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测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减薯蓣丸对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复制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应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AMPK及p-AMPK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较浅,神经锥体细胞数减少,海马组织p-AM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加深,锥体细胞数量增加,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AMPK和p-AMP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损伤后,AMPK过度激活,出现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加减薯蓣丸可抑制海马区AMPK的激活,减轻海马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一套适合中国药用梅品种鉴定标准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用于构建药用梅品种DNA指纹身份证。方法 以30份药用梅农家种为材料,从180对SSR引物中,最终选取16对多态性较高、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SSR引物对30份药用梅农家种进行扩增。结果 30份药用梅共扩增出11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7.12和0.69,且在16个位点上识别两个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随机个体的概率估计为5.24×10-17。最终筛选出4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强的核心引物,可将30个药用梅农家种进行有效区分,建立药用梅种质资源DNA指纹身份证。结论 SSR 标记技术可以作为药用梅分子身份证构建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颈上神经节切除脑缺血大鼠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水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切除组、SCG切除+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GRP和NPY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CGRP阳性神经细胞数量较少,模型组及SCG切除组CGRP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电针组、SCG切除+电针组大鼠海马CGRP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和SCG切除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NPY阳性神经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SCG切除组及SCG切除+电针组大鼠海马NPY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SCG对海马NPY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电针可通过调节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肽的表达达到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菊花是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于一体的名品花卉,其药用历史悠久且道地性成因复杂多样。菊花在特定地域内经长期栽培形成各具特征的药用品种,各菊花道地产区根据传统生产规模与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应而产生了不同药用菊花的加工方式,形成其特有的品质,使菊花药材质量得以保证,从而发挥良好的临床药效。通过对药用菊花品种、产地、加工方法、化学成分、药材品质评价、药效等多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为菊花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四大地道产区药用芍药的栽培品种.方法 对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和浙江磐安的药用芍药进行标本研究.结果 目前我国药用芍药有6个栽培品种,分别为亳州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Bozhoushaoyao'、菏泽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Hezeshaoyao'、白花川芍药P...  相似文献   

6.
采用氢化考的松处理小鼠造成“虚证”模型,后给予人参海马制剂。结果小鼠游泳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并能对抗氢化考的松引起小鼠胸腺萎缩的不良影响。由此显示出人参海马制剂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方法 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采用压力换能器检测大鼠胃内压,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测定大鼠体表胃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阵列电极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放电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脘组、胃俞组及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幅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值均显著上升(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区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VD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VD模型。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减薯蓣丸、尼莫地平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6周。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区GSK-3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可见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和荧光免疫法显示,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区GSK-3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GSK-3β、Cyclin 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激活Akt通路抑制GSK-3β表达,上调Cyclin D1表达,从而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茯苓药材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水不溶性多糖、茯苓酸的含量。结果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大小依次为白茯苓、茯神、赤茯苓、茯苓皮,茯苓酸含量大小依次为赤茯苓、茯苓皮、白茯苓、茯神。结论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茯苓酸和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与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关联;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茯苓药材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代谢的影响,探讨SIF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SIF高、低剂量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复制AD大鼠模型,分别给药21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Ch、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的表达。结果 SIF可显著降低A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P<0.01),显著增加AD大鼠的游泳时间百分比、穿过平台次数以及海马组织ACh、ChAT、AchE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SIF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组织ACh的代谢起到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五加皮药材古今药用品种演变,为五加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资源调查.结果:古代五加皮来源于五加属植物,其中细柱五加为五加皮药材的主流质优品种.近现代有以萝藦科植物杠柳根皮充之.结论:纠正杠柳根皮取代五加皮药用的现状,恢复正品五加皮的药用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3,(5):60
正本刊讯2013年3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蒋率广西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代表组成的调研组赴广西药用植物园开展引智调研。调研组与广西药用植物园主任缪剑华、在该园工作的外国专家及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人物简介:李力,男,汉族,四川省成都人,1963年5月出生,四川大学遗传学专业毕业,理学博士,研究员,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1986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工作。2006年8月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工作。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任药用植物园科研部部长。2010年11月至今,任广西药用植物园党委副书记。到广西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亳州地区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同一栽培环境下的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杭白菊最高,亳菊最低;总挥发油含量以杭白菊最高,小白菊最低,亳菊挥发油颜色为蓝色。结论 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亳菊挥发油颜色与其他3种不同,即品种与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损毁组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给予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为1 mA,频率为2 Hz,每日电针30 min,连续干预3 d,伪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海马DG区细胞形态以及神经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损毁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伪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圆,胞质色浅而均匀,尼氏体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细胞体积变小,尼氏体减少;针刺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相对较为紧密,细胞体积较大,尼氏体相对增多。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海马DG区可能是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仙茅苷对学习无助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给予仙茅苷预处理,建立小鼠学习无助模型,用行为学实验评估其抑郁样行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数,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荧光强度,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仙茅苷能明显缩短学习无助模型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中的不动时间(P<0.05),减少其海马DG区的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P<0.05),减弱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P<0.05),促进蛋白激酶A磷酸化水平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的表达(P<0.05)。结论 仙茅苷在学习无助诱导的抑郁样行为中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蛋白激酶A通路,减少海马DG区的颗粒细胞凋亡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人事天地》2010,(28):F0002-F0002
广西药用植物园瞄准世界药用植物研发前沿,借助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这个“品牌”的聚才效应与“人才特区”的育才力量,搭建三大平台,建世界级药用植物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调肝方、健脾方、补肾方及人参总皂苷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及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下丘脑、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 :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谷氨酸(Glu)明显下降 (P <0 .0 5 ) ,健脾组与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天冬氨酸 (Asp)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模型组海马Glu明显下降 (P <0 .0 5 ) ,补肾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海马Glu和Asp均明显升高 (P <0 .0 1)。调肝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γ 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氨酸 (Tau)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补肾组下丘脑GABA明显下降(P <0 .0 1) ,模型组海马Tau明显下降 (P <0 .0 5 ) ,健脾组、补肾组与人参总皂苷组海马GABA和Tau均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调肝方药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主要在下丘脑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氨基酸水平有关 ;而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苷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与海马和下丘脑都有密切关系 ,作用机制则与上调氨基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西药用植物园围绕建设世界级药用植物园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园"战略,发挥自治区级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优势,建成"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区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