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新的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如何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谋求最佳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专利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正是密切相关却又有区别的两种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小军 《政法学刊》2006,23(1):32-35
自主择业权和商业秘密权是劳动者和企业各自拥有的重要私权,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不应简单地认为自主择业权具有优位效力。自主择业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地位是平等的,应当用明晰、准确的法律规定彼此的合理界限,以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在酝酿修改的《劳动法》对此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权的取得与终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比较分散,对商业秘密权的取得,终止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从理论上对商业秘密权取得与终止的概念、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商业秘密权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朝贤 《现代法学》2000,22(6):107-110
商业秘密的权属性质如何 ,国内外学者众说纷坛。从法理和商业秘密发展趋势看 ,商业秘密权应是知识产权家庭独立新成员 ,商业秘密权既有知识产权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权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司法》已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帐薄查阅权。它对于股东在财务会计报告之外,获取更多关于公司经营管理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行使股权,意义重大。但由于帐簿中包含有商业秘密的信息,所以也会增加公司商业秘密被泄露的风险。故需要采取相关对策,以实现股东帐薄查阅权下的公司商业秘密保护。  相似文献   

6.
孙山 《河北法学》2011,29(3):85-92
考察美、德、法三个主要国家有关立法及TRIPs协议中相应内容,发现各种立法文件中未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权",甚至没有在商业秘密的定义中使用任何与"权利"有关的措辞,只有我国在表述商业秘密的概念时,直接使用了"权利人"的概念,从而引发众多学者对"商业秘密权"这样一个既无比较法渊源又无理论依据的概念的推论。这种中国特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法东渐过程中一些研究者不成熟或不慎重的误译所致,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7.
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新凯 《法学》2004,(1):95-103
在认定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时 ,应当对职工作出合理的界定。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有别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有多种表现形式。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在性质上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三种情况。对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追究何种法律责任 ,主要考虑职工行为的性质、程度及职工身份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专利制度的特征及有关专利学说的论述 ,提出两者在立法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冲突 ,并结合商业秘密进一步探究了该种冲突产生的原因。以该冲突为基点 ,将两者在权利的取得、保护范围等方面做了比较 ,指出了两者在保护技术信息方面的利弊 ,为技术研发者如何合理利用两者 ,确保其利益的最大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世纪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世界范围内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个世纪。回顾总结这百年历程,把握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国加入WTO、执行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和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法都不无裨益。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百年发展有三大趋势值得注意:保护范围日益宽泛;保护力度日益加强;日益国际化、全球化。这三大趋势与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大潮流正相因应。  相似文献   

10.
试论商业秘密权及其法律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世栈 《知识产权》2001,11(3):27-3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规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泄露或使用他人商业秘密属于违法行为。新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刑事犯罪。这就从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上确立了一项权利——商业秘密权。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信息被加以保护,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历史。但由于商业秘密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究竟是否属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统一的认识,商业秘密权究竟以什么权利类型来保护不明确。本文在分析商业秘密权特征的基础上,从类型论的角度阐述商业秘密权的知识产权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李华  何艳珍  孙广丽 《河北法学》2004,22(6):157-160
在我国专利法中,仅对外观设计专利,在第23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而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是否意味着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存在在先权原则制约?如果对此两类专利不存在在先权制约,如何理解适用专利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的,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的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不视为侵权的行为属于对专利权的合理使用还是专利权的取得不得损害他人在先权利?不解决上述问题,就无法分清实践中专利技术的在先使用和专利侵权的界限,由此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以程序法的视角和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协定确立的基本原则为背景,从明确保护专利技术的在先使用权、专利技术在先使用权抗辩专利权的法律适用、专利技术在先使用权的效力地位及保护途径三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先用权是专利法和商业秘密法的交叉点,它承载着三重相竞争的利益:先用权人继续实施发明的利益、专利权人获得有限的排他权以收回科研投入成本和获取利润的利益、传播发明和鼓励创新的公共利益。我国专利法应当对先用权获取要件、先用权范围和先用权的转让等规定进行修改,以实现这三种利益的平衡以体现法律的公平效率理念。  相似文献   

14.
算法时代中,"算法黑箱""算法歧视"和"算法茧房"等非正义现象引发了算法规制的需要.但算法商业秘密的存在使算法处于"黑箱"之中,成为算法正义实现的障碍.面对算法商业秘密与算法正义的张力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量:商业秘密的公共利益平衡;算法知情同意权、算法解释权和算法拒绝权等私权制约;算法正当程序.由于对商业秘密的公共利益考量主要局限于维系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无法实现对算法商业秘密的有效制约.算法私权中基于一般道德和法理的算法拒绝权能够成为制衡算法商业秘密的强理由,同时,算法正义需要建构一种基于过程的,而不是仅基于结果的正当程序观念.  相似文献   

15.
问:我厂刚研制了一项新技术,本想申请专利权,有人向我技术管理部门建议,专利技术要提前公开,易被仿冒,而且有保护期限,又要缴纳专利费用,很划不来.国家现在也保护商业秘密,不如不申请专利,以商业秘密来对该技术进行保护.不知商业秘密和专利所受到的法律保护有何区别?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商业秘密保护技术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的保护为企业间的竞争利刃之一,值得我们极力推广.然而在保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如何防范别人滥用商业秘密权侵害自己的权益也成为一项不得不重视的战略.我们应当清楚,合法开发、反向工程、正当竞争,这些行为并不因为保护商业秘密,就变成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商业秘密保护仅禁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并不干预正常竞争,以下案例将展示企业在面对他人提起的侵害商业秘密诉讼时,如何应对反击,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7.
18.
雇员跳槽型商业秘密侵权、犯罪案件多发,雇主商业秘密与雇员个人经验的区分,成为办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表面上,这一问题的解决关涉商业秘密权利的归属,实际上关涉的是雇主财产权与雇员就业权之间的平衡。对此,应以偏向雇员就业权为利益选择的基石。而竞业禁止协议的主要作用,则是在雇主商业秘密无法于事实层面脱离雇员人格时,为雇主商业秘密保护提供一个可行且具有平衡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叶姗 《河北法学》2002,20(4):93-97
在商业秘密上设定质押是创新的理念 ,可以促进商业秘密的积极利用 ,突破传统的商业秘密的防御性制度体系 ,从而促进资金融通 ,为商业秘密持有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提供多元化的价值选择。商业秘密的价值性和可转让性决定了其完全符合知识产权质押的构成要件 ,商业秘密质押有支持其合理存在的理论和实证基础。虽然商业秘密的无形性相对秘密性对商业秘密出质构成一些客观障碍 ,但可以从制度合理构造的角度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美国的商业秘密法的基本着眼点,不是为了解决知识和智力成果在社会发展和推广中的应用问题,它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维持商业规矩的标准。在美国,有两个商业秘密的定义被广泛接受。一个公布在《侵权行为法重述》中(下称《重述》),另一个则见于《统一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