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神经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3 d,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是脑络欣通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补肾生髓方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2,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Spoerrl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形态学变化.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示再灌注3周时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可见核浓缩现象与胶质细胞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两种中药复方在再灌注3周时,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可见少量核浓缩现象.Spoerrl染色示神经细胞突触呈蓝红色,模型组神经突触阳性总面积单位显著减小(P<0.01);再灌注各时间点,两种中药复方组神经细胞突触阳性总面积单位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再灌注2周补肾生髓方组比益气活血方阳性染色面积显著减少(P<0.01).结论 益气活血方与补肾生髓方通过减轻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突触损伤或促进神经细胞突触再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3,7 d,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海马脑组织及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模型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cAMP含量均显著升高,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浆cAMP以3 d最高, 脑组织、血浆cGMP和脑组织cAMP以1 d最低. 结论: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基本符合气虚血瘀证特点和现代医学脑缺血再灌注后环核苷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代表方脑络欣通对气虚血瘀型中脑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每组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各组再分成1、3、7 d组,每时间节点组6只。气虚血瘀证采用饥饿、疲劳、缺氧及高脂饮食等多因素模拟,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参照改良后的LONGA法。脑络欣通配制成浓度为0.26 g/mL的溶液,通心络配制成浓度为0.02 g/mL的溶液。按每日10 mL/kg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按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利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和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β-Catenin在1、3、7 d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脑络欣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和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和β-Catenin在1、3、7 d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通心络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和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和β-Catenin在1、3、7 d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脑络欣通可能通过上调Wnt3a、Wnt5a以及β-Catenin的表达调节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MCAO-R大鼠模型,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TTC染色鉴定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缺血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CA2、CA3、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巢蛋白(Nestin)和神经丝蛋白-H(hypophosphorylated neurofilament-H,NF-H)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组Nestin阳性表达主要发生在DG区,NF-H阳性表达主要发生在CA3区。脑络欣通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在DG、CA1、CA2、CA3区均十分明显,以DG区尤为突出,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CA3、DG、CA2、CA1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海马各区的Nestin、NF-H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络欣通具有促进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抗全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补阳还五汤预干预),模型组和药物组再分别设置2、12、24、48、72 h五个观察时间点。连续给药5 d后,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再灌注后2、12、24、48、72 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 2, GluR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再灌注各时点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GluR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各时点药物组Glu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再灌注2 h比较,再灌注12、24、48、72 h药物组Glu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GluR2表达减少,且在再灌注2 h后这种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活血舒心合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细胞中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松结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中Fa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Fas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经活血舒心合剂干预后,Fas蛋白阳性表达下降(P<0.05).结论:活血舒心合剂可通过下调凋亡相关基因Fas蛋白的表达来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额顶叶皮质Hes-1、Hes-5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2,3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es-1、Hes-5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和平均吸收光密度值.结果:在缺血区额顶叶皮质,再灌注1,2周时,模型组Hes-1、Hes-5表达阳性面积单位、平均吸收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再灌注1周时,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组Hes-1、Hes-5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Hes-1和Hes-5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补肾生髓方组(P<0.01).再灌注2周时,除补肾生髓方组Hes-5外,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Hes-1和Hes-5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阳性面积显著高于补肾生髓方组(P<0.01).再灌注3周时,补肾生髓方组Hes-1表达阳性面积,补肾生髓方组和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阳性面积及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均能通过增强缺血侧脑组织额顶叶皮质Hes-1和Hes-5的表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络通对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大鼠作用机理,为脑络通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病证结合气虚血瘀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了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脑水肿,血流流变性,血浆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结果:脑络通能显著增加模型鼠rCBF,减轻脑水肿程度(P〈0.01),能显著改善模型鼠血流变性,能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浆TXB2水平,升高PGI2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电针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标记法,研究电针督脉的大椎、百会经穴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10h后,选择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状况,并观察电针对其影响。结果:电针组大脑皮质梗死区内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补肾生髓方和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顶叶皮质Notch信号转导通路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生髓方组和益气活血方组。脑缺血2 h后,持续灌注7 d。采用PCR检测额顶叶皮质Nurr1、SMO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Nurr1 mRNA及其蛋白、SMO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SMO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方组与补肾生髓方组Nurr1、SMO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补肾生髓方和益气活血方促进脑组织修复的作用与其下调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中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脑络欣通药物血清与胎牛血清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胎牛血清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胎牛血清均可诱导绝大多数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此外,脑络欣通药物血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前者诱导干细胞分化的进程比后者要慢,但其分化的神经细胞在细胞形态学上与发育成熟的神经细胞更为接近。结论:脑络欣通药物血清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并使其分化更加成熟,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结扎左侧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模型。通过对一般体征、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A2(TXA20、前列环素(PGI2)的观察。结果表明: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组织含 显著增高,脑水肿明显;rCBF显著增高,PGI2显著降低,血液呈高度浓、粘、凝、聚状态。符合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70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的临床证候分析,比较中年和老年该病患证候特点的异同。方法: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统计其症状、舌脉表现,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两组均以气虚血瘀证候突出。老年组常数证合并出现,而中年组证候则相对较单纯。结论:气虚和血瘀无论在中年或老年脑梗死患的发病中还是病理机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气虚血瘀,为素体已虚,致内邪滋生,包括瘀血;而中年人之气虚血瘀,为素体偏实,瘀血内生,气虚常作为诱发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 共纳入10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别在发病第3天(72 h内)、第7天、第15天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四诊变量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对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发病第3天证候可聚为阴虚、内风、气虚血瘀、痰热四类,发病第7天的证候可聚为气阴两虚、痰热、血瘀、痰湿、内风五类,发病第15天的证候可聚为血瘀、气阴两虚、痰热、痰湿四类。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与文献报道相似,发病72 h内以内风较为突出,而后则以痰热、痰湿、血瘀证候为主,气阴两虚贯穿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