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达萌 《政府法制》2012,(15):25-25
毛人凤,国民党蒋介石时期著名四大特务之一,被称为军统的笑面阎罗,蒋介石的杀人机器。他是戴笠坠机后军统头把交椅的接班人,后任台湾保密局局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进入军统工作时,已经40岁了。他只用了13年时间,便从一个普通的县城科员一步步爬上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的宝座。这对讲究资历的特工职业来说,可谓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虎林 《法制与经济》2001,(12):59-60,45-47
1921年5月18日,在四川省崇庆县城的小东街,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20多年后,她就是令蒋介石震怒,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大失颜面的红岩英雄张露萍!  相似文献   

3.
东方明 《检察风云》2014,(10):78-80
抗战时期,军统局首脑戴笠在陪都重庆伙同孔祥熙、杜月笙等政要权贵,大发国难财。1945年秋,日本投降伊始,戴笠即指派大批军统特务分赴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抓捕汉奸,清查敌产。这些特务以“抗战功臣”自居,与国民党政权其他机构的接收官员互相勾结,趁机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社会舆论因此将“接收”戏称为“劫收”。这一拆迁索贿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4.
1971年秋,林彪命归大漠。蒋经国向蒋介石报告说发现了一份关于林彪的档案,是戴笠在西安与林彪那次秘密谈话的书面资料,但已经在绝密档案中尘封了几十年,蒋介石戴着花镜仔细地看完这份记录后,面色发青,双手颤抖不已,连连叹息道:“雨农(戴笠字)误我大事啊!”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史量才被蒋介石政府军统特务暗杀于沪杭公路途中。本文中,笔者将从《申报》改革、史量才在上海的地位以及史蒋关系三个方面对史量才被杀原因予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程堂发 《检察风云》2004,(19):64-65
南 京解放前夕,敌我斗争形势十分 严峻。在淮海战役末期,蒋介石集团自知末日来临,一面进行紧急疏散,一面安排特务潜伏。自1948 年11月至1949 年3 月短短4 个月时间内,国民党特务系统先后在南京设下 20 多个潜伏组和情报站,滞留了3300 余名特务。其中,有中统、军统双重身份的文  相似文献   

7.
张蓬云 《政府法制》2013,(29):29-29
戴笠刚在蒋介石身边做事的时候,被老蒋看不起。既不派他事做,也不称他全名,只是叫他“乡下来的,去买包香烟”,“乡下来的,去把茶倒满”。如果一般人碰上这种待遇,早就受不了啦,但戴笠是怎么做的呢?他非但不争,还引以为荣。对别人说:“蒋校长(那时蒋是黄埔军校校长)这样叫我,是种亲热。叫我雨农的话,反倒见外了.”  相似文献   

8.
徐珣 《政府法制》2012,(2):44-44
戴笠原名戴春风.1896年出生于浙江江山,生活一直穷困潦倒。年轻时,他请一个人称“神算子”的算命先生看相,算命先生说他“八字属双凤朝阳格,但因缺水,故早年命运蹉跎。仕途难登”。戴春风深信不疑,因而更名为“戴笠”,意为雨中戴笠的农夫,这样水就充沛了。  相似文献   

9.
杨耀健 《政府法制》2013,(33):24-25
作为一代色魔,戴笠对胡蝶倾注了满腔的爱。自从得到胡蝶后,他奇迹般地一改过去到处追逐女人、渔猎美色的行为,同时也解开了还系在余淑衡等人身上的袅袅情丝。也许,面对着美貌绝伦、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柔情万种而又闻名遐迩的一代红星,戴笠心满意足了。  相似文献   

10.
1939年年底,刚民党军队在广西南宁附近集结兵力.准备反击盘踞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等部。为了防范日本特务刺探情报,军统加强了包括邮件检查、电话监听等一系列的保密措施。一个偶然的机会,军统南宁站特工在临近前线的苏圩邮局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个中年男人几乎每天都要向沦陷区广州投寄信件。  相似文献   

11.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23):31-31
蒋介石平素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评价蒋介石“古板,极其乏味”。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心情更是很沉重,据蒋介石侍从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的人回忆说。很少见到“老头子一笑”。然而,抗战初期胡适的一首白话诗,硬是把蒋介石逗笑了。  相似文献   

12.
黄道炫 《政府法制》2013,(26):46-46
毛泽东、蒋介石读书最大的不同,一言以蔽之:毛泽东读史、蒋介石读经。毛泽东读史是为研究人,蒋介石读经是为琢磨心。  相似文献   

13.
张洁池 《政府法制》2010,(24):42-42
1949年10月1日,是蒋介石最难过的一天当时已经下野的蒋介石就在广州,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蒋介石好不容易要通了美国的电话,话筒里传来宋美龄的声音。当宋美龄讲到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而不承认北京政权时,蒋介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其实.蒋介石深知美国方面的这种支持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总裁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一下子显贵起来,但他对自己的祖先是谁不甚了解,还不时有人攻击他,说他本不姓蒋,是他母亲带他到蒋家的,借此贬低蒋介石。在此情况下,蒋介石急于弄清自己的祖先是谁,一时间,他手下的文人忙了起来,但他们搞出的东西,蒋介石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金满楼 《政府法制》2014,(23):33-33
翦伯赞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冯玉祥请他讲授历史课时。让随从和亲朋好友也参加听课。一天正在讲课,蒋介石来到冯玉祥的公馆,冯玉祥向蒋介石介绍翦伯赞后,汇报说是请他在讲历史课,蒋介石连声说“好”:“你继续讲,我也是来听你讲课的。”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最后岁月中的侍从副官翁元清楚记得,1972年在日月潭涵碧楼(日月潭宾馆)有天夜里,蒋介石上床就寝.日月潭夜里气温低,翁元好意为蒋介石盖上一张薄被单,以防着凉.谁知道第二天早上醒来,蒋介石全身汗湿,内衣全湿透了.显然他流的是盗汗或虚汗,说明蒋介石的身体情况已亮起红灯.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和蒋介石之间争权夺利.矛盾重重。蒋介石很是烦心,于是前往黄埔散心。 当时,黄埔四期步科的学生正在上战术课,蒋介石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地坐在了教室后面。课题是以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为例,要学员分析这次战斗的取胜要素。这一仗恰巧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他当然对此再熟悉不过,于是兴致盎然,听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8.
物色替身1934年,为了围剿红军,蒋介石要亲自去视察和慰问川滇黔将领。陈立夫决定让一个替身随蒋去贵州一线,以防不测。陈立夫提出好几个人选,蒋介石都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突然召见 徐恩曾惶惶不安 1941年3月的一天,中统首脑徐恩曾接到蒋介石侍从室的电话,说翌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重庆的黄山别墅召见他。 对这突然召见,徐恩曾心神不安。前些日子,中央党部发现一条写有“总裁独裁,中正不正”的标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7):20-20
1907年秋天,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的蒋介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留学生,次年被派往日本振武学堂留学深造。闲暇之余,蒋介石常常拿着一把80厘米的长刀把玩,并不时地向同学吹嘘:"这是我家祖传的宋代宝刀。"一天,一个叫梅村的日本同学拿出自己的东洋武士刀,比画着对蒋介石说:"中正君,我俩交个朋友,换换宝刀。""不行!"蒋介石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