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不良为婴幼儿常见病症,属祖国医学“疳积”范畴。笔者自1973年以来,采用针刺四缝穴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200余例,效果尚满意。现将病史记录较完整、并经随访一年以上的150例作一报道。 一、临床资料:150例中,男41例,女109例。年龄3岁以下114例,4~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组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VCI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5例)和药物组(26)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督脉穴位神庭、百会、风府、大椎进行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多奈哌齐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水平及中医证候量表、MMSE量表、Hachinski量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 FAB)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Hg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g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针刺组升高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针刺组降低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前MMSE、Hachinski、FA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FAB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针刺组增加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chinsk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针刺组降低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 针刺督脉组穴可改善VCI患者认知能力,且疗效优于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3.
“腰痛宁”为笔者针治腰扭伤的经验穴位。自1970年10月以来共治疗117例腰扭伤,其中94例针1~3次即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19例针4~5次而愈;4例无效(腰痛无明显减轻,不能弯腰、转侧)。现将穴位位置及针刺方法介绍如下: 1.穴位位置:手背向上,本穴在第三、四掌骨小头后凹窝中。如图示(左右手背各有一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合针刺升提穴、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配合针刺常规穴位,治疗组配合针刺升提穴和肩痛穴.每周3次,12次后评定各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4,6,8,12,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分别为25,16,5,4,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刺升提、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取穴少、易于掌握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脾咳之状,咳则右下胁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诸)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则腹满,不欲食饮。笔者细省百日咳痉咳期之面浮,体乏,咳时呕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内障的特色方法为金针拨内障术,但明代以前的医学典籍中并未详细记载具体操作方法.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吴崑在其针灸专著<针方六集>中,依据古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首次介绍了针刺睛中穴治疗内障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取穴、针刺手法、注意事项等,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肩骨禺穴“三透法”针刺治疗肩周炎88例张学武(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233000)关键词:肩周炎;针刺疗法;肩骨禺穴中图法分类号:R684.3;R245.3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笔者近年来应用“三透法”治疗该病8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项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眩晕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能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1.
鲜侧柏叶,根据现代药理实验,能阻断乙酰胆碱对平滑肌的作用,使实验小鼠气管平滑肌松弛,有镇咳、祛痰、平喘和镇静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550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版)。据此,笔者用以治疗百日咳92例而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六子饮”是我院马荫龙医师治疗百日咳的验方,临床应用效果理想,现简介如下。 一、一般资料:23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在7个月至2岁之间;痉咳期短者2天,长者20余日。症状:顿咳阵作,连声不断,喉中有声,必待咳出痰涎方止,面赤,涕泪俱出;甚或见眼睑浮肿,舌系溃疡,大便秘结等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4例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行为组、针灸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行为组给予吞咽行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针灸组给予针刺舌根部穴治疗,每穴顺时针捻转3~4下,隔日1次;观察组给予吞咽行为训练和针刺舌根穴治疗。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均优于行为组和针灸组(P<0.05),而行为组与针灸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可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病例1.男性,47岁,白人农民。有长期接触各种农药史。其主要症状为头和四肢震颤,喘息,长期恶心,神志忧郁,脉弦数(92次/分),舌暗红无苔,有舌裂(地图舌)。实验室检查表明,血浆和红细胞中的胆碱脂酶比正常值低20%;血液气体色谱分析显示,循环血液中有九种不同的有机氯化物成份。 治疗采用针刺配合服用维生素C(每次1g,日服3次),八周为一疗程。因维生素C有促进有机氯化物农药的分解代谢和排泄作用,可望对治疗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院试用中药“三味散”治疗百日咳44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白花蛇5克,贝母、生甘草各10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根据年龄大小,每次服用1.5~3克。饭后服,白开水送下,连服一周。如伴有其他并发症,需配合其他疗法。疗效观察:洽疗对象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儿一般在服药后2~3日痉咳次数显著减少,颜面浮肿渐退,一周内咳嗽完全停止。本  相似文献   

16.
百日咳目前尚无满意疗法。笔者从1983年以来,用自拟双桑三降汤治疗之,疗效较佳,现报道于下。 一、一般资料 38例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最大31岁,最小6个月;5岁以上9人,5岁以下29人。  相似文献   

17.
百日咳是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科门诊自1980年下半年至J981年上半年,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将病例较完整的153例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153例中男81人,女72人,男与女之比为9∶8。年龄:<1岁22例,1~3岁61例,4~6岁37例,>6岁33例。从发病至初诊时间最短者4天,最长者35天。病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76~1984年,采用注射用水天突穴注射治疗百日咳1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2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5岁62例,6~10岁31例,11~15岁19例。其痉咳期最短的4天,最长的为60天,大多数在7~20天。  相似文献   

19.
睛明穴、承泣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李卫东孔令胜方正清(安徽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230038)关键词:睛明穴;承泣穴;解剖结构中图法分类号:R224.2;R245-0;R322.91睛明穴、承泣穴是临床治疗眼科疾病常用穴位。但是,由于它位于眼眶内,所处...  相似文献   

20.
左金理肺汤是我院殷子正老中医治疗百日咳自拟经验方,笔者于1979年11月至1980年8月采用该方加减共治百日咳病30例,效果比较满意,特总结如下:临资资料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凡症状不典型者均予剔除。2、性别与年龄:男11例,女19例;1岁以下者2例,1~6岁25例,7岁以上者3例,其中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8岁。3、病程:10天以内者3例,11~3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