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铿锵玫瑰     
明人赵星男的《笑赞》中有这么一段:一和尚犯罪,一人解之,夜宿旅店,和尚酤酒劝其人烂醉,乃削其发而逃,其人酒醒,绕屋寻和尚不得,摩其头则无发矣,乃大叫曰:“和尚倒在,我却何处去”?这则笑话看似荒谬,寓意却十分深长:押解和  相似文献   

2.
当游人进入乐山乌尤山麓“垒坻”牌坊,迎面可见刻有“离堆”二字的石碑,嵌于崖壁间。这是清末民初荣县学者赵熙题刻的。碑下方有题词:“班志‘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知沫水则知离堆矣。‘穿二江成都中’,盖又一事也。辊之斯误。”那“辊”有滚动的意思,赵熙要让什么谬误滚走呢?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互攻伐。诸子以各自的思想观念探索并指出了社会应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国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诸子"百家争鸣",一方面相互诘难、彼此交锋,一方面又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在这种形势下,文化的选择是多元化的,文化观念的重建是可能的却也是艰难的。社会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则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以及统治者采纳什么样的思想。不论是否被历史所接受,我们要看到诸子在社会"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对如何重建文化观念所做的思考和他们"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这可谓古人对“科学发展观”的朴素阐释。其实 ,所谓科学发展观 ,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目前 ,就教育而言 ,贯彻和落实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是推动教育发展 ,贯彻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条主线 ,也是整个教育战线今后几年的发展总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坚持教育改革。回顾建国以来五十余年我国教育发展历程 ,足以看出 ,任何阶段的任何教育成果和业绩的取得 ,无不缘自改革 ,不论是宏观层面 ,还是微观层面…  相似文献   

5.
孔子首倡“中庸”见之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甚至矣乎!民鲜久矣。”一般从字面上解释为:“中庸之德,可算是至极的了!但一般民众,少有此德也久了。” 所谓“中庸”,即为“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不偏”就是办事公正、正义;“不倚”就是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公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上升到哲学高度看,“中庸”反映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即任何事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本文仅从“无可无不可”、“执其两端、用其中”两个方面阐述“中庸”的内容及其法律主张。  相似文献   

6.
黄河     
哺育华夏五千年功过是非照汗简黄河白骨俱往矣而今怡得乳汁甘  相似文献   

7.
大黄的推陈致新作用最早见于《本经》,现就其临床运用作一简介:一、泄血分实热1.通下瘀血能生新补虚:《本草述钩元》云:“《本经》首曰下瘀血、血闭,固谓厥功专于血分矣。阳邪伏于阴中,留而不去,是即血分之结热,唯大黄可以逐之。”盖因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临床上常用大黄配伍其它活血逐瘀血药,治疗多种瘀血证。余尝治邻人一女孩16岁,极度消瘦,肤黄而无泽,神情怠倦,午后发热,性格孤癖,记  相似文献   

8.
略论阴结     
阴结者,正虚火衰而大便闭也。与邪实火亢之阳结判若天渊。仲景云:“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阳结;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阴结恒属三阴,故《素问》有“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之论。盖以肝主疏泄,肾司二便,脾与胃脏腑相连,为病固当如是。观《素问·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与“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二句,其义概可见矣。陈梦雷注云:“泾大便,溲小便。”此  相似文献   

9.
<正>《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66年前,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共进京赶考,警醒全党,决不当李自成。党执政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取得伟大成就。21世纪的今天,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全面小康即  相似文献   

10.
等级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秩序稳定性的保证。《左传·宜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三国志·吴书·顾雍传》:“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以为如此则“觊觎之望绝”,政治生活中强化这种“辨上下之仪”的规范,可以维护政治体制的安定。政治形式对社会结构发生影响,又形成阶次显明的社会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塑现代伦理精神,确立经济行为的伦理原则,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础,已成为当代中国伦理哲学的崇高使命。在经济模式发生重大转换之时,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现代伦理精神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公平、自由、共富等观念占据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构成了现代伦理精神的特质。一、利益观念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崇尚伦理精神和道德力量。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孟子说:“何此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宋明理学则把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12.
又到惊蛰     
依然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春雨缠缠绵绵,淅淅沥沥,路上多了许多卷起裤脚下田干活的农人,才惊觉节令已临近·凉蛰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对惊蛰的解释是:“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云:“势,悬磐石于万仞之上矣”,就好比在万米高空有一块大石头,一旦落下来,就有万钧之力和不可阻挡之势。后人所说的势是众多优势的结集,是总揽各方面优势所形成的势在必行、势如破竹、势在必得的有利态势和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宗气论析     
即积于胸中之气,医家又称其为大气或胸中大气.张锡纯云:"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者也.”而关于宗气虚衰,历代医家论述甚多.喻嘉言<医门法律>曰:"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故宗气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兹参阅文献,对宗气生理功能及宗气虚诊治提出管窥之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天地快评     
南航招“奥运空姐”;问题奶粉代言明星受指责;马英九“坐不稳”;“通知书执法”可以休矣;厦航前员工登机被拒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提出:“儒之门户分子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此说是有一定见解的,如刘河间主火,张从正主攻邪,李东垣主补土,朱丹溪主滋阴降火等,把他们的特点突出来了,主要成就亦反映出来了,便于人们概括地了解,亦有助于学习时把握重点。但仅仅就此而论,亦尚欠全面,即把分的方面讲得多了,而介绍他们之间在学术上的渊源与发展较少,会产生一些误会,甚至发生流弊。正如王好古所说的:学习张元素者,“或未尽张氏之妙,则瞑眩之药终莫敢投,至失机后时而不救者多矣;学习刘完素者,未悉刘氏  相似文献   

17.
师的泛化,即:社会上称师者多矣,理发师、厨师、工程师、会计师、园艺师、律师、房地产估价师、各类产业评估师、心理咨询师、医师,等等,几乎无所不"师"。"师"的原初指谓是教师,其心理素质、品德、行为和方法不可能如此泛化。为师者须有师心;师德;师方。对此,稍叙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史 ,其实也是中国画论美学的发展史 ,前人之述备矣。南宋谢赫的《古画的品录》堪称经典著作。他提出的“六法” ,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气韵”与“骨法”四字 ,见解精辟 ,高度概括了中国画的深邃博大和所要追求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军事思想与中国外交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关系。和平仁义的外交思想、和平宽容的外交实践和非功利主义的有限战争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历史和现实清楚地向人们显示:中国古代强盛时不曾恃强凌弱,以后强大了也必将保持和平外交传统。“中国威胁论”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20.
重刑刑事政策对反酷刑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刑刑事政策是指在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上具有重刑主义的倾向。所谓重刑主义,就是无论轻罪重罪一律适用比较重的刑罚,在重刑中再根据犯罪的轻重分出等级的主张。重刑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在中国历史上,原是法家所倡导和推崇的。按照商鞅的主张,“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1]。韩非也认为,“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2 ] 。因为在他们看来,“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3 ] 。也就是说,对重罪处以重刑,可以制止重罪,但用轻刑未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