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延缓衰老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医学课题.导师韩明向教授是国家中医管理局认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学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科研40年,擅长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致力于中医延缓衰老研究.韩师坚持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中西医对衰老的认识,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了“虚-瘀-衰老”的中医衰老模式,研制出相应的延缓衰老新药“寿星宝”.现将韩师关于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简述如下. 1 老年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2.
脏腑虚衰是老年病的发病基础,其中以脾肾衰更为突出;虚实夹杂是老年病的病理特点,邪实具体表现为气滞,血瘀、痰凝;不宜纯补,攻伐适宜,因势利导,灵活变通是老年病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浅论老年病用药原则孙晓春(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老年病;用药原则中图法分类号:R592;R242老年人多身体虚弱,机能衰退,抗病能力降低,临床用药往往以补为主,多采用平补、调补、清补、温补等方法以取效。但对老年病用药不只限于补法,需...  相似文献   

4.
惠栋与戴震是朴学峰峦上的两个巨人.前贤纵论伟业,"共推惠、戴",其实,戴震的贡献应在惠栋之上.戴震直面惠学之弊,能于纠偏颇、补漏失,具体体现在:变惠栋"唯求其古"的治学原则为"唯求其是";变惠栋尊汉信古的通经路线为"以小学为基,以典章为辅、治诸艺而会于经"的学术理路;同时把"明义理"纳入通经环节,使之与明古经、知故训连成严整的统合体,并由考据而推论义理疏失,补惠学之缺,创戴学之新,最终建立了朴学正统.而这恰恰是惠学所达不到的.难怪梁启超先生有言"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  相似文献   

5.
乘着十九大东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之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残疾人精准脱贫为重点之重点、难点之难点,大兴调研之风,以资兴为例,立足实地调研,探索建立残疾人精准扶贫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子和不但擅长汗、吐、下三法,且善于用补。其补法的特点是:以祛邪为前提,以补不足为宗旨,攻补兼施,并重视寒补、食补,对虚损无邪之人才纯用补药.  相似文献   

7.
二曲哲学是建立在对宋明理学思想的简择和批评性继承发展基础上的,本文通过对二曲"格物"观的分析梳理,从"格物"为圣贤入门第一义、"格物穷理"以"明善"、"首要格为物不贰之物"、格物致知皆良知之用四方面揭示他是如何取两家之所长补两家之所短,创造性地整合出全新的既紧扣原始儒学又富有时代特色的"格物"观的。  相似文献   

8.
出血性脑卒中以"瘀血阻滞、脉道不利"为基础,在"血溢脑脉之外"后相继发生瘀血压迫脑髓,内风化火上炎,瘀血化为痰水上蒙清窍,毒损脑髓的病理过程。诸邪弥漫脑腑,阻遏脑络气机,脉道不利,血液减少,脑髓不充,诸症蜂起,实为脑窍被扰失养所致。根据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通调脑之气血阴阳,去瘀生新,恢复脑司元神之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徐恕甫(1884-1964年),字道忠,安徽巢县人.常以为士君子立身处世当怀抱救人之术,济人之心.又常思天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要之事亦莫过于医,遂崇尚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明训,乃求道于数家名医,披览搜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兼收并蓄,学成后遂悬壶于庐巢两邑,治病救人,技高望重,临证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家咸往,辐辏于道.悉闻当年求之于其,无论富贵贫贱诊金药资概不研究,多少随人着量,贫者不但诊金不受,药资亦自愿代偿.于1956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聘为安徽省工人疗养院医学顾问,1958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病故,享年80岁.编著有《医学源流》、《伤寒摘要》和《徐恕甫医案》等.笔者昔曾整理徐氏遗存手稿内容,将其学术思想撰文发表[1~3],唯仍似有未尽之处,故予再探,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家中存在温补一派:汪机阐发营卫,主用参芪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孙一奎阐发命门动气,以温补下元为重;吴楚私淑东垣,善用甘温益气之法;程杏轩兼收并蓄,撷前贤温补精华,受张景岳影响最深.温补派不能等同于温补培元派,汪机作为温补培元之代表人物似欠准确.  相似文献   

11.
新安医家程国彭在其代表作《医学心悟》中对行痹、痛痹、着痹的治法别开法门,治疗行痹以散风为主,佐以散寒祛湿,参以补血之剂;治疗痛痹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参以补火之剂;治疗着痹以燥湿为主,佐以祛风散寒,参以补脾之剂。此外,其还创制蠲痹汤、松枝酒、虎骨胶丸等诸多治痹方剂。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病体会陈生贵时和(安徽省阜阳市中医院236001)关键词:老年病;补阳还五汤中图法分类号:R542;R242补阳还五汤系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益气活血之名方,由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原治半身不遂。多年来笔者...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中柏拉图传统的本质主义固然不可取,但人与宇宙一体的系统存在性、社会发展性和现实存在形态,决定教育必须有明确而宏大的目标设定.离开人的存在和发展特性,片面主张发展"个性"和"本性"是不现实的,更是有害的.教育的目标设定不能以模式化、程式化的方式实现,而必须以开放的、师生互动的生成式教学-教育实现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用进废退"现象及其对现代养老服务(生活自理老年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观察法,从"用进废退"的视角观察分析机体、器官用与不用的现象、结果及其与现代养老服务的内在联系.结果:机体、器官经常、适量、适度和科学的运用训练,一方面其形态、结构、功能会发生有利的适应性改变,这种适应性对生活自理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延缓老年人机体衰老进程、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结论:我们可以将"用进废退"理论运用于现代养老服务中,通过经常、科学地"运用"器官,保持或提高器官功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缓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阴阳五行学说贯穿《难经》针法论述的诸多方面.在针刺取穴中重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操作中注重阴阳相配、刚柔相济,针刺方法上注重取阴养阳、取阳养阴,针刺补泻方法提出"补母泻子"和"泻南补北"等,这些对后世针法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人性张扬与传统道德的对立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是一个"以德治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文明古国."德治"即德政之治,它是以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作为统治手段和社会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历代统治者都是实行"以德治国"、"德主刑辅"的统治方式作为管理国家和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治国问题上的以德治政和以法治政的争论,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①孟子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孔、孟创立的"德治"思想,为后代的德治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之根本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两免一补"行政给付在法律规定,运行程序和法律救济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补偿立法,程序中增加说明理由和听证程序,完善诉讼制度和法律外途径,形成一个完善的"两免一补"程序运行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以"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其出发点是对冗、庸、懦、奸、奢、贪的宋代官吏的疾愤,其核心是重社教育以培养"通经致用之人才"的理念,其策略是对人才"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的全方位思考.王安石教育改革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既要重人才,又要重兴学育才,更要重全社会系统的呵护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云南省临沧市将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目标,抓项目、促改革、补短板、彰特色、惠民生.  相似文献   

20.
李元馨先生为江西名老中医之一,享年91岁,堪称高寿。李老不仅深谙养生之术,而且对治疗老年病也积有独特经验。笔者有幸从1964年即拜李老为师,整理了不少医案,今从中选择有年龄记载的老年病案:结合平时聆听到的有关教诲,试图对李老治疗老年病的学术思想加以归纳,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