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立足于病机辨证,把握“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散郁解毒为基本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基于《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心房颤动复发因素的认识,将其病机分为肝木不疏、风火上盛,脾土不运、阴火上炎,痰瘀伏邪、酿生火热,阴血不足、虚火妄动4个方面。根据“火郁”不同成因,分别治以疏肝泄火、健脾散火、清热消火、滋阴降火,使气机通畅,火郁外达,减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对研究我国医药学史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相关整理材料和释读,<五十二病方>中3个字"段"、"叚"、"尢"应作进一步诠释.帛书114行中"段"不应释为"煅",应释为"敲击、捶击";帛书158行有一字"叚",应通"虾",虾有壮阳补肾功能,对治疗癃病可谓对症;帛书200行和207行各有一字,应隶定为"亢",意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未病先行,固属上策,但病已成,就行及时、适宜彻底的治疗,仍深蕴着防于未然、防微杜渐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鼓胀源流考     
鼓胀为中医四大难症之一,最早见于<内经>,历代医家所载之水蛊、虫胀、肝水等病名,皆与<内经>所述的鼓胀相似.鼓胀病因大致可分为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虫毒感染、六淫侵袭及他病迁延6类.其病机不外"水裹、气结、血凝".<内经>已较详细地论及鼓胀的治则,历代医家亦有不断的深化,尤其汉代张仲景的枳术汤、防己茯苓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诸多名方,至今仍是指导临床的常用方.  相似文献   

6.
营卫失常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恢复营卫功能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诸多营卫失常病证:认为中风、瘾疹、萎黄的病机是营卫俱虚,血痹病的病机是卫阳不足、营阴涩滞,历节、黄汗的病机是营气不通、卫气不行,虚劳的病机是卫虚营竭、营卫气伤,肺痈的形成与风热入中营卫有关,寒疝、水气病当责卫气不行、邪正相搏,其中水气病也由营卫相干、营卫俱劳所致.  相似文献   

7.
王东生同志在<试论“驻波”对脉象的影响>一文(见<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中,把人体动脉脉波的入射波与反射波想象成可能互相叠加而形成"驻波"的"两列波",并以此对古人关于脉象判别的诸多论述的"实质"作了解释.虽然其目的无可厚非,但因为对脉波的复杂情况有所忽视,对中医诸多临床医案中脉象判别的主观性因素未加考虑,因而其结论难以令人苟同.  相似文献   

8.
杨骏认为神志病的病机为七情异常、六郁之邪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受扰,气血津液异常,脑神失用。其治疗神志病多从任督二脉选穴组方,以周身通调、形神共养,达镇静安神、调和阴阳之效。  相似文献   

9.
"透热转气"法作为温病营血分的重要治法,其内涵和用法一直受到广泛讨论和关注。"透热转气"的核心与根本在于清泄营热、开达郁闭、消除气营阻隔,从而顺从热性开泄的特点将其消散于外。"开郁泄热"实为"透热转气"临床应用的要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释古代音律学中"八音"与"八风"、"八方"、"八节"、"八卦"之间的相对应关系,认为<素问·脉解篇>中"木音"属我国古代乐器分类法"八音"之范畴.<素问·阳明脉解篇>中"恶人与火"当为恶人之声音与琴、瑟所奏"丝音"离卦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