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甘仁咳嗽辨治试析方化琪(安徽省宣州市人民医院242000)关键词:咳嗽;辨证论治;《丁甘仁医案》中图法分类号:R256.11;R249.52丁甘仁(1866~1926年),名泽周,系著名近代医学家。毕生专志临床,又热心中医教育事业,1916年创办上...  相似文献   

2.
许豫和字宣治,清乾、嘉间徽州歙县人。其精通歧黄、仲景之学,又于历代各家之书无所不窥;擅长儿科,治疗热病及杂症,全活甚众,登门求治者日以百计;著有《小儿诸热辨》、《治验》、《痘诀》、《杂症》等书,为新安医家中较有影响的名医。他所著《小儿诸热辨》(以下简称《热辩》),颇具创见,发前人所未发,今试探其证治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梦瑶的《三科辑要》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被多次翻印,在岭南地区有一定影响。《三科辑要》与《医宗金鉴》存在明显的参照关系,创见较少。但何梦瑶善于向古代和同时代著名医家学习并融会贯通,沿袭中国著述传统,并追求简明实用,为医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孟英《温热经纬·卷五·方论》指出:“二陈汤去甘草加旋覆花、石菖蒲、胆南星,亦名六神汤,治癫狂昏厥诸痰证极效”。笔者以此方加味治癫狂痰盛者多有效验。试举一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投稿须知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是中共合肥市委主管、中共合肥市委党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2001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249/Z。本刊主要栏目有:"理论视野"、"策论园地"、"讲堂辑要"、"学思札记"、"市情资讯"等。2003年12月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进入CNKI中心网站。  相似文献   

6.
明代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孙文垣医案》记录了孙氏多则治痹验案,反映了其独具特色的治痹思想和方法:善用温补之品培补下元,活用四妙散祛邪扶正,巧用二陈汤加味化痰通络,注重情志调养。  相似文献   

7.
我省清代名医程文囿所著《杏轩医案》,是其一生临床经验的重要总结。本文拟就初集中所载4则寒热真假治案,略述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8.
程正通先生,安徽歙县槐塘人,为“新安地区”名医之一。其所遗医案,由族裔程曦在其师雷丰指导下,于光绪九年(1883年)整理成《仙方遗迹》上下二卷。《仙方遗迹》载案凡五十七则,内有八方无案,其余各案的案语,亦多简短扼要,言之凿凿;所处方药,配伍精当而富巧思,从中可得窥见先生临床经验之一斑。其于病证预后的判断,亦积有丰富经验,值得借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屯溪已故名老中医方泳涛(1903~1979),字起沂,原籍歙县人。业医五十余年,治病擅内、儿科,对外感热病诊治,尤多心得,深得病家之信仰。曾著有《方泳涛医案》(为自印本,尚未公开出版)一书,惜书未刊而人离去。其部分验案曾被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选入,现就方老治疗热病医案。选其一二,并浅析之。 一、湿热案 许某,女,53岁,农民,1968年6月10日初诊。体温38.5℃,湿热内侵,发为寒热,因未慎荤,湿腻愈深。面容黯晦,腹胀便秘,尿赤,口渴  相似文献   

10.
程文囿,字杏轩,清代著名医家。所著《医述》16卷,名震当时,流传至今,为医家常诵之作。其晚辈所辑《杏轩医案》(本文所据为中华书局1959年本)共3集,为其临证心得,内容详实,实为后世难得之参考。其中所涉男科诸证治疗医案,精辟隽永,现摘取三案,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11.
〔学术深讨〕”《金匾要略》治肺挚要略论唐宗海治血四法…·。。章升娥(1厂。2…………··。……,、…·王旭东(3)。17谈情志之变与肺郁 试论《内经》的妇科学成就及 ·,……………··、……·唐学游():5 贡献—…………··。··、·赵荣胜(8 )。19薛生白湿温病辨治浅析-试析。伤寒论》组方遣药的……… ··、……。··。。·。··郁觉初(1)。7 基本特点—………、…范仁忠(4):2略论阴结—··,……。………郝文轩(l)。9 对王冰援引《周易》注释《黄帝叶天士伤寒中寒门医案评议 内经素问》的研究一李 滨(4)。5… ·,……………………  相似文献   

12.
胞阻刍仪     
胞阻,中医妇科病名。首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其云:“……有妊娠下血,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意言胞阻指妊娠下血腹痛。而后世对此病有歧义。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云:“夫漏胞者……亦名胞阻。”《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则云:“妊娠腹痛,名胞阻。“《女科综要》又云:“妊娠腹痛,又称胞阻、子痛……。”《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中则言:“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  相似文献   

13.
《洄溪医案》乃徐洄溪(1693~1772)之遣作,清·咸丰五年(1855)由王士雄将所得其之手抄本给以编次并加补叙,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刊行于世。全书共载八十五案,五十六种病证,对每一病能剖析入微而富有理致,每一法能独具匠心而有度灵活,王序曰:“虽秘本而方药不甚详,然其穿穴膏肓神施鬼没之伎,足以垂医鉴而活苍生。现就本书的辨治特色聊举一二,以飨同道,兼附笔者临证治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14.
宋元时期李杲创立的内伤学说,治病重在调理脾胃,增益元气,对内伤诸证别树一帜,给后世中医学术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此学说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1180~1251年),金之真定(今河北保定市)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初呆母婴疾,为众医杂治而死,迄莫知为何证,呆自伤不知医理,遂捐千金从易州张元素学,尽得其法,而名乃出于元素上,卓为医学大宗。”  相似文献   

15.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著作《赤水玄珠全集》,后附《孙氏医案》。医案中有咳嗽病案20余例,多为内伤咳嗽。仔细研读发现其中多案是时医用滋阴降火法治之无效,孙氏审证求因,治之得愈者。现择三例举隅浅析。  相似文献   

16.
从江罐生平、为人、医学和诗文4个角度,对其生平事迹进行论析。认为江罐因科场挫折和身体多病,走向了医学道路。江罐以《名医类案》成就医名,却始终怀着士人忧国忧民的情愫,是典型的“儒医”形象。江罐撰集《名医类案》12卷,为我国最早医案类书,对后世影响巨大,江罐本人亦因此成为有明一代著名医家。  相似文献   

17.
对喻昌的《尚论篇》进行了探讨,认为喻氏赞同方有执的错简观,力主重新编次《伤寒论》;重视以纲带目,提出“三纲鼎立”说为其治伤寒学的主要思想。在研究《伤寒论》的同时,对其中的温病内容也另立专篇进行了归纳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德宜主任医师,是安徽省的名老中医,年近八旬,治医五十余载,学验具丰,尤精于针灸临床,其刺络放血法独具特色。笔者随周老临诊,受诲颇深,兹将周老刺络放血疗法,举述梗概,以冀发扬。 一、分部剌络放血法 该法是据发病部位来选穴施刺放血。病发于头部,刺太阳穴;病发于脐部以上者,刺尺泽或曲泽穴;病发脐以下者,刺委中穴。诸穴位于表浅的大静脉处,宜刺;《灵枢·九针论》曾说,太阴、厥阴、太阳经,均为多血之经。血多者宜出血,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治头面诸疾有奇效,尺(曲)泽、委中为合穴,多主脏腑疾患,故周老觅而用之。临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1666~1745)在祖国医学史上不仅以温病学家著称,而且对内科杂病亦颇有建树。对于疸病的治疗足可开人心窦,以为后学津梁。现就《临证指南医案·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剪录数案,归纳成八法,试析之。 一、宣腑湿热法 疸有阳黄阴黄之异,病位有在脏在腑之分,虽病因皆以湿得之,但湿之转化具有双向性,一从火化为阳黄治在胃,一从寒水为阴黄治在脾,治脏治腑二者不容混淆。临床所见阳黄者多,治腑的方法也较纷繁,医者常用攻下,或者执一清利,每致阴阳两伤而变生他证。叶氏深明其理,提出:“当宣腑湿热,但不宜下”,如:  相似文献   

20.
<正>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彼得·德礼案教授及其夫人莲达·德礼案教授,于5月17日应邀到广东行政学院讲学。德礼案教授和莲达教授分别向行政学系师生讲《公共政策分析》和《人事管理理论与实践》,并和行政学系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探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行政学系师生普遍反映这两位美国教授讲课生动,有助于行政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