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过去的一年,它的不平静时时牵动着海内外炎黄儿女的心,它有太多的大事、小事值得人们去回味、评判。对于新的一年,它已成为历史,而人民是公正的裁决者,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新的一年,人们有着太多的期待和憧憬,但无论收获如何,人民的选择仍是最重要的。我们相信,海内外炎黄儿女文明进程的脚步,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更扎实,也更值得自豪。对于读者的期盼,我们奉献出的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新改版。本期内容以人物为中心,兼及社会、经济、文化诸热点,您将看到———本刊记者解读中国商圈重量级人物黄如论,通过他的梦想与爱心,带您…  相似文献   

2.
史利 《海内与海外》2005,(10):80-80,F0003
中华兵圣孙子及他的《孙子兵法》不仅载入炎黄青史,驰誉海外,而且已成为人类共同瑰宝。它的影响泽及世界古今,泽及政治、经济、文化,例如美国对伊战争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阿富汗战争中中情局官员汉克,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奉为法宝,以间谍战、金钱战获得大胜。  相似文献   

3.
《玛雅文化》一书由胡春洞先生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 6月出版。除“前言”“文献代号”“结束语”“参考书目”“译文表”外 ,正文共 4章。全书共 172页 ,14.9万字。胡春洞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多年来 ,他对玛雅文化研究情有独钟 ,曾发表过《光辉灿烂的玛雅文明》等论文。本书的副标题是“论玛雅与华夏文化同源”。作者经过 2 0年的探索和研究 ,得出结论认为 :“玛雅、华夏同根的证据是全面的、成系统的 ,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 ,因此 ,可以说是科学的、可信的。”作者还认为 ,炎黄近支亲系抵达美洲已有 50 0 0年 ,对此 ,应加…  相似文献   

4.
鸟图腾崇拜在越南图腾崇拜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其起源对于我们了解原始越南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发展程度及其与我国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旧石器时代,越南本土土著居民及东亚大陆先民在各自生活的地域中从事原始采集渔猎时都形成了鸟类自然崇拜观念。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东亚大陆的先民在往南迁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鸟类的崇拜。这些移民在到达今天的越南红河流域以后,与当地土著在共同的原始劳作生产中最终形成了越南的鸟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往往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究中印两国,更多地看到中印发展中的排他性、对抗性、竞争性和消极因素,较忽视对文化、文明的研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印文明,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对两国发展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强调发展中印同质文化的重要性,提出构建亚洲共享文明的理念,指出中印崛起,不仅有利于中印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将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英兰 《东北亚论坛》2007,16(5):116-120
在清代,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多个民族(满、汉、蒙、朝等)三种经济文化(渔猎、游牧、农耕)并存且互动的格局。这一民族格局并非是静态,各个民族在保持自身传统的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又不断碰撞、交融,大致经历了满化、汉化,最后形成了东北地区民族多元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中国为家,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执中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的伟大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叫中国呀?假如你答不上来,或者,说得牛头不对马嘴,那就太跌份了。  汉字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根。可是,自古以来,我们教学汉字,只教这个汉字怎么写,怎么读,如何造句就了事,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如果,要问一句,这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这么读呢?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因为,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是文而不化。其原因,出在文化…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国一些作家创作所暴露出的时代性的阙如令人吃惊,体现在作品的主导意象上,是把对现实的批判和抵抗建筑在回归自然和传统儒文化价值上。但是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程角度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不可能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的思想智力资源,返回田野更是绝无前途的倒退。当代作家应深刻把握转型期中国社会和生活的本质,汲取超越于农业文明之上的先进的思想文化资源,致力于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 学。被他认为是“日本南方异国情调”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 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 一致, 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 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能被斩断的反证。违背西川满的初衷 的是, 其台湾民俗文学文本客观上变成了“文化殖民”神话的证伪书。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集深途的思维、奥秘的哲学、灿烂的文化、伟大的发明创造和集约化经济之大成的结果。遥远的古代如此,即使20世纪末叶的今天亦是如此。玛雅文明,曾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摧操明珠而载于史册。2000年前,在北美危地马拉彼德克斯贝顿热带丛中,生活着土著民族玛雅人,他们勤劳骁勇,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和玛雅文化。公元300—700年间,是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他们修建了可与古埃及相媲美的金字塔,构筑了由12米深护城河围成的一座座宏大的城堡和精美的宫殿,发明了至今无人破译的象形文字、计算精确…  相似文献   

11.
转眼之间,新世纪翻过了一个十年。这十年,我主要从事辽宁省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时常走出国门,时常请外国文化使者来访,结交了许多中外朋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置身中外文明的大观园,耳濡目染,我对外国的一些文化,从新鲜到喜欢;对中国的优秀文化,从喜欢到热爱。走近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从道义角度还是从科学角度来看 ,拉丁美洲思想史无疑都应该以印第安文明为开端。这一文明中的思想内容既包含世界各地区早期文明共有的因素 ,更带有本地区的鲜明特点。印第安文化是仍然存活的文化 ,对于印第安文化的态度 ,不仅涉及正确评价历史 ,清除殖民主义文化偏见的影响 ,而且关系到现存印第安人的命运以及拉丁美洲文化建设的方向 ,乃至宏观的世界文化前景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中国的手工业、工艺品、园林建筑、戏剧小说、哲学伦理等,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风采,赢得西欧人的青睐,在欧洲引起了中国文化热。由于中国产品不断涌进西欧市场,且物美价廉,对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建立,中国自然经济停滞不前,使得文化格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书迅     
《海内与海外》2006,(12):54-54
叶志如先生、叶秀云女士贤伉俪所撰学术力作《石室文集》近日由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包括“求知、探秘、问史、情趣”四部分内容,其中多有清廷大内秘档中的珍贵史料,精彩纷呈,饶有新意。《石室文集》叶志如先生、叶秀云女士均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作为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国考古文化编年,中华文明应始于公元前3000多年,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但传统的文学史观中华文明史只是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考古学的物证也是把距今4000年前的文化作为文明的起点。那么,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考古物证究竟在哪里呢?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在苦苦地探索着。一个理想、一个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们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里程,终于在1980年代,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撩开了红山文化的面纱,发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追寻到了中华民族的根。  相似文献   

16.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17.
解读西方乃是东方国家始终不变的现代性主题,也是西方现代性向整个世界拓展的历史背景下赋予非西方民族不得不面对的一大主题。就在这样的冲击与解读的循环往复之中,西方民族的话语以一个现代性的霸权的形式不断地冲击着旧有的文明体系,旧有的文明体也不得不发生自我裂变,或者是颠覆自身文化传统,将自己编人到欧洲普遍主义的“文明”历史之中;或者是采取着演绎的方式,回归自身传统,走向与西方的对决。  相似文献   

18.
彭俐 《海内与海外》2013,(11):49-50
如果老子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如果其学说没有对后世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就没有必要用每一个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独立思考的眼光来审视其入其作。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华 文化发展史, 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互作用、融会贯通、共同进步的历史。只有 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特征以及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关系, 才能深 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世居穆斯林的人口比例相当高,尽管今日的车臣等穆斯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人却很少提及伊斯兰教文明,在俄罗斯人的认知中缺少穆斯林的概念,穆斯林并没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没有成为文明冲突的一方。在俄罗斯学者的笔下,穆斯林只有“鞑靼人”、“山民”和“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穆斯林文化是落后的,习俗是古旧的,是终将被东正教或工业文明取代的。这种对穆斯林认知中存在的缺陷也是俄罗斯棘手的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