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止胆囊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24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术前20min,治疗A组用10%葡萄糖液4ml加杜冷丁50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B组用10%葡萄糖液4ml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阳性对照组肌注杜冷丁50mg、阴性对照组术中酌情用药,详细记录术中牵拉反应,观察呼吸、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变化。结果:预防牵拉反应优良率,治疗A、B组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在积极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大承气汤灌肠,每次100~150 ml,每日2次,同时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蟾酥,每次每穴2 ml,每日1次。结果 梗阻完全缓解11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80.0%;其中完全肠梗阻完全缓解2例、好转5例,不完全肠梗阻完全缓解9例、好转8例;生活质量改善22例,稳定8例。结论 中药灌肠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确切,无毒性及不良反应,适合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并用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给予常规治疗,Ⅱ组给予常规治疗+穴位注射,Ⅲ组给予常规治疗+穴位注射+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3组疗效.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80.0%和95.0%,治愈率分别为10.0%、25.0%和50.0%.3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3,P=0.006);Ⅲ组与Ⅰ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准(连续校正χ2=5.161,P=0.023);Ⅲ组与Ⅰ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7.619,P=0.014).结论:星状神经节合用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一定的优势,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病Ⅰ号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炎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肾炎阳虚证患者免疫功能、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探讨肾病Ⅰ号膏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收集的60例慢性肾炎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贴敷组+西医常规治疗组(A组)、肾区局部贴敷组+西医常规治疗组(B组)、西医常规治疗组(C组)。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24hUPQ)、3h尿红细胞计数(3hRBC)、免疫球蛋白G、A、M(IgG、IgA、IgM)补体C3、CD4+、CD8+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肾病Ⅰ号膏对慢性肾炎患者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免疫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治疗后24hUPQ、3hRBC、SCr、BUN、Tch、TG、Fib、CD4+/CD8+比值、淋巴细胞(L)显著降低,CCR、IgG、IgA、嗜中性粒细胞(N)显著提高(P<0.05或P<0.01)。A组在降低SCr,提高CCR上较B组更加显著(P<0.05);与C组比较,A组在降低SCr、Tch,提高CCR、IgG、嗜中性粒细胞(N)上更加显著(P<0.05或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肾病Ⅰ号膏穴位贴敷可有效减少慢性肾炎阳虚证患者的血尿、蛋白尿,降低血脂,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肾功能,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贴敷时间和接触性皮炎对哮喘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1例穴位贴敷治疗的缓解期哮喘患者,依照4 h、8 h穴位贴敷后是否诱发接触性皮炎,分为A组(4 h有接触性皮炎)24例、B组(4 h无接触性皮炎)25例、C组(8 h有接触性皮炎)22例、D组(8 h无接触性皮炎)2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改变、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成人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C、D组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ACT评分、AQLQ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差值、ACT评分差值、AQLQ评分差值较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时间和接触性皮炎均影响哮喘的防治效果,穴位贴敷4 h出现接触性皮炎者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巨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取足三里、合谷、阳白、颧髎等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刺对侧相应穴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且治疗组中没有出现倒错现象.结论:巨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施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术后小承气汤空肠内营养管给药组(B组)和术后小承气汤直肠灌肠组(C组),每组20例。A组按传统方法禁食至术后首次排便,B、C组术后第1天开始每隔12 h灌肠,至首次排便后停用。观察比较术后腹胀、腹痛缓解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B组、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相关递质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32只,采取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25-35的方法建立大鼠AD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艾灸组,每组8只。艾灸组大鼠用艾条灸“百会”“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同时按3 mg/kg灌胃蒸馏水;药物组大鼠按3 mg/kg灌胃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按3 mg/kg灌胃蒸馏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病理组织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mTOR)、核糖体蛋白S6 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p70,P70S6K)、 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ATG5)、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B,LC3B)-Ⅱ/LC3B-Ⅰ的表达水平。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萎缩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分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mTOR及P70S6K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 p-mTOR及P70S6K 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药物组比较,艾灸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mTOR及P70S6K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艾灸能够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阻断脑内Aβ表达,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点注射结合弹拔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行痛点阻滞结合弹拔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以痛点针刺结合弹拔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痛点注射结合弹拔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优于针刺弹拔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突触结构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和奥拉西坦组,每组7只。采用改良双侧颈动脉结扎模型,电针穴位组大鼠选择“百会”“神庭”两穴治疗,电针非穴位组大鼠选择固定非穴位刺激,每次电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4 d;奥拉西坦组大鼠选择腹腔注射奥拉西坦,50 mg/kg,每日1次,连续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期逃避潜伏时间延长,测试期跨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大脑质量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数明显减少,海马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的学习期逃避潜伏时间缩短,测试期跨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大脑质量降低,CA1区突触结构数增多,海马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百会”“神庭”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改变海马突触结构,分子机制可能和增加突触蛋白PSD95、GluA1和GluN2B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