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类肝病理组织学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3种病理类型.目前,在欧美国家和我国主要大中城市人群中,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由于NASH是一种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即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是无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重要病因(占40%~90%)[1],所以NASH的临床诊疗已引起广泛关注.王育群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行医40余年,近20年专攻肝病,主要从事各类肝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笔者有幸随王教授临诊学习,发现中医药治疗NASH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兹拾取临诊验案两则,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为常见病之一,痛因甚多,唯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王肃明老中医在临床上常将胃脘痛分为脾胃内伤、肝病及胃两大类,遣方施药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一、脾胃内伤:多由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常因体质禀赋不同,或从阴化为脾胃虚寒、寒饮留中,或从阳化为阴虚胃热、湿热内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白蛋白(albumin, ALB)、球蛋白(globulin,GLO)水平,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lbumin/globulin, A/G)比值,并进行Child-Pugh评分分级,分析不同证型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28例患者被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血瘀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①AST、ALT水平均以肝气郁结型为最低(P<0.05),以湿热内蕴型和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AST/ALT比值以肝气郁结型及血瘀型最低(P<0.05),以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②ALB以肝气郁结型、湿热蕴结型最高(P<0.05),GLO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低(P<0.05),而A/G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高(P<0.05).③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以Child-Pugh A级为主,各占85.70%、83.33%,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瘀型、脾虚湿盛型以Child-Pugh B级为主,各占80.00%、83.33%;与其他证型有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Child-Pugh C级为主,各占75%、66.67%,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向失代偿期的肝肾阴虚型发展变化,肝细胞损害程度、蛋白合成障碍及肝贮备功能受损均呈进一步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
慢性湿疹患者的易感体质类型是特禀体质、湿热体质,慢性湿疹的病机要点为血分湿热毒瘀,有湿毒、热毒偏重之别,有瘀热、血热之异。在治疗上运用辨体治本、辨病治标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分期论治,即进展期以辨病治标为主,治以清透湿热、解毒散瘀之法,并辨别湿毒与热毒、瘀热与血热之偏重;静止期以调体治本为主。从特禀和(或)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论治慢性湿疹时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二维超声剪切波测量联合血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89例HLD患者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结组(44例)、湿热内蕴组(33例)、肝肾阴虚组(12例)。比较二维超声剪切波测量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N端肽\]、肝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痰瘀互结组比较,湿热内蕴和肝肾阴虚组剪切波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湿热内蕴组比较,肝肾阴虚组剪切波速度显著降低(P<0.05),脂肪衰减系数显著减小(P<0.05)。与痰瘀互结组比较,肝肾阴虚组HA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他生化指标各证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患者剪切波速度与HA存在正相关(P<0.05)。鉴别痰瘀互结证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与肝肾阴虚证时,以剪切波速度的诊断价值最高;鉴别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时,以脂肪衰减系数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HLD的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证型中的肝纤维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以痰瘀互结证的肝纤维化程度更明显,与剪切波速度、脂肪衰减系数、H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广西地区首发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患者体质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147例广西地区首发PLC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辨识,对各种体质类型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55例(37.4%),气虚质9例(6.1%),阳虚质12例(8.2%),阴虚质2例(1.4%),痰湿质6例(4.1%),湿热质29例(19.7%),血瘀质18例(12.2%),气郁质7例(4.8%),特禀质9例(6.1%)。广西地区首发PLC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湿热质、血瘀质和阳虚质3种体质为主,PLC患者的体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男性以湿热质、血瘀质为主,而女性以阳虚质、血瘀质为主。结论 广西地区PLC患者偏颇体质以湿热质为主,血瘀体质是PLC的高发体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为9种中医体质类型全国常模的建立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9种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采用R软件单组率Meta分析对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构成比进行合并,根据构成比的潜在影响因素的Meta回归分析结果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75331.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构成比分别为0.29(95%CI:0.23~0.36)、0.15(95%CI:0.13~0.18)、0.15(95%CI:0.13~0.18)、0.07(95%CI:0.05~0.10)、0.09(95%CI:0.07~0.12)、0.08(95%CI:0.06~0.10)、0.04(95%CI:0.03~0.05)、0.06(95%CI:0.05~0.08)、0.03(95%CI:0.02~0.04),"男女性别比"是阴虚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是否兼夹"是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地区"是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人群平和质比例不足1/3,气虚质、阳虚质是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地域是人群体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医体质类型调查报告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学生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安徽2所高校1 137例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医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6.30%,男女学生在睡眠障碍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医学生在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医学生平和质占18.47%,偏颇体质占81.53%。偏颇体质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气虚质(占17.77%)、阴虚质(占15.22%)和阳虚质(占14.16%)。③不同体质类型的学生睡眠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V1所代表的湿热质与W1所代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正相关,湿热体质者PSQI得分高,睡眠质量差。结论 医学生睡眠质量不佳,发生偏颇体质的可能性较高,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者睡眠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中医体质舌象特征条目池并评价其在体质辨识中的贡献度。方法 梳理现有文献中中医体质的舌象特征,构建特征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专家共识。结果 通过22篇文献构建了9种体质104项舌象特征条目池,在此基础上,专家对舌象特征在中医体质辨识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形成7种体质20项的专家共识条目,总体评价均值为8.13分,其中血瘀质(8.76分)、痰湿质(8.53分)、湿热质(8.42分)和阴虚质(8.39分)表现出较高的贡献度。结论 不同体质具有不同的舌象特征,舌象特征对体质辨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通过舌象区分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尿酸(uricacid,UA)水平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844例体检对象,对其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体质量、UA和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根据UA水平,将受检者分为正常UA组和高UA组,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正常UA组与高UA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类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UA组为对照组,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者发生高UA的危险度增高[气虚质:OR值为1.097(95%CI为0.885~1.006,P=0.015);痰湿质:OR值为1.311(95%CI为1.007~1.708,P=0.045);湿热质:OR值为1.037(95%CI为0.822~1.307,P=0.022)]。超重、肥胖人群相比正常体质量人群,发生高UA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45.7%(OR值为2.457,95%CI为2.089~2.889,P=0.000)、317.4%(OR值为4.174,95%CI为3.376~5.162,P=0.000)。结论痰湿质、气虚质、超重和肥胖是高UA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上海局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为确立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提供中医体质学说依据。方法 设计中医体质量表,对上海市花博园安徽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中医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录入一般资料和体质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中,全程无症状感染病例16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57例。163例全程无症状感染者中,平和质141例(86.5%),偏颇质22例(13.5%),57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中,平和质3例(5.3%),偏颇质54例(94.7%)。两组平和质、偏颇质分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和质分布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仅有平和质,而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病例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有4种,分别是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分布率显著低于无症状感染转化为轻型者(P<0.05)。结论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的发病过程与体质偏颇、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平和质者的隐蔽性强,是优先进行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候积分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6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检测其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比较不同病情UC患者的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和凝血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大肠湿热证积分与凝血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缓解期比较,活动期UC患者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PLT、D-D、Fib均显著升高(P<0.05),MPV和PT均显著下降(P<0.05);活动期UC患者,病情程度越重,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PLT、D-D、Fib越高,MPV和PT越低;轻度、中度、重度病情三者间大肠湿热证积分、Mayo积分、PLT、D-D、Fib、MPV、P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积分与Mayo积分、PLT、Fib、D-D呈正相关(P<0.05),与PT、MPV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大肠湿热型UC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是清热除湿法改善凝血功能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文化四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法文化整体上包括四种形态,即刑法文化、民法文化、法哲学文化和宪法文化。它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并依次发展,称其为中国法文化四阶段更能从时间上反映中国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进程。目前,中国社会处于民法文化向法哲学文化转化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现代化是这一阶段的现实任务,中国公众权利价值观的确立是法哲学文化阶段的根本目标。法哲学文化阶段现实任务和根本目标的基本成就将使中国社会进入宪法文化阶段,宪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将标志着中国社会法治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就犯罪构成的涵义而言,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准确把握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对于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比较不同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成立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经彩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的中医证型、肝脏病理分级、临床分级、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4例CHB患者中,湿热蕴结证21例,肝郁气滞证34例,肝肾阴虚证7例,瘀血阻络证13例,脾肾阳虚证9例。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呈明显正相关(r=0.662,P=0.000);临床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0);不同证型CHB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是CHB患者的主要证型,病理分级和肝功能检查尚不能用于CHB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与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同源性,但由于不同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未能吸收近现代刑法学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重要成果,因此其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不法理论与责任理论这几个方面始终存在着一些制约自身发展和改革的瓶颈问题。从刑法学的角度出发,遵循犯罪构成理论发展的规律,正视和解决这四大问题,才是发展和改革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宪法学在法学领域无疑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宪法学教材毫无疑问地承栽着艰巨的任务,即向法科学生传递宪法学的通识,引发其对宪法学研究的兴趣,但中国宪法学教材却因存在“中西混同”之缺陷,难以完成其应有的任务。基于此,对中国宪法学教材进行反思,探寻问题存在之症结,寻求问题解决之途径,譬如“中西分立”和“教材分著”,将更具现实性与建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