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君如 《现代领导》2014,(10):51-51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研究来说,习近平的《摆脱贫困》和他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的时候写下的232篇短评一样,是我们重要的研究素材。早几年,浙江的同志告诉我,《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时政性短评,作者“哲欣”是他们的省委老书记习近平,心头曾经为此一震。  相似文献   

2.
罗洪启 《创造》2019,(7):9-13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摆脱贫困》则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开山之作”,[1]本书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至1990年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在对闽东地区畲族扶贫工作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脱贫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观点荟萃     
正习近平从政路上4本著作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主政浙江时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集中彰显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风格、领导艺术、工作作风和家国情怀。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期:《之江新语》。文章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从实际出发又非就事论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  相似文献   

4.
正"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这样,既可跳出老框框看问题,也可以振奋我们的精神。"——习近平《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 《现代领导》2014,(10):50-50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出自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该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1992年7月初版,2014年9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再版。、这拳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系统提出了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主张.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习近平同志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领导方略的重要结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暂短的过程。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体要经历三个比较小的发展阶段。一是摆脱贫困阶段。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现在我们的力量还是有限的。一直到本世纪末,我们仍然处在摆脱贫困的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59页)这个阶段实际上开始于194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本世纪末实现摆脱贫困的目标。这样,摆脱贫困阶段前后要经历半个世纪左右。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1)
<正>台湾天龙文创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荣裕:"我们很看好这两本书在台湾的市场,绝对会热卖!"据台湾《旺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著作《摆脱贫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本书,自2014年12月14日起在台湾各连锁书店上架。报道称,这两本书以简体字版进入台湾,自有其意义。据悉,第五届台北书展因大陆主办方带来《摆脱贫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本书,且预计在台湾各连锁书店上架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3,(3):1-1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向世界庄重宣示“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新的领导集体向中国和世界作出的重大昭示。  相似文献   

9.
<正>消除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对世界摆脱贫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大贡献。近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读来感人至深。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作出了深刻阐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本届上海书展上,有一本书的热销,引发关注。这本书,就是习近平著的《之江新语》。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五年间,曾以笔名“哲欣”为《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232篇短评。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2007年5月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为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习近平同志在《做人与做官》中阐述了为官先立人的思想,他说:“俗话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还有。‘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等等。这些讲的都是做人与做官、修身与立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同志”成为一个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12.
我们高兴:《湖北社会科学》已出刊日期!我们幸运:省委将《湖北社会科学》一直定格为“直接领导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我们自信:耕耘百月,献给党和人民的是理论园地结出的丰硕果实!我们深知:任重道远,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这是编辑部全体同志在本刊百月华诞之际发出的共同心声。回首八年多前,《社联通讯》刚改版为《湖北社会科学》是,老实说我们并没有跳出“纯学术”的经院式研究模式和在“象牙之塔”中作出学术评判的旧有习惯。是省委高瞻远瞩,对我们提出了理试研究、理论宣传应该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那里的人们还没有摆脱贫困的束缚。这些贫困地区主要体现在农村。造成叨村贫困步进么回田相投计七份特5强奋的范e县土面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要想使农村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至富,就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小平同志曾提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等一系列战略思想。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14.
马上就办     
《秘书工作》近日刊发通讯:“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和务实作风,对今天的党员干部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抓落实是治国理政中极其关键的一环。只有各级干部践行“马上就办”,将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形成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2015年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柳小平理论》课,对于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培养面向对世纪公安后备人才的公安院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得尤其重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校于1998年秋季学期起,在三年级学员中全面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党中央提出,要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过头脑”。我们认为,“进教材”。“进课堂”是形式和手段,“过头脑”才是关键,才是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真正目的。为了上好《邓小平理论》课,真正使邓小平理论进人学生的头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教…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治理贫困的指导性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在扶贫攻坚阶段的发展延续。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就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长足推进了浙江的扶贫工作。新时期,浙江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不断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为全国各地实施精准扶贫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今世界仍有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行的"精准扶贫"实践,在短短十年时间里使8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最核心的内涵或要素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旨归、"精准扶贫"的基本工作理念以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它们不仅是中国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法宝,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能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19.
刘月科 《群众》2009,(12):18-19
《易经》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常怀忧患之心,才能永葆清醒的头脑和奋进的心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鉴取国内国际治党治国的经验和教训.向全党提出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  相似文献   

20.
按:最近编辑部收到了山东省委党校张洪修同志的来稿《党内本质矛盾分析》,现摘要发表。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党内,只有无产阶级思想战胜并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党才能保持其先锋队性质。因此,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指出:“在我们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所谓“本质的矛盾”,用哲学概念也可以称为基本矛盾或根本矛盾。这一矛盾与共产党同在,并制约和影响着党内其他矛盾的发展。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联系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当前,部分党员包括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