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的子部·医方类皆列有《桐君药录》三卷。但俱未言及桐君为何时人,其书又出于何时,从而引出了种种歧说。日人时惟宗俊《医家千字文》之“呼各  相似文献   

2.
一《春秋决狱》散见的判例钩沉董仲舒是汉初公羊学大师,长于治《春秋》,《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其依据即《春秋》等儒家经典。《后汉书·应召传》载:“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任,朝廷每有政议,数谴廷尉张场亲至陋巷问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232事。动以经对,言之评矣。”可知董仲舒本人撰著了《春秋决狱》一书。《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录《公羊董仲舒治狱》16卷,《隋书·经籍志》、们B唐书·艺文志》均载有《春秋决狱》10卷。惜乎唐以后散佚失传。《…  相似文献   

3.
一、考源 “华佗论治伤寒”篇,今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例第一”和王焘《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一“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首”中均列有之。但是,这二书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是从哪里录出的,今作其考源如下。 1.《外台》中所列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而是录自《张文仲方》一书中的“天行”病中。 按《外台》引“华佗论治伤寒”篇中所用的药方,无一方是注“出华佗”,其篇下也没有注出某卷中,而有“此法宫泰数用甚效”一句。按宫泰是西晋人(注1),在汉人华佗、魏人吴普之后,不可能为《华佗药方》一书所引,所以《外台》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  相似文献   

4.
考《隋书·经籍志》子部·医方类,有医籍二百五十六部,其中有关华佗的著作三种加其他资料计有: 华氏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 一卷 佚 华氏佗枕中灸刺经 一卷 佚 华佗方十卷(宋志作一卷)佚 此外: 华氏阙名集 宋志十卷 佚 华氏佗玄门内照图 崇文总目一卷 存 华氏佗外科方 医藏目录卷阙 佚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脉经 存 华佗内事梁七录五卷 佚 以上是从中医目录和有关其他古籍中,得知华佗有关的著作迄今早已失传。现在行世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华佗神医秘传》(以下简称《秘传》)一书,托名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书前有托名孙思邈和徐灵胎的序各一篇,并有自称“上海古书保存会”的沈骧的序文。1922年由上海大陆图书公司首版发行,三十年代又多次重印,曾风行海内。  相似文献   

6.
华佗的籍贯早在《三国志·魏志》和《后汉书》以及晋·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明确记载为“沛国谯人”(今安徽省毫县),千百年来为世所公认。华佗死于东汉献帝建安7~12年(公元202~207年)之间。编《三国志》的陈寿生于蜀后主建兴11年(公元233年)卒于晋惠帝元康7年(公元297年),张华(公元232~300年)与之同期。他们与  相似文献   

7.
“医者意也”一语,几乎已为中医界的口头禅。但其典出何处?内涵何义?颇需加以考究。 按范晔《后汉书·卷112·方伎列传·郭玉传》载:“和帝时,(郭玉)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召玉,诘问其状。对  相似文献   

8.
一、李当之著有《药录》的依据 李当之与吴普同为华佗弟子,吴普是三国时魏人,则李当之亦应是魏人。李当之著有《药录》和《本草》。据《隋书经籍志》所载《桐君药录》条下注云:“梁有《李当之药录》6卷”《太平御览》引书目  相似文献   

9.
据《寒柳堂集》《癸辛杂识》《云笈七签》《赤凤髓》等文献,结合历代史方志,对华佗医事再行补充考证。华佗医案记载以《三国志》《后汉书》《华佗别传》为主,9种文献共载31则。华佗医著载14种,即《华佗内事》《华佗察声色要诀》《华佗望形察色并三部脉经》《华佗枕中灸刺经》《华佗方》《华佗内照图》《华佗服食论》《华佗书》《青囊书》《急救仙方》《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华氏中藏经》《华佗外科方》《华佗济急仙方》。《癸辛杂识》载麻沸散主药可能是西亚产植物“押不芦”。参照《云笈七签》动作要领和《赤凤髓》中的重点动作图示,论述五禽戏的各式要领和具体动作。根据《中藏经》中所述地名、部分中药名称和使用情况以及篇章内容文义,认为存在六朝及两宋手笔痕迹,其版本分为仓司本和楼群钥校注本两种,苏州周锡瓒以新安吴氏刻本补其缺,从《攻媿集》内录跋附后,通过整理,形成较为完善的后世传本。  相似文献   

10.
宋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因此韩柳文集成为宋人整理研究的热点,有宋方崧卿《韩集举正》十卷,宋文谠《详注昌黎先生文》四十卷,朱熹考异的《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宋魏仲举辑注《新刊五百家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廖莹中校正《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宋童宗说韩醇等注释宋魏仲举辑《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但是提高到“韩柳文章”高度来研究阐扬的只有黄大舆(载万)的《韩柳文章谱》,该书今佚。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韩柳文章谱》三卷右皇朝黄大舆撰,大舆之意以为文章…  相似文献   

11.
本书作者是南唐(937~975)陈仕良所撰。《嘉佑本草》所引书传云:“《食性本草》伪唐陪戍副尉,剑州(今福建南平县)医学助教陈仕良撰。”《中国医学人名志》云:“陈仕良,唐·  相似文献   

12.
赵简王朱高燧,为明成祖第三子,知医,曾得《素问》全本,因补王冰注本中之缺篇而作《补刊素问遗篇》一卷。关于其生卒年限,《中医人物辞典》记为“1395年~1431年”,笔者特就此作一小考。 《明史》卷118《成祖诸子·赵王高燧传》略云:“赵简王高燧,成祖第三子,永乐二年(1404年)封。宣德六年1431年)薨”。《中医人物辞典》其卒年载同。关于赵简王出生年月,于本传无考。 考明·王世贞《(合廾)山堂别集》卷33《亲  相似文献   

13.
《华佗神医秘传》(以下简称《秘传》)卷二十二载有《华佗注仓公传(附)》一卷,该卷集《仓公传》中之淳于意医案,并于每案下分别记有所谓“华佗、吴普、樊阿”等人的注文。细读此等注文,不难断为伪作,尤以“樊阿注”为最。本文选其中所谓“樊阿注”五则辨析之,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4.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旧题明·王纶著,为迄今所发现的王氏关于产后病论治经验的较为系统的文献资料。笔者披阅全书,深感其书论病简明清澈,遣方用药精切可法,于妇产科临床颇多裨益。现撷要探析如下。 一、版本及内容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原版早毁。查《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皆无载。光绪二十五年《慈溪县志》卷四十七《艺文》有“《胎产医案》一卷,明王纶”之记载。近年张迪姣曾撰文提及王氏著有此书。但后世流传极少,笔者所见为  相似文献   

15.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有许多带“不”的句子,例如《诗经·小雅·车攻》中:“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经·大雅·生民》:“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大雅·卷阿》:“矢诗不多”等等。这一类“不”字词语,《毛传》分别释为“不惊,惊也”;“不盈,盈也”;“不宁,宁也”;“不康,康也”;“不多,多也”。这种观点有许多学者不同意,认为这是《毛传》对《诗经》的误解,释义  相似文献   

17.
陈文中,字文秀,南宋时安徽宿州符离人,官太常,精通内、儿科。他曾到江苏涟水、扬州行医,居涟水十五年,济人救危,无分贵贱,名噪四方。撰《小儿病源方论》(以下简称《病源》)四卷(1241年),《小儿痘疹方论》(以下简称《痘疹》)一卷(1253年),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治疗见长。明·刘凤谓:“宋以来吴之专家者,曰陈日钱二氏,陈以热,钱以凉,故有火与水喻者。”(《幼幼新书·序》)可见儿科温、凉两大学派始于宋,陈文中与钱乙齐名,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华佗医名显赫而著作甚少,署名华佗的现存医著仅有三部,即《中藏经》、《内照法》和《华佗神医秘传》(下文简称《秘传》)。《秘传》晚出,流传不广,现已所存无几。为使这一医学文献不致淹没,笔者特加点校,辽宁人民出版社已在印刷,不久可与大家见面。在此仅就点校所见,谈几点看法。《秘传》书前有三篇序言:首为孙思邈序,次为徐大椿序,末为沈骧序。沈氏嗜古书,曾组织过“古书保存会”,在道尹公署工作期间,一度寓于毫州高小校  相似文献   

19.
王叔和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著名医家,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十九引《养生要集》有“高平王熙叔和曰”,《太平御览》引高湛《养生论》说:“王叔和,高平人也。博好经方,洞识摄生之道。”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近代太医令王叔利”,唐·甘伯宗《名医传》说;“王叔和,高平人,为太医令。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修养之道。”综合上述资料和近年考证,王叔和名熙,东汉末年至三国魏时人,约生活于公元177~255年,在魏曾任太医令,籍贯是汉魏山阳郡高平县,即今之山东省微山县西北两城人。  相似文献   

20.
《内照法》一卷,题作汉·华佗元化撰,原附在皖南周学海氏《周氏医学丛书》中,置于《中藏经》之后,系清光绪辛卯(公元1891年)所刻,最近经彭静山点评之后,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单行木。其实,此书出于宋代,显系伪书,读者慎之。 首先谈谈它的刊行史。据我所知,《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