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内在机理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华 《求实》2008,(Z2)
汉语别称词的文化特征包括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两个层面. 与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群体组织和制度规范等显性文化特征不同的是,所谓隐性文化特征是指汉民族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及其文化结构,包括思维方式、心理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人伦观念、致知途径等等,尤其是指以语用主体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和价值取向等作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制约新疆民族传统文化转型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贺萍 《实事求是》2003,(4):55-57
所谓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塑造着民族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民族传统文化指的就是民族文化过去的文化模式。(张文勋等主编《民族文化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凝聚在大学校园里一届又一届大学生身上和物品或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总体。寝室文化既有对衣食住行等的使用组合方式,又有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的交际方式,主要通过大学生寝室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并由寝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环境革命、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等催生了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更加追求精神消费、共生性、个体性、多样性等特点。要从营造消费文化、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全面完善生活方式内容等方面创造现代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要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旅游观光等方面。文化消费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本文根据宁波文化消费的现状,从产品供求、政策环境、发展机制、消费意识、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宁波文化消费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郭红梅 《先锋队》2013,(26):49-50
企业文化,也被称作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全体员工共有和衷心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每一  相似文献   

8.
刘金祥 《唯实》2012,(2):91-94,61
推动文化创新是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化创新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念创新、文化思维方式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形式创新、文化业态创新和文化传播手段创新等维度。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受乡村文化价值认同语境、价值认同形成经济基础、价值观念传播手段和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认同的主体性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乡村文化价值认同面临着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文化价值认同的价值引领、厘清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关系、构建认知、情感、态度相结合的价值认同路径,可以有效促使农民形成乡村文化价值共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开发"和"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中两种常见的文化态度。前者认为文化是建筑、服饰、手工艺品、歌舞、仪式、习俗等可开发的资源,贫困的原因是文化主体缺乏开发文化、发展旅游业的市场意识和能力。后者认为文化是知识水平、科技水平、公共文化设施、生活观念、生活方式,贫困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科学知识缺乏、文化设施匮乏、传统落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束缚。两者对贫困的诊断相同,都认为贫困的  相似文献   

11.
界定党建文化的内涵,必须明确党建文化的主体、形成、内容与作用方式等基本要素与党建文化的本质.党建文化是传承性与变革性、排他性与开放性、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具有塑造政党文化形象、改革政党建设方式、提升政党执政能力、凝聚政党内外力量、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党建文化的建构与发展,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是展示社区居民精神风貌的民心工程.也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作为城市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社区文化在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民族文化、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促进社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建设变得日益重要。文章利用问卷星和SPSS软件,通过调查发现,新时代高校普遍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与建设,传播与建设方式多种多样并得到大部分大学生的认可,新时代高校已经或正在形成先进文化凝聚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总体建设还不足,方式方法创新还不够,先进文化传播与建设还不能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还未能形成系统体制机制等。建议从构建系统的体制机制、构建先进文化平台、融入课程体系等方面加强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继宣 《新视野》2012,(1):106-109
思维方式的革新是培育创新文化的关键。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苏联模式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思维方式的巨大革新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政策变革,推动了包括文化艺术和精神文明在内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迅速发展。借助有利的政策环境、发展条件和建设势头,不断革新思维方式,一定能更好地培育和促进文化创新、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八路军文化,包括八路军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优良传统等。八路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先进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人民军队及其战略战术规律性的科学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改变了文化的呈现方式、传递方式和转换方式,其所带来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正重塑着整个社会,同时也作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必要且重要的。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从顶层政策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育及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神圣性、传承性和丰富性等显著特征。中原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打造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根基,中原文化价值体系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精髓,而且中原文化携手周边文化共同繁荣。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中原文化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尽管中原文化与各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但是,中原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极为深广。因此,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原文化充当主体,能获得最广泛的认同。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中原文化理应发挥核心与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下的输入式文化公共品供给面临着资源闲置、供需错位等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本土化实践是突破这一困境的重要方式。基于山东博山的田野调查,分析乡村文化建设本土化实践的特点、意涵、机制和效果。研究发现,乡村社会本土性文化资源是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以其为载体开展的乡村文化建设具有文化外延丰富、参与主体广泛、组织成本微小等特点。具体实践机制上,基层政府在分类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思想引领和组织再造对乡村社会本土性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改造,具有回应农民文化需求、引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村落共同体意识等文化建设功能。重视乡村社会本土性文化资源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质是在尊重城乡农民文化需求差异基础上的一种包容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传播平台。网络的日益普及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由此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学教育与校园精神文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一定区域的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中有着强大影响力的精神力量.集中反映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构成学生富于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广义上的校园文化.即一切由历届师生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校园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正如文化人类学鼻祖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所说.文化包含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