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作为四川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和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县的达县,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县,但同时也是一个财政穷县。1976年县市分家后,财政收入仅800万元,而且有县无城。面对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县,强农兴工,裕县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提前三年翻番的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综合配套”的思路,在基础差、无特殊政策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全县综合体改方案,不断探索改革,走出了一条“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再从农村到各个领域”的路子,使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组织经济工作、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关键.自1996年以来,我们邗江县通过鼓励大力兴办民营企业,加快乡镇企业改制,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中80%以上是民营企业,截至1998年9月底,民营工业产值35亿元,占乡镇全部工业产值的43.4%.根据我县民营经济起步相对较早,投入相对较大的实际,我们积极实施“三上两提高一加强”工作方针,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剂和重要支柱,我们祁阳县在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服务的前提下,还特别注重做好以下三篇大文章。一、从扩大改革开放入手,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创新机制,着力在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上下功夫。我们按照“公退民进、公有民营”的改革思路,打破行业、体制界限,通过破产、拍卖、“两个置换”等措施,全县共完成46家国有、集体企业“两个置换”改革,置换职工身份1.1万人,化解企业债务4.5亿元;98%的乡镇集体企业实现了民营化改造。二是主动出击,着力在提高民营经济外…  相似文献   

4.
大竹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贫困。然而,近几年来他们在省委、省政府和达川地委、地区行署的关怀帮助下,“坚持稳定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十分可喜的一步。1998年,该县工业总产值一跃为3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 38.87%;1998年工业实现税金达10812万元,占总收入的70.8%。今年 1—9月,全县国有城镇集体及股份制企业(按 1990价计算)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起,我们左权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兴县”发展战略,一方面下大力气对所属国有(集体)经济进行以“双置换、两集中”为核心的改制改革,另一方面又不失时机地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短短几年,全县非公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到去年底,非公经济在全县经济中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为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我们不断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到目前已在各级各类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66个,组建率达到了90%,有力地保障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落实“组织、指导、制度”三个到位,积极构建齐抓共管、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  相似文献   

6.
峨边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与省内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我们决心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把峨边建成乐山的“林业大县、水电大县、特色旅游大县、全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强县”。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我们确立了未来十年峨边的发展战略。一是经济增长目标:实现“高、超、赶、增”。“高”指GDP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  相似文献   

7.
发展工业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我们伊通满族自治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发展后劲不足。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发展伊通,振兴伊通,最重要的是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全县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20%。“十五”末,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从29%提高到38%。今年,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要增长22%,利润要增长…  相似文献   

8.
古蔺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资源分布不均、地区条件差异大、乡镇发展不平衡,过去对党建工作任务进行统一要求,考核“一刀切”,基础好的“不够吃”,基础差的“吃不了”。针对这一状况,去年以来,古蔺县根据不同乡镇和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党建工作的不同特点,在全县推行了基层党建“项目领办制”,按照经济工作的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党建项目建设,推进组织工作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制度建设上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作指导上,应做到“六个结合”。一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改革改制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使更多的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型为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一些有一定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与公有制企业进行参股、联营或收购某些中小公有制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7,(6)
作为全省发展基础较好的县,繁昌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发展的软硬实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坚持工业强县,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繁昌仍然是一个资源型  相似文献   

11.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巾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1995年“深化综合体制改革二十条”出台后,通过大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海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表现:一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四是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五是产品档次显著提升;六是经济牵动作用日渐突出;七是促进了国企、乡企改革的深化,加快了资本运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为不断提高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从1998年开始,抚松县委在农村、企业和机关党组织中,分别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立体”创建新格局,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农村,开展了创“五好”建“三村”和创“六好”建强乡活动。1998年初,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县委把“三创”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了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使创建活动在全县农村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科学规划,制定三年创建目标。创建活动一开始,县委便组织有关人员深人到全县18个乡镇和30多个村…  相似文献   

13.
昌图县域经济一度陷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困境。新一届班子成立后,确立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的发展思路。借由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14.
宁城县地处冀蒙辽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自治区人口大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宁城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培养出了宁城老窖集团这样一个优势企业,创出了“宁城老窖”这个名牌产品。这个八十年代初还是职工仅有200人,产...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油”)1998年重组以来,经过5年艰辛改革,从传统国企到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一员;从封闭性很强的国家石油公司到跨入世界石油企业10强,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重组、改制、上市、走出国门、走向规范……中油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也为我国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更新观念,制定全新战略中油重组后,按照中央精神,他们对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这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体制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深,“改制”已经成为太原市国有商贸企业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企业改制步履艰难,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有商贸企业改制;二是转变职能,因企制宜,以发展的眼光谋划国有商贸企业改制;三是盘活资产,安置职工,以发展的眼光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宜宾县针对国有资产低效运转、不断流失和企业缺乏活力、经营萎缩、亏损严重等现实,大胆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县级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全县经济的发展。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2.9%;国有工业实现利税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63%;财政收入完成8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乡镇企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24元,人均净增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生产如何应对挑战和冲击,这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近两年来,农安县以加入WTO为契机,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加快了同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向接轨。目前,全县有40多种农畜产品打入全国50多个市县和10多个国家与地区,被国家农业部和外经贸部批准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 农安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粮食产量曾连续几年排在全国的前列或首位,最多的年份高达50多亿斤,有“全国第一产粮大县”的称号。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作为战…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 ,国有企业改革仍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政企分开。“九五”时期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范围逐步扩大。据对 52 0家国家重点企业改制情况的统计 ,到 1999年末 ,中央管理的94家国有企业已有 38家进行了改制 ,部分改为多元持股的占 73% ;地方管理的 4 2 0家国有企业改制385家 ,整体改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占 4 7%。 52 0家国家重点企业有上市公司 2 57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还进行了母子公司体制改革。政企分开 ,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1998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与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相比,缺乏活力,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全国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辽宁特别突出。 辽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共126O多家,无论从固定资产、技术力量,还是从总产值、上缴利税,都占全省的绝大比例。这一大块不活,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发展,以至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逐步滞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数;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位次由第二退为“老六”:不仅没有发展成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本省的市场也反而被外地占领,成为外地的原材料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