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将43例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训练4周,治疗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24 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每周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每周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膀胱容量和每次尿量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升高膀胱容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结合膀胱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针药结合、电针、中药3种不同疗法治疗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电针组和中药组各20例,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 MRS)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MENQOL)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3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MRS、MENQOL评分方面,针药结合组与电针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心脏不适方面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P<0.05);电针组在治疗膀胱问题方面优于针药结合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在治疗性问题方面优于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在治疗潮热汗出、失眠、情绪失控、易感疲劳方面,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绝经过渡期患者绝经症状方面,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肿瘤多属于良性肿瘤,如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1].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中是否全切肿瘤、是否损伤脊髓及椎板切除范围等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息息相关.本院2003-2006年有选择性地尝试了小骨窗切除椎管内肿瘤,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中枢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含量的远期影响,探讨针刀松解法的长效镇痛机制. 方法 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后3组复制模型,后两组再于模型复制后14 d分别给予电针和针刀松解治疗,连续治疗2周.模型复制后56 d采用断头法处死动物,快速取出腰段脊髓和下丘脑,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腰段脊髓和下丘脑cAMP、cGMP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腰段脊髓、下丘脑中cAMP水平及下丘脑中cGMP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针刀组腰段脊髓和下丘脑中cAMP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cGM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 针刀松解法长效镇痛作用的发挥,可能与中枢cAMP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35例。电针组患者接受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深刺,假电针组患者接爱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非穴点浅刺。于基线期、治疗8周末和随访12周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每周完全自主排便(complete 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CSBM)次数、自主排便(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SBM)次数,以及Bristol粪便性状(Bristol Stool Scale,BSS)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结果与基线期比较,治疗期和随访期两组每周CSBM次数均显著增加(P0.01),但电针组每周CSBM次数增加值显著大于假电针组(P0.01)。在随访期,电针组每周CSBM次数≥3的病例数增加率显著大于假电针组(P0.05)。在次要结局指标方面,电针组每周SBM次数和BSS评分增加值以及排便困难程度评分降低值均显著大于假电针组。结论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疗效稳定,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综合作用,即对心脑血管病、白内障、肾病等并发症有着特殊疗效.糖尿病并发症病变呈慢性过程,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是长期的,因此中药治疗尤显优势.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血管病变、肾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降血脂、改善血流变、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消除自由基、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分泌等来防治和延缓其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运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此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进展。文中就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形成机制、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和康复处理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残存分级标准评定两组脊髓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ASIA残存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电针结合激光与单纯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结合激光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臀围、股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腰围、臀围、股围、BMI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体质量、腰围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减肥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结合激光与单纯电针均对单纯性肥胖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电针结合激光在减少患者腰围上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substance P, SP)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0 g/L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 NS)组、SP组、电针组和SP+电针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NS组和SP组大鼠分别在MCAO后24 h蛛网膜下腔注射NS和SP,在MCAO手术同时进行电针治疗,SP+电针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于MCAO后24 h蛛网膜下腔注射SP.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法测定脑缺血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S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组和电针组在MCAO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SP+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SP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和SP+电针组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1).SP+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SP可增强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取穴廉泉、夹廉泉、翳风、风池,予以连续波,频率2 Hz.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6 d,连续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并观察"声嘶语謇"等9个症状积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可减轻吞咽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饮食和运动疗法对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针灸饮食运动组(治疗组)35例和饮食运动组(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的变化,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S)、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two lours plasma glucose,2h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和餐后2 h空腹胰岛素(postprandial two bours fasting insulin,2hFlNS)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食易饥、畏热多汗、口千舌燥和大便秘结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体质量、BMI及腰围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纽(P<0.01);治疗组FINS及2hFIN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电针结合饮食运动疗法治疗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并可同时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复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治疗组选用环跳、髀关、悬钟等穴位电针治疗.测定股骨头局部组织血流量,了解即时效应和2周后效应.结果:针刺后局部组织血流量即时效应显著减少(P<0.01),而经过2周治疗后局部组织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与调整局部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电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人力、使用安全和提高针刺疗效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日益广泛。电针有不同的刺激参数(频率、波型、电流强度、刺激时间等),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电针刺激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笔者对不同频率电针效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1实验研究1.1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30例,并与莫沙比利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胃轻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痞满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胃排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钳夹法复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2 d后对电针组大鼠“足三里”和“环跳”进行电针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分别在7 d和14 d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坐骨神经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rve growth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进行检测,同时在光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明显增加,最大诱发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明显加快,潜伏期明显缩短。病理检查显示电针组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空泡样变性减少,可见到施万细胞的增殖。坐骨神经中BDNF、NGF和GAP-43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电针治疗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可能与其上调BDNF、NGF和GAP-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其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上升幅度最大,已居首位。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近几年来应用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新药新剂型等方法治疗肺癌均有一定的进展,在稳定病灶、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其疗效,尚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就此作一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先进行残损分级评级,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芒针深刺八髎穴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指标、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尿日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增加,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增加程度及膀胱残余尿量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深刺八髎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疗效. 方法 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46只,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又分为6组不同穴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局部脑血流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分别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变化.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电针"人中、百会"和"曲池、内关"对急性脑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而电针其他组穴位疗效较差. 结论电针治疗急性脑缺血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