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心生脉饮加减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强心生脉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73.8%和97.6%,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52.4%和92.9%。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心生脉饮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予以强心、利尿、营养心肌及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方药.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而心输出量(CO)和射血分数(EF)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SV、CI和EF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并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通里和解表两治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相关协同作用,其表现形式如通胃肠以解表、开毛窍以利尿、通三焦可使里邪出表等等,产生这种作用的机理是由于疏通了体内之气的升降出入通道,认为这一作用规律可扩大临床治疗思路和丰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消化系统机能有调整作用,针刺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国内已在临床和动物实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然而经脉与穴位有无相对特异性,仍是一个争论的课题。本文是在临床治疗肠炎病人过程中,应用记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辛温开通法治疗温病的理论依据、作用机理及临床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阳热郁结是温病的重要病理特点,辛温开通法是治疗温病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并指出在温热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偏执寒凉一法,应注意因势利导,顺势透邪,务求邪气外达为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恢刺法并配合牵张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提高Neer量表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和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灸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 37例与对照组 30例 ,分别以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为主 ,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头颅CT变化及血浆内皮素 1 (ET 1 )水平。结果 :除减小头部CT梗死灶大小作用外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降低血浆ET 1水平等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 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大鼠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苈强心胶囊组,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最终正常组,模型组,芪苈强心胶囊组,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纳入实验的大鼠数分别为8、6、8、7、8、8只。采用少量多次腹腔注射阿霉素复制CHF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LVFS);HE染色观察心肾组织损伤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氮(urea nitrog...  相似文献   

10.
李仝认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出现裂纹舌以胃阴不足为本,以益气养阴、复脉定悸之生脉散为基础方,使气复津生、气充脉复、火归本源、阴阳重归平衡,裂纹舌逐渐恢复正常.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常兼有寒热错杂、气血不足、脾虚湿侵、痰瘀互结等中医证候,需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顾护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11.
冲剂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用迅速、服用方便的剂型;而降糖消渴无糖冲剂是根据清代名医王运启临床治疗消渴有效方剂,采用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制成的无糖型冲剂。本冲剂临床应用表明,可调整糖尿病患者脏腑功能,控制三多症状,降低血糖和消除尿糖。1...  相似文献   

12.
生脉液是中医益气复脉之古方,近年来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它具有特殊的强心效应。本院用东北红参及麦冬经化学提取成每支2ml淡黄色灭菌水溶液供临床应用。我们以确诊有心脏病伴有心功能障碍症状或心律失常者为选治对象,每日予4ml,分1~2次肌注,连续1~3月为一疗程。本组资料共23例,其中冠心13例,高心6例,肺心3例,心肌炎1例。本制剂对23例心血管病征的总有效率为70.1%,其中对改善心电图异常的总有效率为69.6%,缓解心功能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清热解毒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凉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对照组不服中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1例,基本缓解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基本缓解5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凉血化瘀、清热解毒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有减轻症状与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其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上升幅度最大,已居首位。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近几年来应用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新药新剂型等方法治疗肺癌均有一定的进展,在稳定病灶、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其疗效,尚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就此作一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名老中医胡国俊业医50余载,在肺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认为肺癌多以正虚为主、兼有邪实,既有肺局部病变,又有全身病变;各种药物治疗易损伤脾胃功能。胡国俊提出培元固本、扶正祛邪,整体调协、辨证论治、顾护脾胃、激活生机的治疗理念,临床用药多从扶助正气、调理脏腑、调和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并重视精神调摄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谷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对面口部疾病的治疗更有特效,古人总结为"面口合谷收".科研工作者已对针刺合谷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兹从临床效应、解剖学基础、生物全息理论、红外热像、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幅、脑功能成像技术6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每次15 mg,每周1次,美洛昔康,每日10 mg;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胶囊),每次600 mg,每日2次。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 6)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血清TNF α、IL 6、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白芍总苷治疗R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 α和IL 6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7例患分胃肠实热(34例),脾虚湿阻(13例)、肝郁气滞(12例)、肾气不足(8例)4型,视不同证型施以相应补泻手法,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的变化。结果:针灸在调整患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国外绝经后妇女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此病,虽能缓解症状,但由于该疗法有较多不良反应,许多患者不愿接受,因而在国内并未广泛推广应用。中医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对其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以及疗效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降颅压、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血清NSE、S-100β、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浆NSE、S-100β、TNF-α、IL-6降低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能有效减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