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予欢 《黄埔》2011,(3):28-30
顾祝同从黄埔教官起步,而成为黄埔嫡系重要将领,素有驭将之才声誉。他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八年,履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统军扼守江南重地闽浙赣数省,创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其为八大金刚之一,列名五虎上将,被称誉为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相似文献   

2.
陈予欢 《黄埔》2011,(6):32-34
陈继承在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将领里面位列八大金刚之中,其军政生涯同源于黄埔军校,并以完整军校学历且长于教育、为人宽厚被誉为黄埔儒将。其随军赴台不久即办理退役,晚年仍存故乡情谊,思乡心切未忘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3.
1924年8月9日上午,正在韶关督师北伐的孙中山,突然收到了香港的紧急密报。他拆一看,才知广东商团头子陈廉伯,通过香港德商全隆洋行秘密向西欧订购的一万多支枪械与六百六十多万发子弹,伪装在一千一百多个箱子里,已由悬挂挪威旗号的丹麦商船哈佛轮运抵广州。情况十分紧急,远水救不了近火的  相似文献   

4.
余齐昭 《黄埔》2006,(4):36-38
1924年,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于黄埔。他曾五次到黄埔军校,对此地可谓情有独钟。但当时留下的几幅照片流传至今,却存在着说明错误。  相似文献   

5.
陈予欢 《黄埔》2011,(4):26-29
国民革命军上将钱大钧,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武装起义活动,致力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其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黄埔军校创建时期有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6.
凤介生 《黄埔》2014,(2):78-81
正1926年两广统一后,李、白、黄派人到广州学习黄埔军校办学模式和经验,双方协商后由军委会决定在南宁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简称南宁军校,以李宗仁为总负责人,此后双方无实质往来。南宁军校共办八期,第一任校长俞作柏系李宗仁任命,此后历任校长均由广西当局任命,白崇禧兼任过其中四至八期的校长。从办学开始,南宁军校就拥有自己的校训和校歌,不采用黄埔本校的校训和校歌。南  相似文献   

7.
夏世铎 《黄埔》2012,(1):31-32
我参加空校的笔试、体检合格后,还通过口试。记得主持口试的负责人是黄埔一期毕业的王叔铭,他当时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我那时还不满20岁,面带稚气,他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问我:“你很年轻来考空军,你父母赞成吗?”我毫不犹豫地刨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我有志抗日.父母就是不赞成,也阻止不了我。”王叔铭听了微笑着点点头,似乎表露出满意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陈予欢 《黄埔》2013,(3):48-50
王宗山是黄埔军校初创时期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史载资料对于他在1924年筹备黄埔军校,以及参与组建黄埔校军均有记载与颂扬。笔者依据史料将其生平事迹汇集成篇。一、早年留学,参与军机王宗山(1897-1977)原名登云,别字宗山,后以字行,陕西醴泉人。1897年2月14日生于醴泉县下南宁村(今礼泉县骏马乡下南  相似文献   

9.
李岚 《黄埔》2006,(3):40-40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学生共645人。 由于当时各省都在军阀统治下,只有广东省可以公开招考,因此特在上海设了招生委员会,由军校筹委会委托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代表,包括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回到各地通过两党地方组织推荐介绍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前往上海报名的约有500多人,分两次考试,共录取200人,发给路费再次赴广州参加复试。广州则在1924年3月27—29日举行招生考试,共1200余人参加。因蒋介石在沪末归,入学考试委员长由李济深代行。考试委员有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  相似文献   

10.
“余一生无私产亦不知有私产,私产者即我唯一之黄埔军校耳!”这是蒋中正自述他对黄埔军校深厚情感的言语。蒋先生得以崛起中国,确实也是从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是“联俄容共”策略下的产物。成立初期,学校体制参考苏联红军,课程也是由苏联顾问指导(除强调战法与技能外,更重视政治教育),此外,苏联还提供一些财政、人力上的支持。这批军校生是孙中山先生为建立革命武力,以谋统一中国的基石。蒋先生依靠这一支子弟军完成了东征与北伐,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逐步攀升为国民党领袖级人物,超越党内同盟会时代的老同志,如汪精卫、胡汉民等。党军一体是创校初期黄埔的特色。廖仲恺是国民党的代表,也是当时军政府的财政委员,军校的庞大开销常靠他支持。据记载,有一次军校未能凑到伙食,面临断炊,当晚需到廖仲恺处拿三百块钱,买米运到黄埔,第二天才有饭吃。类似的困窘还有武器不足,“当时兵工厂的厂长还是我们革命党的一个党员。他奉大元帅的命令才偷偷摸摸地用两三个月的苦心偷了五百支步枪给我们黄埔军校”,可谓筚路蓝缕。但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影响黄埔师生的干劲,随后的两次东征与北伐都是以这支军校师生为主力。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时候,我除了上课、做实验之外,养成了"泡"图书馆的习惯。在美国,我"泡"在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查阅、抄录保存在那里的蒋介石日记。来到台北,我仍然喜欢"泡"图书馆。台北最大的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就在中正纪念堂对面。已经是第七次去台湾的我,对台北熟门熟路,乘坐捷运到中正纪念堂站下车,很方便就可到达。  相似文献   

12.
于阳春三月的台北观看来自广东省话剧院演出的《与妻书》,是在一个并不十分专业却很有专业水淮的“新舞台”剧场里。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3,(3):44
1949年12月,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黄埔军校也随之结束了在大陆的最后一期——黄埔军校第二十三期。黄埔军校史专家陈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档案资料,以及采访得来的数百名当事者的口述资料,以第二十三期学生的军校生活和起义为基本线索,于1992年写出此书并出版(当时书名为《黄埔军校在大陆的最后一期》),后多次在海内外印刷和再版。该书展现了大陆即将全部解放时国民党政府、黄埔军校的历史巨变和成都的社风  相似文献   

14.
建华 《台声》2001,(1):35-35
由台湾历史博物馆、高雄市立美术馆、时报文教基金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等联合主办的“李可染艺术世纪大展”于11月3日至12月5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盛大展出。本次“李可染艺术世纪大展”由旅日华侨李海天、黄天才等先生发起,由羲之堂具体承办,共收集海内外作品125件。其中64件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提供,其余61件展品,则来自包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的私人收藏,汇集了画家自30年代至80年代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李可染艺术世纪大展”在台湾引起轰动,参观人流络绎不绝,展厅内人头攒动,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为期一个月的展…  相似文献   

15.
6月17日,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统战部联合召开的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向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到会的黄埔同学,并通过他们向海内外黄埔师生及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他希望海内外黄埔同学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黄埔精神,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加伦,1889年11月19日出生在俄国的雅罗斯拉夫里省巴尔欣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本名瓦西望·康斯坦了诺维奇·布留赫尔,加伦是他在中国的化名。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传奇式的英雄,红军的优秀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列宁近卫军著名军事政治活动家,曾被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发第一枚红旗勋章。加伦曾历任师长兼政委、集团军副司令员、驻军司令员、军长兼政委等职,转战各条战线,战功卓著,  相似文献   

17.
赵振英     
《黄埔》2012,(5):10
赵振英,男,1917年出生,95岁,北京通州人。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十四期十总队。毕业后曾任国民党五十四军排、连、营长,国民党新六军十四师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42年在广西桂林陆军大学参谋班六期学习。1945年9月9日以少校营长军衔,带领全营官兵负责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