帆 《学理论》2011,(31):50-52
关于马克思自由观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马克思自由观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自由王国的理论却重视不够。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马克思自由王国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如何实现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试图通过与目前人们对马克思自由王国的认识比较辨析的方法,达到对马克思自由王国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考察有其独特的理论视域。他将现代社会的存在特质置于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中去研究,将现代社会的生成逻辑置于"商品-资本"的理论嬗变中去阐释,将现代社会的发展内容置于现代经济运动中去考察,将现代社会的走向置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框架中去审视,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3)
《资本论》视域下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体现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不自由的批判和揭露,另一部分是对未来社会即自由王国的美好展望与研究。以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逻辑叙述顺序为线索来论述马克思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伟大、迫切的任务,而有碍这一任务实现的既有教条主义,又有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时候。一些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首先把矛头指向《资本论》。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奠基著作《资本论》“过时”为由,反对学习《资本论》,反对学习马克思主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尹志 《学理论》2012,(23):34-35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资产阶级因此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是最自由的制度.然而,并不像资产阶级所标榜的那样,工人阶级却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在工资的掩盖下,资本主义剥削的罪恶被隐藏了,工人正逐步走向越来越不自由的境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1.
在海尔布隆纳看来,马克思《资本论》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回答了“资本主义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海尔布隆纳主张从“本质”和“逻辑”的分析框架入手去探讨这一问题:“本质”指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逻辑”指的则是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在对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基础上,海尔布隆纳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财富和权力相统一的“积累资本的欲望”,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则是由其“本质”所驱动的,对资本主义逻辑的分析最终关涉的是资本主义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分析”,而不可能做到准确地预测资本主义的未来.虽然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预期”.无论如何,在思考资本主义可能变成什么之前,我们必须想清楚“资本主义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责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是非历史的,而没有将其看成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一"历史的责难"并不是马克思最终的批判,且引起了极其严重的误解:把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混淆为历史主义。一切历史主义的基本结构就在于黑格尔历史概念的同时代性,这种同时代性被作为理论条件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结构。于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重新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的"历史"是以社会整体结构为基础的一个"没有主体或目的的过程",《资本论》构成了"真正的历史科学"。它所追求的完全不是理解作为历史的结果的社会的产生机制,而是理解这种结果即现存的现实社会产生社会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以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勃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研究范式的根本转换:从"实践唯物主义"范式转向"资本逻辑批判"范式。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为基础,经典再阐释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再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核,现实再研究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旨归。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这一理论给了无产阶级一个革命的理论武器,而且通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将价值看作是由抽象劳动构成的社会关系,并始终在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不断变化的内在关系中探讨价值理论。在《资本论》第一章第一节中,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否定形态——反价值,它标识资本丧失价值的可能性。强调价值与反价值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摆脱资本世界和谐平衡的假设,更多地关注到作为资本本质性特征的危机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论》是以对商品的分析为开篇的,而在作为《资本论》手稿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则是以"货币章"为开篇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之所以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既是因为商品概念是马克思《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端范畴,而对商品的分析亦是《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篇之章,也是因为"商品章"作为《资本论》的开篇之章所具有的"外部性",使得《资本论》的整体文本结构与文本逻辑得以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展开。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那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野。这不仅表现马克思经意识形态纳入"观念上层建筑",并阐述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且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批判和资本主义拜物教这一意识形态"替身"的深刻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进一步实现了由"外在"的批判转向"内在"精细的分析,意识形态也从高高在上的天国被拉回到世俗世界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其分工理论的全过程之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要从资本生产逻辑的角度出发探求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分别从社会内部分工和生产机构内部分工两个层面考察人的发展状况,揭示了分工对人的影响,并具体指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究《资本论》中的分工理论,对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经济,重申"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李俊文 《理论探讨》2003,2(4):43-44
《资本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新的制高点 ,是由于它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唯物史观孕育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形成了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经典表述于185 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而《资本论》无可怀疑地高于这三本书 ,因为它所解剖的对象正处于人类史前史与真正人的历史的交汇点 ,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最复杂的生产组织 ,“因此 ,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 ,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1] (P10 8) 。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