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梅核气,《金匮要略》描述为“咽中如有炙脔”,多由七情郁结、痰涎凝滞,气郁化火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近年来,我们用耳针治疗83例,疗效满意。 一、一般资料 83例中,男29例,女54例;年龄12~71岁,病程3天~4年余。 二、治疗方法 主穴:咽喉、心、肝、皮质下、神门;配穴:脑点、颈。症状严重者,用毫针刺法:选用0.5寸短柄毫针,在耳廓消毒后刺入所选之穴位,进针时用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针速刺,以不穿破耳廓对侧皮肤为度,留针0.5~1小时,每日1次。5~7次为一疗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在论治急症方面,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现特就此作一剖析。 暴热 一为温疟,此疟“无寒但热”,虽被列为疟病的一种类型,实为疟病的发作阶段,其时热甚寒微,乃阳明里热已盛而太阳表邪未尽,治用白虎加桂枝汤,重在清解阳明,兼顾达邪发表。二为中暍燥化证,中暍即伤暑,暑多挟湿为患,暑热多汗又使人  相似文献   

3.
通过108例胆石症患者耳廓视诊,从中发现83.33%患者耳穴“胆区”有皮肤色泽及形态的改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耳穴皮肤改变以白点为多数占90.74%,白块片状增生有9.26%,白点多少与胆道结石形态有关;视诊与耳穴染色诊断符合率为76.32%;耳穴皮肤改变处的中心阻值小于周围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4.
“新生饮”是我院治疗急性黄疸型传肝的一张协定处方,本名肝炎Ⅰ号,因其疗效可靠,似能促进肝细胞新生,故名“新生次”。现就1976年单纯用本方治疗的40例急性黄疸型传肝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篇》曰:“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它不仅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同时也总结了肝的病理变化的特点。所谓“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  相似文献   

6.
肝主藏血、司疏泄,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曰体阴而用阳。肝的虚证既有肝“体”亏损,也有肝“用”不足。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中指出;“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证;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这种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乃疏泄不及所致。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情志、疏畅气血、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等方面,故疏泄不及也多涉及于此。下面从临床所见简略分述之。  相似文献   

7.
“肝体阴用阳”,肝体就是指肝脏,肝用指肝的生理功能,体用一源。肝的生理特性主要表现为肝脏布藏精气,体质阴柔;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用太过与不及。临床应用需要虚实兼顾,温清并施,酸甘辛苦并用,若肝用太过,治疗以酸泻甘缓为主,佐以辛凉或辛润;若肝用不及,治疗以辛苦温为主,佐以酸甘滋阴养血。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耳穴上的各种不同变化也可能反映人体内脏正常的生理改变.为了解此种变化,我们选择较易观察及验证的耳廓子宫穴与月经的关系,作为探索此一现象的素材。1984年5月,我们对33例16、27岁未婚健康女青年,采用“双盲法”观察子宫穴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三天内,获得较高的符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木郁达之”是中医常用的治则之一,而在妇科临床上运用更为广泛,现将本人对此认识和体会赘述如下。 一、“木郁”与妇科疾病 “木郁”指肝气郁结,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认为风气通于肝,风气骤变,致肝受病。这是最早用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失调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为病的叙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指出“木郁”即肝郁,肝木遏郁则肝气横逆,气机紊乱则诸血症可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中强调,凡“郁”症多在“悒郁动肝”、“气郁不舒、木不条达”为患,明确指出“郁”与“气”有关。由此可知,木郁、气郁、肝郁皆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10.
应用显微鉴别和色谱分析技术,经送检样品与标准药材和两种时照中成药及其混合物的比对分析,对多种中药材已被混合粉碎或经化学方法提取有效成份的“黑色粉末”和“黄棕色颗粒(混有黑色粉末)”进行了中成药真伪鉴定。结果表明;“黑色粉末”为中成药参蚁胶囊内容物;“黄棕色颗粒(混有黑色粉末)”系将参蚁胶囊内容物掺入另一种中成药复肝解毒颗粒剂中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11.
耳廓诊断是中医诊断学组成部分,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安徽省耳诊研究协作组对耳穴诊断颈椎病进行了临床研究。耳诊结果表明,诊断符合率达84.3%。耳穴“颈椎区”病理反应与临床表现、X线检查基本相符。耳穴反应对颈椎病有定位和定性的作用。 在1986年11月17日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鉴定会上,全体评委一致认  相似文献   

12.
女子以血为主,肝主藏血;又女子之气善郁.肝主疏泄,郁则气血不能调达,于是诸症遂生。逍遥散中当归、白芍能养营血,益肝之体,血足体充则肝之气用而无滞。柴胡、薄荷疏肝气、散肝郁,助肝之用,气畅郁达则肝之血行而无阻。气血化源在脾胃,苓、术、煨姜能培木荣木,且可防有余之肝气戕克。甘草调和诸药。血充气畅,怫郁之气化为乌有,因而本方有“逍遥”之名。本方为妇科要剂,凡情志不畅、肝郁不达而致的经、带、产、乳以及疼痛诸症,用此方随证加减,每能收效。今介绍笔者临证治验,以资交流。 1.痛症如经前头痛、乳房胀痛、经行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多责之于肝郁血淤使然。治疗以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因子分析探索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集193例PPPD病例症状、舌象、脉象,将每一症状、舌象、脉象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则赋值为“1”、“无”则赋值为“0”,计算四诊信息的频数和频率,运用因子分析对高频症状、舌象及脉象进行非线性降维并提取公因子,得出病性、病位证素及中医证型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频率排名前3位症状的依次为头晕(90.67%)、心烦(54.40%)、倦怠乏力(51.30%),舌象中舌质频率最高者为舌质暗红(22.28%),舌苔频率最高者为白苔(31.09%),脉象频率最高者为滑脉(41.97%)。利用因子分析共提取1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798%。整合相同的证素,共得到5个病性证素,依次是气滞(71.50%)、阴虚(24.35%)、血虚(22.28%)、气虚(17.10%)、痰湿(15.03%);5个病位证素,依次是肝(93.26%)、肾(24.35%)、脾(16.58%)、心(0.52%);6个中医证型,依次是肝郁气滞证(56.48%)、肝肾阴虚证(21.76%)、肝郁脾虚证(15.03%)、肾阴虚证(2.59%)、脾肾阴虚证(1.55%)、气血两虚证(0.52%)。结论 PPPD的病性证素以气滞为主,病位证素以肝为主,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证为主。  相似文献   

14.
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的阴阳、气血的失调……肝气虚和阳虚”。但随着对一些疑难病治疗的探索,临床治肝常能起沉疴,所以肝阴、肝血常不足……肝气、肝阳的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为多见,而少见肝的气(阳)虚应该引起临床工作的足够重视,以丰富临床辨证治疗。今不揣浅见,略以论之。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肝炎死亡率较高,达70~90%。近年来我们早期应用“清热利胆”法配合西药治疗重症肝炎6例,其中5例为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结果存活5例,死亡1例(为亚急性重症肝炎)。经二年随访,存活5例情况均甚良好。  相似文献   

16.
1.陈可望诊治冠心病电脑系统为我院陈可望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庆生副教授等共同研制.临床采用双盲试验法对239例验证,效果良好,符合率达98.7%。受到国内外中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荣获安徽省1983年科技成果三等奖。2.肝豆状核变性的洽疗研究系我院附属医院杨任民副教授等经过10年的综合研究,创用了硫酸锌和中药“肝豆汤”治疗的新疗法,有效率达91.4%。该项研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荣获安徽省1983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点燃岁月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风味名点。它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钱桔饼等,用传统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59例肝豆状核变性住院患者肝肾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声像图异常率为100%。②非肥胖儿童脂肪肝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早期肝脏病理改变的声像图表现,对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具有特异性。③肾脏同时呈现弥漫性病变声像图改变者占86.8%。结论:肝肾B型超声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癌蛋白C-erbB-2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乳腺癌病例95例,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种中医证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证型的临床分期及其分子标志物ER、PR、C-erbB-2表达进行分析.结果:95例中,肝郁痰凝型为71例,占74.74%,冲任失调型为9例,占9.47%,正虚毒炽型为15例,占15.79%.Ⅰ期、Ⅱ期乳腺癌中以肝郁痰凝型居多,而Ⅲ期、Ⅳ期中正虚毒炽型所占比例高于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正虚毒炽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4);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冲任失调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各证型PR、C-erbB-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早期多为肝郁痰凝型,后期以正虚毒炽型为主.肝郁痰凝型ER表达水平高于冲任失调型,而PR、C-erbB-2的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下称“溃结”),以顽固性腹泻。脓血粘液便伴腹痛及腹部不适等症为临床主要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的“泄泻”、“下利”、“脏毒”等病证范围。我们于1974~1982年采用调肝理肺法治疗本病共1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于下,并作一简要的理论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溃结病人中,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6岁,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