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汤证上原文: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柯注: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 程批:“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然南人体弱汗不出,亦不必用麻黄,只须用此汤亦能作汗,每用屡验,非虚语也。若汗不出而脉弱者则若何?曰:仍用桂枝,少加白芍,或去芍可也,以芍能敛汗。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相似文献   

2.
一、安胎圣药黄芩、白术辨 现编高校教材明确提到有安胎功用的药共八味。即:紫苏、砂仁、黄芩、苎麻根、桑寄生、川续断、杜仲、白术。然验之于临床,实不能只被上述几味药所囿。因胎动不安原因颇多,如不究其本而施治之,则往往遗祸于顷刻。尤其对黄芩、白术二味,临床用之颇多且广,实有必要辨以正之。 朱丹溪泥于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之语,云“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此语一出,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一些业医者诊治胎动  相似文献   

3.
五苓散君药之我见高天旭(河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郑州450003)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五苓散为仲景《伤寒论》治疗水逆证(太阳膀胱蓄水证)之名方,方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物组成,以“令”水行,故以之为名。但本方以何药为君,则众...  相似文献   

4.
仲景《伤寒论》桂甘龙牡汤,本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盖以火逆则阳浮于上,下之则阴陷于下,阳浮于上,不得遇阴气则烦;阴陷于下,不得逢阳气则躁,二者虽异,总缘阴阳水火升降乖忤而然。陈修园虽有烦出于心,躁出于肾之论,究其治法,仍不外乎交通心肾,升降水火而已。故仲景于此证,以龙牡制亢阳而下交于阴,以桂甘启阴气而上交于阳,阴平阳秘则烦躁止  相似文献   

5.
桑芪桂枝汤乃蒋立基老中医治痹证经验方,由古方桂枝汤加黄芪,桑寄生和桑枝而成。 痹证为内科常见病,痹者乃气血痹塞不通之谓。痹证之发生,诚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蒋老集数十年之临床实践,进而认为,营卫之气失调实为发病关键,其理由如下:从生理上看,《素问·痹论》业已阐明营卫源于脾胃,营行脉中而营养周身,卫行脉外而护御于肌表,营卫协调,则正气充沛,肌表固密,此其一:其二,在病理上,若营卫一旦失调,肌表空疏,易招致外邪侵  相似文献   

6.
误用火法(如烧针、艾灸、火熏、熨背等)治疗所引起的多种变证,《伤寒论》命之曰“火逆”(第116条)或称“火邪”(第114条)。火法中的熏、熨等目前虽已少用,但烧针、艾灸则仍沿用不衰,且论中多处提到“当灸”、“当解之熏之”等,说明仲景并不因火逆证而反对使用火法,仅是告诫后人使用火法必须慎之又慎,否则易误治致变。书中所载有关条文达18条之多,是见仲景对火逆证的重视,亦是《伤寒论》重要内容之一,值得探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杏仁味苦、性温,归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言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但仲景将其与它药精当配伍,有效地扩大了它的运用范围。本文试以仲景部分方剂为例,对此做—浅析 一、解表宣肺散邪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脉浮者,仲景往往以杏仁、麻黄并用,开腠理、宣肺气。如麻黄汤、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文蛤汤、麻黄加术汤等,均是以麻杏并用,治疗外感风寒者。许宏论麻黄汤云:“麻黄味苦辛,专主发汗,故用之为君;桂枝味辛热,以辛热之气佐之散寒邪,用之为臣;杏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我认为此条方证不合,实有传抄错漏之嫌。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伤寒论》一书言简意赅,且成书于战乱时代,难免散失不全,故常须采取上下连贯和前后互参的读法,方不违背仲景本意。我们研究34条,应与32条、33条连贯看,还要与167条合参。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条:“太阳与  相似文献   

9.
四逆汤乃张仲景为少阴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旦欲寐”所设,其治疗急症的疗效早已得到广泛认同。仲景对杂病的诊治,审证求因,凭证选方,方药的运用灵活自如,独具匠心。故推及凡病属“真阳衰微,亡阳厥逆”之各种临床急危杂症皆可以本方斟酌用之,以扩大其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10.
债务人应对债权人清偿债务 ,本是天经地义 ,惟若债权人以侵权行为之方式取得债权(例如以暴力胁迫或诈欺之方式令被害人签发本票或支票 ) ,债务人在未依法撤销该债务之前 ,债权人诉请履行债务 ,则债务人 (即侵权行为被害人 )该如何主张 ,保障自身之权利 ?台湾民法为解决此问题 ,仿照德国之立法例 ,于第 198条规定 :“因侵权行为对被害人取得债权者 ,被害人对该债权人之废止请求权 ,虽因时效而消灭 ,仍得拒绝履行。”然而条文中之“废止请求权”及“拒绝履行”究系何指 ?其与意思表示不自由之撤销权关系如何 ?其行使时间有无限制 ?应如何行使 ?又侵权行为之被害人受领加害人之给付后 ,得否再行使废止请求权或拒绝履行债务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废止请求权之意义及性质 ,进而论述废止请求权之行使方法及其限制 ,最后再分析拒绝履行权行使期间之限制 ,以期对此问题有一全面性之了解  相似文献   

11.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二者虽可单独出现,但临床往往噎膈并称。 噎膈的病理,历代有不同的说法,《局方发挥》认为系“血液俱耗,胃脘干槁”致生噎膈;《景岳全书·噎膈》则认为此证“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正以命门无火,气不化精,所以凝结于下而治节不行……即噎膈之属是也。”  相似文献   

12.
西苑读书记     
天明则日月不明 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王冰注谓:“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喻者何?言人之真气亦不可泄露,当清净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后世注家亦一直沿用其说。 我觉得“大明”、“小明”之说不可通。古代文献中,皆称太阳为“大明”。如《礼记·礼器》云:“大明生于东”,郑玄注谓“大明, 日也”:《周易·系辞》云:  相似文献   

13.
仲景营养学思想主要是以饮食“禁忌”的形式提出,其中寓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妊娠期间的营养、疾病期间的营养、病愈初期的营养、因人因时而异的营养等营养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实学”这一概念由来已久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具有不同的含义 ;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 ,不同学派也有其不同的理解。“实学”之所谓“实” ,顾名思义 ,是相对于“虚”、“空”、“无”等而言的 ,所谓“实学”有广义、狭义之区别。广义之实学是指自先秦以来注重现实、经世致用的学问 ;而狭义之实学则是指发轫于北宋中叶、昌盛于明末清初直至晚清洋务运动之前绵延达800年之久的实体达用之学 ,是针对明末理学及王学末流所造成的种种积弊进行理性反思和深层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股社会变革思潮和思想解放运动。对这一时期的实学思想 ,我们称…  相似文献   

15.
阴精是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历代医家对此都非常注意顾护保养。仲景《伤寒论》亦以存津液为要旨,既有白虎、承气的泻热、逐邪以间接保阴,又有麦门冬汤、复脉汤的直接补阴。刘河间创六气化火说,主张清热泻火、养阴退阳。迨至朱丹溪出,以阴为中心,保养阴精为宗旨,对前人有关理论、经验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从调养、治法、方药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使之形成为比较系统的保养阴精学术体系. 朱丹溪,生平治学甚笃,通晓宋儒理学,  相似文献   

16.
例四十四 [范纯仁理释狱囚]范纯仁知庆州,诸院罪人皆满,公诘其所以坐,屠贩盗窃而督偿者三分之二。公曰:“此何不责保在外,使之输纳也?”通判州事起白公曰:“非不知此,第以此辈凶暴,不可释;释之,不旋踵复紊官司矣。”公曰:“终当何为?”曰:“往往以其疾毙于狱中,是亦与民除害耳。”公蹙然曰:“法不当死,而在位者以情杀之,岂理也耶!”遂尽呼出立于庭下,戒饬之曰:“尔辈为恶不悛,在位者不欲释汝——惧为良民害,复紊官司也。汝等能悔过自新,我欲释汝。”皆叩头曰:“敢不佩服教令!”遂释之,欢呼而出,转相告语。是岁犯法者,减旧岁之半、(《监惩录》) 译文 范纯仁担任庆州知州后,发现关押场所的犯人都很满。他就查究这些人是犯什么罪被关进来的,结果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素问·阳明脉解篇》“厥道连脏则死,连经则生”,此之“厥逆”指阳明厥逆,由阳明热盛、邪热内郁、气机壅遏而致;其“脏”、“经”指阳明之脏(腑)、经;“连胜则死”,指病在阳明之腑胃及大肠,为有形燥热证,病情重;“连经则生”指病在阳明之经,为无形实热证,病情轻;“死”、“生”是相对病情轻、重而言。  相似文献   

18.
(一 )公营造物的概念“公营造物”属于间接国家行政的一种方式 ,语出德国法 ,经由日本传入台湾。其首创者奥托·迈耶将其界定为“公营造物系掌握于行政主体手中 ,由人与物作为手段之存在体 ,持续性的对特定公共目的而服务”。这一概念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公营造物为人与物的结合体。基于这一要素 ,可以对公营造物与公法社团和公物作一区分。公法社团是依据公法而成立之“人”的团体 ,具社团性质 ,其组成之目的 ,乃追求及保障公共利益或是成员之利益。公物的含义则有最广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最广义的公物是指国家或自治团体直接或间接为达…  相似文献   

19.
郑渭占,字梦熊(1882——1966),晚年自号松巢老人,为西园喉科之后裔,积六十年之临床经验,名著于徽浙之间。笔者整理其医案数以千计,初具体会,今特介绍其一二。 一、力主辛凉,着眼疏降 咽喉为肺胃之系属。外感时邪病毒客于咽喉,病之初期多在卫分气分之间。《医学正传》有“喉症沾实之法,先宜发散,次宜清凉”之说,但郑老力主辛凉清里而兼散表。里热宜降火,常用连翘、银花、石膏之类;表证宜疏达,每用薄荷或桑叶,恶寒重者则加荆芥,防风,惟不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峻汗之品,连寒邪束表者亦不例外。推求其意,当因表寒  相似文献   

20.
桂枝辛甘而温,归心、肺、膀胱三经。《珍珠囊》云:桂枝有“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发汗,出皮肤风湿”的作用。《本经疏注》认为:桂枝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淤、和中”六大功效。这仅为桂枝单味药物之功用,若与其它有关药物配伍成方,其作用大可发挥。《金匮》用桂枝配伍的方剂有55首,占全书205方的四分之一有余。本文试以《金匮》部份桂枝配方为例,对其治疗作用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