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法战争,是法帝国主义吞并越南、染指中国南疆,受到中越两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官兵)奋勇反击的民族自卫战争。战火虽然首先在越南国土上点燃,但不久战火就烧向中国南疆及福建沿海,给中越两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由于战争的背景复杂、战争的进程曲折、参战各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策略和措施,给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尤其是近年来越南史学界某些人,为了适应某种政治目的,肆意歪曲历史,更从根本上颠倒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杜文戎的《十九世纪清朝对越南的扩张野心和手段》一文,就是越南史学界无数利用历史反华的奇文中的一篇。对于这类别有用心、毫无学  相似文献   

2.
1924年,范鸿泰为了推动越南革命,在广州沙面投弹谋炸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不幸壮烈牺牲。当时我国人民和广东革命政府不顾英、法帝国主义干涉,坚决保护越南革命志士和支持越南革命斗争。今天矗立在黄花岗公园内的范鸿泰烈士墓,就是当年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尽管越南当局今天背信弃义地破坏中越友谊。但范鸿泰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我国人民当年支援越南革命的史实,是可歌可泣的,将为后人世代所传颂,本文所阐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中越古钱币文化,是中越传统文化关系中一个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越古钱币文化关系史,可以弘扬中越传统友谊,加强友好睦邻关系,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越南当代钱币学家阮文宁简要地指出了中越古钱币文化关系,他写道:“越南钱仿照中国钱系,都按方孔圆钱铸造。……丁、黎、李、陈、胡、后黎、西山、阮朝,无一朝代不铸钱。但是,由于同中国有贸易关系,故各朝又都用中国钱。”①越南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上是效法唐宋以来中国封建王朝的典章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封建国家,因此越南历代所铸钱币,也是仿照中国封…  相似文献   

4.
2日,中国和越南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代表聚会越南北部著名旅游风景区沙坝,探讨推动中越“两廊一圈”建设的有效措施。这次研讨会主题为“在新的背景下寻求推动中越‘两廊一圈’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查询"陪都档案"等史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抗日战争期间中越通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这一时期,中越通邮不仅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国际局势的影响,也同当时中越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越南华侨在越南的影响力等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中越通邮出现了几次停办与恢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中国为保障通邮,采取了在越南设立邮件转运处、利用航空公司航线等办法。  相似文献   

6.
越南文化具有鲜明的本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又深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外来文化从陆路、海上和媒体信息等各种渠道进入越南。越南仍能保持其文化的民族特色并使其不断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国南方邻近越南地区及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历史上与越南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越边贸经济交流历史悠久,两国边境居民服务与商品交流频繁,为了满足边境货品买卖及交易活动的结算需求,“货币市场”也随之自发形成。本文分析了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银行之发展现状、中越边贸发展与结算业务状况,对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银行边贸结算服务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完善发展其边贸结算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在广西天等县进行中越跨境非法婚姻的田野调查,揭示了中越边境地区跨境非法婚姻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中越跨境非法婚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关于逐步解决越南新娘婚姻的合法化及其身份问题,以及如何消除跨境非法婚姻中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法战争前夕,越南对清朝的朝贡行为及其贡道受到法国殖民侵略当局的有意阻挠,中越官方往来几至断绝。此时,轮船招商局及其越南航线遂成为中越之间使者往来的主要渠道;轮船招商局在越南海防、顺安等地设立的分局,则又成为清政府及时了解越南现地实情的主要信息来源。轮船招商局成为中法战争前夕影响中越关系的重要媒介与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中越边境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地区是中越两国著名革命家邓小平、胡志明战斗过的地方.龙州、靖西地区及与之接壤的越南高平省有中越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和丰富的革命遗址、纪念物,为中越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旅游"金三角"的核心意蕴包括:中国龙州县、靖西县与越南高平市在中越边境地区呈三角形分布;在这一三角地带内共存的中越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是一块"金"字招牌;发展这一三角地带的红色旅游,对于促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深化两国旅游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