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为卫茅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全株,别名黄藤木、断肠草和红药等,性味苦,有大毒[1].其药用成分主要取自根部,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其中二萜类和生物碱是主要活性成分[2].雷公藤在临床上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被公认为有效药物.按照不同的用药方式,可将其分为3类:①单味雷公藤:由一味雷公藤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②雷公藤提取物:根据其不同的提取部位分为雷公藤叶制剂和雷公藤根制剂两类;③雷公藤复方:是由雷公藤与其他药,如补肾药、补脾药等配伍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药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在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上探讨作用机制.但雷公藤在临床应用中对人体有毒害,常出现不良反应,使该药在临床上使用受到了限制.现就近年来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治宁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疗效。方法 :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 5 2例RA ,并设雷公藤多苷片治疗 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正清风痛宁和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改善RA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 ,正清风痛宁组 (P <0 .0 5 )总有效率 94 .2 3% ,雷公藤多苷片组总有效率 76 .6 7% ,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 (P <0 .0 5 ) ,且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正清风痛宁治疗RA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开放性设计,纳入活动性RA患者70例.两组均给予MTX,治疗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20 mg,每晚1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XFC)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活动期RA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XFC,对照组2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CD4^ 、CD8^ 、CD4^ /CD8^ 、细胞因子(IL-l、TNFα、IL—4、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XFC在总有效率、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雷公藤多苷片作用相似,但在改善全身症状及治疗脾虚湿盛、血瘀证候,调节CD4^ /CD8^ ,调整细胞因子平衡及降低VEGF方面显优于雷公藤多苷片;而且XFC药物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的积分值显低于对照组。结论:XFC可综合改善活动期RA的关节及全身病变,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是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下调致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增生,促进微循环和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联合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n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TW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TGP和TWP...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RA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对佐剂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neuroendocrinei mmune,NEI)网络有关指标的影响,从NEI网络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TGT)组和XFC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向每只大鼠右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致炎,复制AA大鼠模型,致炎后第19天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变化。结果AA大鼠5-HT...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IL-6、IL-10、TNFα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CIA的可能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的W istar大鼠关节炎为动物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雷公藤内酯醇按40μg/kg BW肌注给药,每3 d 1次,31 d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腔液中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CIA模型大鼠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1),经过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模型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变化而达到治疗CIA,这也可能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透痹转气法"对佐剂性关节炎(RA)大鼠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RA模型,设立模型组、透痹转气法组(TBZQF)、雷公藤(TPT)组、透痹逐邪胶囊(TBZXC)组;测定各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关节炎症指数;观察病变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并检测炎症关节滑膜组织中的Fas、FasL、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BZQF组、TBZXC组、TPT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关节炎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TBZQF组疗效比TBZXC、TPT组更显著(P<0.05),且起效时间快,疗程短;各治疗组均能改善RA大鼠滑膜充血、水肿,减轻大鼠滑膜炎细胞浸润,而TBZQF组更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Fas、FasL的表达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TBZQF与MTX组、TPT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TBZQF治疗方案在改善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症状、抑制炎症方面优于TPT和TBZXC的单一中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调控Fas/FasL系统,促进增殖的滑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抑制作用及其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37名RA患者IL-1β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CT多态性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进行PBMC培养,用脂多糖(LPS)刺激培养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处理PBMC,收集培养上清液并抽提细胞中总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蛋白。结果:携带IL1β511T/T纯合子基因型PBMC经LPS刺激后,IL1β的分泌量明显较非T/T纯合子为高(P<0.05);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IL-1β蛋白的分泌;并且,低剂量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非T/T基因型PBMC分泌IL-1β(P<0.05),但对T/T基因型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IL-1β的分泌量相关,雷公藤甲素能抑制IL-1β分泌,但对不同基因型的IL-1β抑制作用有差异,这可能是导致雷公藤药理作用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91例活动期RA患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四联疗法(雷公藤多苷片、奈普生胶囊或布洛芬片、中药痛痹汤以及药浴);对照组用二联疗法(雷公藤多苷片、奈普生胶囊或布洛芬片)。观察患的临床症状、体征、体液免疫和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四联疗法能抑制异常亢进的体液免疫和氧自由基反应,改善微循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情,疗效优于才联疗法,表现在:①开始起效时间快;②改善症状、体征作用强;③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④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活动期RA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谷维素片是广泛用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神经失调等症状的药物.其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一册)>(1989年版).笔者在对市售多厂家生产的多批谷维素片的抽样检验中,发现按部颁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含量时,其溶解不是很完全,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样品的真实含量.为此,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利用潜溶原理[1],对其溶解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并做对比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排卵功能障碍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占女性不孕症的25%~30%.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及卵巢的旁内分泌功能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病变,或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异常,都可以造成排卵功能障碍,称为无排卵.其临床表现不一,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闭经、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早衰(POF)、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垂体腺瘤、高催乳素血症(HPRL)、肥胖等,当属祖国医学的"闭经"、"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症"、"肥胖"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现将1997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模型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初步探索艾灸干预R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tablet, TPT)组和艾灸组,每组20只。采用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的方法复制RA大鼠模型。干预15 d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检测尿液代谢组学,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变化体现于色氨酸、对羟基肉桂酸、对羟基苯丙酸、氨基丁酸、甲基胞嘧啶、喹啉酸和脱氧核糖水平降低,油酸和胆固醇水平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灸组的变化主要体现于氨基丁酸、甲基胞嘧啶、喹啉酸、脱氧核糖水平升高;而TPT组较模型对照组的变化主要体现于胆固醇水平降低,油酸、对羟基肉桂酸和羟基苯丙酸水平升高;与艾灸组大鼠比较,TPT组的变化主要体现于胆固醇、甲基胞嘧啶、喹啉酸、氨基丁酸、脱氧核糖水平升高。结论 艾灸及TPT均可使RA模型大鼠尿液异常的氨基酸代谢、嘧啶代谢、脂质代谢等发生逆转,而艾灸治疗RA的特异性可能体现在氨基酸代谢调控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经穴与口服雷公藤片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晨僵时间改善作用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电针经穴结合口服雷公藤片的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给予口服雷公藤片方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试验组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晨僵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无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结合口服雷公藤片能改善RA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雷公藤片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采用马钱子和粤北民间中草药“傍牛仔”(又名龙青仔)为主药,自拟纯中药“透痹逐邪胶囊”,治疗活动期RA患者45例,并以雷公藤多甙片作对照组,采取单盲随机法进行观察,发现透痹逐邪胶囊治疗RA有较好疗效,优于雷公藤多...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cytokines, CK)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整个病理过程中,根据其细胞来源的不同,可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细胞因子分为两大组,一组为主要由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包括IL-2、IL-4、IL-10、IFNγ、TNFβ等;另一组为主要由单核或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如IL-1、IL-6、TNFα、IL-8、GM-CSF、TGFβ等.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与自身受体结合的方式在自身细胞,邻近细胞(旁分泌)及远处细胞(内在分泌)之间的信息网络中,起信息传递递质的作用,对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有刺激(上调)和抑制(下调)的调节功能,在RA的发病中具有促炎、抑炎或刺激、抑制的正负反馈的免疫调控作用.当免疫调节功能失调,致炎CK占优势时,则诱导关节炎症发生或迁延发展.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医药对RA细胞因子调节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RA不同证型CK变化,中药复方、单性药或中药提取药及针灸对RA细胞因子调节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探讨VIP参与针刺对胃黏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冷冻-束缚应激法复制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冷冻-束缚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胃黏膜出现点状、条状出血坏死灶,尤以胃窦部为主.胃壁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减少.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大鼠VIP神经元免疫反应性变化,提示VIP可能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信号分子参与了针刺对胃黏膜的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病属中医“尪痹”范畴。笔者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舒节合剂和三军丸治疗RA83例,并与甲氨喋呤和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病例标准所有病例均根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1]确诊为RA,且病情处于活动期。同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辨证属尪痹之风湿热郁型。排除已使用激素治疗和有消化性溃疡者。1.2一般资料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基(RANKL)和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佐剂关节炎模型,关节炎起病后分别灌胃给予雷公藤内酯醇和甲氨蝶呤,关节炎病程高峰期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关节滑膜和骨组织RANKL和OPG的表达,同时测定胫骨关节端骨密度。结果:给予雷公藤内酯醇和甲氨蝶呤的大鼠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关节滑膜、软骨下骨和小梁骨区域中RANKL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OPG关节骨组织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抑制炎性关节中RANKL表达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和甲氨蝶呤抑制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骨侵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