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9年有人提出“丹溪是否养阴派”的问题之后,引起了中医界同仁的重视,相继出现了评议丹溪学说的文章,如“析疑”,与“析疑”商榷的“朱丹溪是滋阴派”,以及“探讨”,这样对丹溪学说中关于“滋阴派”的问题,形成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似乎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丹溪这一滋阴派代表将有被否定的可能。为此,笔者又重温了“丹溪学说新探”,认  相似文献   

2.
吴又可,字有性,明末江苏震泽人,为我国十六世纪杰出医学家之一。他针对疫病流行的情况,引用《内经》理论,创立温疫学说。《温疫论》一书,对中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温病学说影响极大。本文试就《温疫论》与吴氏的学术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程应旄,字郊倩,生卒未详,安徽新安人,清代康熙年间之名医。他出身儒门,年幼聪慧,精于文学,后入医林,博学医书,故著作甚多,《伤寒论后条辨》(简称《后条辨》)是程氏流世的唯一著作。该书立足实践,对伤寒学理论有所创获,而成一家之言。本文试评《后条辨》的学术思想,仅作抛砖引玉之举。阐明六经实质《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创立了中医独特的理论精华——辨证施治,其六经学说  相似文献   

4.
《中医各家学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无疑应有其特定的研究任务及发展方向,本文拟就此探讨如下。 一、广泛发掘历代医家的各种学说 目前已有的四个版次的教材虽然已就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作了介绍,但其所涉医家非但涉及面不广,而且已介绍的医家所倡导的学说发掘也不全面,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杏轩医案>是清代新安医家程杏轩所著的一部总结其临床经验的医学著作.该书选案精严,辨证明晰,立方有据,用药灵活,是程氏"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的临证实录.程氏立足<内经>,师法仲景,推崇景岳,研习吴门医家温病学术思想,融汇历代其他医家学术精华,兼收并蓄,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医学心悟》作者程国彭,字锺龄,别号普明子。清康、雍间徽州歙县人。少时多病而留心研究医药,习之既久,造诣日深,渐渐地“四方求治者日益繁,四方从游者日益众”。程氏认为,医道精微,学习入门要专  相似文献   

8.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丹溪学说盛行江南,滋阴降火曾有滥用之嫌,部分新安医家对因偏执苦寒误治坏证或迁延不愈者,善用温补之法,凭脉辨证,据脉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温补”,均“以脉为准”。这种“温补重脉诊”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对临床诊治危重证候,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一奎的伤寒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于《赤水玄珠·伤寒门》中,孙氏从理、法、方、药等方面阐发补充了仲景学说。其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包括:论治伤寒,以“明证”为首务;阐发伤寒,援入儒易之理;拾遗补缺,充实四诊内容;扩充治法,重三焦命门元气;合法不执方,慎用寒燥淡渗;突破成规,创男子热入血室。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的《内经辑要》说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也就渗透到祖国医学中,作为论理的工具。”此后的很多著述也多持上述看法。阴阳五行学说到底是在什么时间被引入祖国医学的?现根据梁启超等人的著述和学者们对马王堆汉墓的考证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就祖国医学引进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加以研索。一、星象观察与五行古代的一切民族,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众多,是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对"仁"的定义法可称为"孔子定义法"。有着自身特征:包容性、情感性、灵活性、非对立性等,这种定义法是逻辑思维和象思维混合的产物。受其影响,"仁"的定义产生了重大实际功用:使"仁"成为了传统伦理价值的总纲;提高了儒家学说的适应能力;推动了学说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医魏玉璜所辑《续名医类案》,流传甚广,影响甚大。至于魏氏本人的学术观点,后人每以其一贯煎的制方思想概括之,无非补肝阴、泄肝气而已。我以为这样认识不够妥当,在反复玩味其医案之后,深感魏氏治病实与集灵膏结下了不解之缘。要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似不能离开对该方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主张针灸必以《内经》、《难经》为本,并对后世诸家针灸之书中违背经旨、“错杂紊乱,繁冗重复”之处,提出了批评。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认为金元医家朱丹溪提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的观点不无道理,指出经中所言补法,即张子和所谓祛邪扶正、去旧生新之意。此外,汪机重视灸法的应用,反对无病滥灸;强调施针疗疾,必先以诊视为务;要求医家临床施治,“当知圆机活法,不可守经无权”。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针灸医学的正本清源、拨乱纠偏、传承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医学源流论》为清·徐大椿晚年所著。此书虽名曰“源流论”,但并非一部论述中医学发展的源和流的历史性著作,而是一部阐述自己对中医学中许多问题的观点的理论性著作,其目的在于引起医学界对医学理论的重视和研究。全书分上、下两卷,共99篇,涉及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等诸多方面,现就其基本学术思想简介如下(文中所标为《医学源流论》的篇名)。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新安医学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新安地区自1641~1862年,200年间有记载的温疫流行即达7次之多,为此该地医家不得不深入研究、探讨温病学。在现知的数百名新安医家中,其中值得提出的有: 一、畅发朱丹溪之旨的方广 方广,字约之,明代休宁人。方广之母,曾先患内伤脾胃,继又遍身发赤斑。当时正值天疱疮流行,医家不辨,误以疫症治疗而致死。方广愤而习医。他学崇丹溪,认为“得医道之全者,丹溪一人;发丹溪之蕴  相似文献   

17.
徐灵胎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的医学家。不仅在理论素养上造诣极深,且在临床上精于内、外,娴熟妇、儿,针灸乃至伤骨、兽医等科无不运用裕如,堪称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家。作者曾在1982年第1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略论洄溪的医学成就”一文中,就其医学成就和学术思想作了探讨;嗣后在1983年第3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徐灵胎治疗经验初探”一文中,就其内科有关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外科秘授著要》的版本、作者、成书时间、现有整理概况进行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清代新安医家程让光,成书时间应不晚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外科秘授著要》在医学理论、医案和方剂上均对前人论著有所借鉴,在学术思想上又受到其他新安医家的影响,论治疮疡重痰,注重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王仲奇医案》是研究王仲奇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喉痹”“类中”“咯血”“湿温”四则医案,体现了王仲奇对《黄帝内经》经文的发挥,其将《黄帝内经》医学经典运用于具体疾病治疗中,寻其根本,探究其源,进而遣方用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通说认为《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两款之间是平行关系,在对此学说批评的基础上,学者又提出了一般与补充关系、一般与例外关系以及外部与内部关系的学说。在对此四种学说总结、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监护整体"的概念,并主张效仿商业保险实现侵权责任的社会化,以实现对受害方的充分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