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市场日益活跃,人们之间形成的雇佣关系逐渐增多,这方面的纠纷也有所增加。雇佣关系由来已久,但我国现行法律对这种民事关系的规定却不明确,这给人们认定雇佣关系以及处理雇佣关系中损害赔偿纠纷带来困难。经常涉及的雇佣关系中损害赔偿纠纷主要有两种:雇主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这两种纠纷中的民事责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雇主损害赔偿责任,是指雇主对雇员在执行职务中造成第三人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又称雇员致害责任;二是雇员受害责任,是指雇员在完成雇主所交付的工作任务中,使自己遭受损…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目前《劳动法》和《合同法》的二元调整模式,使得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中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从归责原则到赔偿范围等都有很大不同。从本质上看,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具有一致性,建立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既符合雇佣关系历史的发展轨迹,暗合了侵权法的补偿功能,也凸现了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3.
雇佣关系中竞业禁止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尤其是科技技术企业中愈来愈多采用的一种保护商业秘密和其他竞争利益的手段,这种手段是对受雇人(雇员)自由择业权的限制,可能影响到受雇人的生存权,或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因此对于雇佣关系中竞业禁止应深入探讨并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雇员人身损害赔偿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雇佣关系,发生了许多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在雇员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如何适用法律是广大雇主和雇员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我国雇主责任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主责任是受雇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不法侵害第三人时,由雇佣人对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在责任主体、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等方面有别于-般侵权责任.2003年我国首次在侵权法中确立了雇主责任这一特殊侵权类型,但该条简单的司法解释,难以对社会生活中模糊复杂的雇佣关系和雇主责任加以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操作,必须从明确界定雇佣关系的范围、区分雇主与雇员不同的归责原则、在确定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同时允许受害人直接要求雇员承担赔偿责任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雇主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私营、个体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雇佣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雇员在从事雇佣工作时受到伤害或造成他人伤害的纠纷时有发生,雇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复杂的侵权赔偿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并未作明确规定,这为司法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孟凯锋 《法庭内外》2014,(12):33-34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雇佣关系十分普遍,雇员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伤亡,这些伤亡的损失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法官将通过案例对不同情况给予逐一的分析。雇员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全赔 李瑞与周军是同在北京打工的老乡,2013年8月,周军承包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一处工地的装修工程,雇佣李瑞做木工,工资按目结算。李瑞工作踏实、技术熟练,周军对其工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8.
【裁判要旨】雇主对雇员在雇佣活动中所发生的损害结果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即使该损害由雇员自身原因而引发,也不能因此而免责,但承担的份额应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法律上的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有时也变得难以界定了。为了对两种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先从雇佣关系的定义着手,进而简要地阐述其与承揽关系的联系,再以劳动关系为中介,试就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进行探讨,如二者的主体、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支付报酬、承担责任等方面的不同。最後得出,在实务中区分二者,就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隐蔽雇佣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蔽雇佣关系以一种表面关系掩盖真实的雇佣关系。对此,国际劳工组织长期关注并强调与之斗争。由于以民事关系掩盖雇佣关系和以非标准雇佣关系掩盖标准雇佣关系是隐蔽雇佣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因此我国出现了限制个人承包、禁止劳务派遣的做法。而只有标本兼治,消除隐蔽雇佣关系的内在动力才能克服隐蔽雇佣关系。所谓标本兼治即以事实第一原则为治标措施,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改革凝固化用工体制的基础上,以反歧视为治本措施,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的社会化,劳务关系则外延广泛。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式辨析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找寻出船员在雇佣过程中受伤,船东承担相关责任的正确法律依据,以解决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雇佣、承揽、劳动、劳务的相互关系,我国的理论界和审判实践中有不少争议,特别是这些关系致人身损害的赔偿案件,司法实务操作不一,导致部分案件缠访、缠诉,亟待澄清认识。在此,笔者另采一思考角度,以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相关条文为思考主线,追本溯源,探究立法者或最高人民法院所欲对相关问题的定性或定性的方向,从以下六个方面辨析其相互关系,以期能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思考之一——《解释》所指雇佣关系应为狭义的雇佣关系。区别于劳动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劳动关系是在雇佣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广义的雇佣关系包括劳动关系,极为相近,也易混淆。在《解释》出台前,如果说对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分,主要还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法上的“禁止报复性解雇”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雇佣自由原则是调整美国不定期雇佣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对美国经济运行活力、效率与竞争力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但它又是建立在劳资地位不平等基础上的。随着资本积累的加剧,其内含的对劳方利益牺牲、对资方利益偏袒的弊端愈加明显。顺应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契约正义以及积极权利理念的兴起,联邦和州制定法上的举报人保护规则以及判例法上的公共政策例外规则逐渐确立,形成对雇主任意解雇权的限制。我国可借鉴美国立法、司法经验,构建起完善的禁止报复性解雇法律法规体系。司法实践中确立用人单位不仅负有“解雇正当理由”的证明责任,还要承担“解雇决定不存在报复性动机”的说服责任。这既有利于规范雇主的内部行为,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又有利于平衡雇员、雇主和社会的三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海玲 《法商研究》2005,22(3):76-80
当前,新型劳动雇佣关系对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何平衡雇主、雇员和社会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处置商业秘密纠纷的法律适用中出现了新问题,即因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缺乏可操作性、协调性而导致的审判缺乏统一性、公正性及有效性。而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商业秘密侵权司法救济的新机制,即在诉讼程序上采用诉前救济措施,将刑事救济的管辖权交由中级人民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15.
吕红军 《山东审判》2003,19(6):103-105
雇员在执行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关于雇主的责任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无过错责任说,二是过错责任说。前者认为雇员在执行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应按照无过错原则,由雇主承担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市场通过销售代理进行销售时,你应当考虑到销售代理所属地的一些法律问题,按照当地法律,确认实际的法律关系应分类为什么样的关系。不仅仅是将关系分类为代理关系,当地法律可能将它分类为雇佣、经销商或分销商的关系,这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关于就业关系,你公司的法定计划更为严格,责任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7.
【裁判要旨】雇员在从事职务活动时,遭受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可以依法请求雇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8.
《德国民法典》中增设劳动合同,希望通过法官法的“成文化”划定劳动合同和承揽合同的界限,实现对劳务派遣以及对互联网时代新型就业形态的规制。但是一方面从典型合同的体系来看,劳动合同作为具有从属性的雇佣合同,不具有独立地位,在雇佣合同已可与承揽合同区分的前提下,增设新的合同类型不仅没有必要,而且破坏了民法典的形式理性主义立场;另一方面从关系性契约的理论来看,劳动合同以雇员和雇主的地位界定为出发点,人身属性强于契约属性,置于《德国民法典》的典型合同中显得不伦不类。德国此次修法不仅没有获得较原《民法典》对雇佣合同和承揽合同的界定更高的解释力,而且破坏了雇佣规则的“纯洁性”,造成了法律的复杂化与法典内在逻辑的混乱。我国在编纂民法典时应当借鉴德国原有的立法体例,并从已有的雇佣合同教义学中吸取营养,以解决新时期劳动关系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蒋舸 《法律科学》2014,(5):102-109
创作社会化要求更精确的非个人作品权属规则。现有法人作品研究重视其与职务作品的区分,轻视其与委托作品的区分,忽略了雇佣关系对作品归属的决定性影响。将非雇佣作品判定为法人作品的司法实践违背了产权原则,不符合对法人作品和委托作品的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与比较法经验不符,同时存在法政策缺陷。所以法人作品必须以雇佣关系为要件,非基于雇佣关系产生的非个人作品是委托作品。  相似文献   

20.
船员劳动关系问题具有不同于其他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针对船员劳动关系的特点,对雇佣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等法律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船员与船员服务机构之间应建立劳动关系,船员与外籍船舶所有人之间的雇佣关系由准据法调整,船员与中国船舶所有人之间的雇佣关系或称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同时指出,有效的海事行政监管措施有助于确认并统一船员与船员服务机构之间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