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逻辑起点对于一门科学或学科的确立、发展和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它是学科建设和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治安学没有实质性的发展或突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逻辑起点。在反思已有治安学逻辑起点存在的偏误的基础上,将治安学的逻辑起点置于公安学大系统中研究,按照逻辑起点五个方面质的基本要求,对公安学与治安学的逻辑起点进行严格的论证,创新性地将公安学逻辑起点定为"危害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与事(案)件",将治安学的"基因"内核及其逻辑起点定为"危害或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与事(案)件"。  相似文献   

2.
逻辑起点对于一门科学或学科的确立、发展和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它是学科建设和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治安学没有实质性的发展或突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逻辑起点。在反思已有治安学逻辑起点存在的偏误的基础上,将治安学的逻辑起点置于公安学大系统中研究,按照逻辑起点五个方面质的基本要求,对公安学与治安学的逻辑起点进行严格的论证,创新性地将公安学逻辑起点定为"危害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与事(案)件",将治安学的"基因"内核及其逻辑起点定为"危害或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与事(案)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治安学二级学科身份的正式确立,治安学获得了法定的学科地位。对治安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准确确定治安学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基本范畴,清晰界定治安学学科性质,科学构建治安学学科框架体系,对治安学学科建设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警察学基础理论学科理论体系,应由本体论和专门理论两大部分所构成."治安"所以能成为警察学基础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是因为它是该学科最高级的概念,警察是"治安"的主力和专职力量,"依法"是警察"治安"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安全是警察"治安"的次要属性和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5.
治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治安学理论及其体系的构建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严重制约了治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构建治安学理论体系需要着力提高对治安学具有理论的前提性认识,明确确定治安学逻辑起点以解决治安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强化治安学理论以我为主、中西结合以解决治安学理论及其体系的本土化(中国特色)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治安秩序理论仅作为治安管理学的一个理论问题研究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治安学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治安秩序理论、治安管理理论和治安问题理论都是从属于治安学的并列子学科,是治安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支柱,治安秩序理论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7.
检察学范畴体系不仅构成了检察学理论体系的骨架和核心内容,而且在结构、层次以及反映研究对象的深刻程度等诸多方面决定着检察学理论体系.构建检察学范畴体系必须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等科学方法.检察学范畴体系的逻辑要素包括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检察范畴是检察学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依次为检察监督、检察权、检察职能和检察规律范畴,检察制度是检察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终点.构建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制度是我国检察学范畴体系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8.
治安学已具备公安学下二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即:研究对象从属于公安学,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社会有较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但存在与公安学关系不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人才培养目标过窄、研究相对封闭和专门学术平台缺乏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治安学学科建设应探讨秩序与安全的关系以明确治安学在公安学中的地位,构建开放的治安学研究体系以摆脱治安业务思维的限制,加强治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以指导治安实践,拓宽治安学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以提供学术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治安教材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学是公安学的支柱学科之一,治安教材建设 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重新编写治安教材必须要认真总结治安教材建设经验,理清治安教材建设基本思路,按学科建设要素来构建治安教材体系,廓清治安学理论层次,体现本、专科培养特色,以治安学为基点构建治安教材的理论框架,规范治安学概念、范畴和基本假定,形成治安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判断,完成治安学科建设由工作理论体系向逻辑理论体系转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学和治安学的交叉学科,治安史不仅应当严格在史学规范下进行研究,同时更应依托于学科规范,进一步立足于当代治安学所定义的"治安秩序"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特性作用下的动态构建视为治安史的主要研究范畴。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全方面地结合形成过程中的长时段共性及过程中偶现的"断裂点"作为研究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和系统地对历史治安现象作出符合客观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构建公安政策学学科,是公安学学科丰富和发展的需要,是公安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公安政策实践科学化的需要。公安政策学是以公安政策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公安政策是指特定的政策主体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规范公安工作的行动准则和行动方案的总和。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一般公共政策的共同属性,也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如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时效性、攸关的利益性和武力的强制性。公安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未建立,所以有关公安政策的理论成果十分鲜见,对公安政策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十分有限,从而造成公安政策在实践上疲于应付的局面。构建公安政策学学科体系,可以从基础理论、过程理论和实证研究三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民爆公共安全课题是通过对民用爆炸物品引发的公共安全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民爆公共安全规律的科学。因此,民爆公共安全的现象、本质、规律成为民爆公共安全的研究对象。而民爆公共安全研究对象的具体化就是民爆公共安全研究的内容,它主要包括民爆本体研究、民爆公共安全现象研究和民爆公共安全对策研究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治安学学科研究与建设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上的不成熟和学科构成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对警察教育的推动和对警察实践指导作用的发挥。究其根源:一是对治安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治安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基础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14.
要克服治安学边缘性和交叉性等发展不成熟的缺陷,必须要诉求哲学,治安哲学的建立有利于学科专业槽的建立,有利于在治安学领域形成理性思考的氛围,最终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治安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治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是上海公安机关为适应在动态治安形势下,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促进派出所警务运作机制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提高派出所动态管控治安能力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牢固确立派出所作为综合性战斗实体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符合上海特大城市特点的新型派出所警务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对学科和公安学科建设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公安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的意义,即公安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公安实战工作的现实诉求。进而提出了以科研为载体、改革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优化师资、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等加强公安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公安人才应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均属EQ素质的范畴。对我国公安院校毕业生EQ的调查、分析、比较,发现我国公安人才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特别EQ素质存在较严重缺陷。为了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公安高层次人才,公安院校对开设课程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要拓宽公安学科的知识领域;二要改进“两课”教学的方法;三要加强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力度,使其内化为学生高尚人格的营养素;四要改革警体训练,在练“体”的同时注重练“心”,使公安院校的学生成为EQ素质和IQ素质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公安机关执法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可称之为执法"黑洞".主要有四类表现执法程序上的随意性;执法手段上的违法性;执法裁定上的主观性;执法形象上的趋劣性.究其原因不外乎四种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外界压力的左右;激励约束的缺失以及整体素质的不均衡.执法"黑洞"的存在,严重影响公安机关乃至党和政府的形象,制约了公安机关职能的充分发挥,必须采取过硬措施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9.
一流警察院校创建的核心在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包括:整合、凝练学科建设理念,做好学科建设规划,促进学科结构优化平衡,强化公安学科特色,学科建制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侦查与侦查学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安机关(横向)侦查机构的设置和案件管辖分工应遵循积极整合、抑制分化的原则,(纵向)侦查体制的确立和职能定位则应遵循明晰事权性质、分级负责的原则;刑事侦查的方针应修订为:依靠群众,依托基础,注重协作,依法办案;刑事司法改革的推进和证据立法的完善必将给侦查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应积极应对挑战,确立与现代法制相适应的新的侦查观念;物证鉴定体制应实行相对意义上的侦鉴分离,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侦鉴分离;侦查学以观念层面的本体基础理论、原理层面的本体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作为其科学基础,因此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