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人有许多优点,但由于认识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产生缺点和错误.我们理当本着爱护青年的精神,精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批评性谈话则是说服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是批评一个人或一件事,"说得好,使人笑;说得不好,使  相似文献   

2.
石肖然 《学理论》2012,(29):122-123
由于信息系统故障以及支配人员无意的失误造成的电子代理人意思表示错误是电子交易法律问题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所谓电子代理人的意思表示错误,就是电子代理人作为交易工具所表现于外的意思表示与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不一致。因意思表示错误而带来合同的效力问题适用外观主义抑或是意思表示主义需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右的或“左”的错误,从认识论上讲,是主观不符合客观的一种反映;从政治态度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上讲,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态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实践中的不同意见以至偏差,要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不要随意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或右。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和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所以面对客观实际,就会得出正确与错误两种不同的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对于人们的实践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认识,反映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走向胜利。反之则只能  相似文献   

4.
经过去年春夏之交在我国发生的动乱和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曝乱,以及去年秋冬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动荡,回顾一下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思想,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毛泽东的晚年,在指导思想上犯有“左”的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作了结论。这一《决议》是完全正确的。今天我们需要在这一《决议》的指导下,对毛泽东晚年的一些思想作具体分析:对于其确实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抛弃;对于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确实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则应当继承、借鉴;对于其一些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的,则要加以分析,吸收其正确袍部分,剔除其错误的部分。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论述,就是应当很好地加以研究和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东屏 《理论视野》2012,(10):11-14,25
实践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评价实践的正确与否要有标准,虽然实践目的是判断实践成败与否的标准,却不是判断实践正确与否的标准。判断实践的正确与否只能用价值标准。事实上可充当价值标准的东西很多,于是就应有一个终极价值标准。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将生产力视为判断实践的终极价值标准,但这个观点其实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经常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攻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胡说我们国家不讲"人权","不把人当人".他们振振有词,好象抓到了什么把柄似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权"?他们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什么是"人权"?对"人权"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作历史的具体分析.所谓"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政治家认为这种权  相似文献   

7.
赵乃军 《学理论》2009,(14):236-237
任贤使能则事业兴,贬贤弃能则事业衰,这是古今通鉴。选何种人,怎样用人,实质上是思想政治路线的反映,也是一种风气导向。比如,起用像魏征、海瑞、王安石这样的人就导出反腐倡廉、革除旧弊、广开言路和从善如流的政风。反之,起用阳奉阴违、溜须拍马的小人和贪赃枉法的败类,就表明当局已经同流合污,政局岌岌可危。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对政风乃至对整个社会风气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群干群关系是党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定,同时也影响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是否健康发展。当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这些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方法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四月中旬召开的“全球中学校长研讨会”上,东道主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起用本校十多名教师当翻译——一名专业翻译也没请! 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一是尊重了人才,起用“没见世面”的教师,本身就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二是知人善任,用教师作教育方面的翻译,其专业术语不会比一般翻译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上了马,思想政治工作要下马;现在是经济工作的春天,思想政治工作的秋天;发展经济靠按经济规律办事,用政治去领导经济工作是“左”倾错误的流毒。这些说法显然是十分错误的,按照这个观点办事,是不可能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我们过去在经济工作上犯的错误,主要问题并不在于用政治去领导经济,而是政治本身犯了“左”的错误,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对待错误,是毛泽东十分重视的问题。他不仅从哲学的高度深刻论述了错误的"难免"性及其两重性,要求我们必须"争取错误犯得最少",必须善于将错误导向正确,而且明确提出了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与此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勇于自我批评,勇于承担错误的责任。所有这些,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错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2.
会用人,是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作好工作的必备条件.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更是如此.企业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竞争.技术竞争,关键在人才.管理一个现代化工厂,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甚至几万人,如果企业领导者事必亲躬,再能干也无济于事.因此,现代化企业,必须大胆起用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又有革新精神,勇于开创新局面的各种专用人才,组成一支推行现代化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的新型干部队伍,才能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世界现代化的进展使人的素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代高素质新人的拥有量与起用量已成了全球经济文化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社会实践决定的。但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种中介,那就是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在人类历史上,社会交往活动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基本形式。两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人的素质的提高都有直接的制约。在现时代,开放式社会交往活动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关鍵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曾经掀起一股“再认识”热,无论什么问题都提出再认识,尤其比较集中的是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等等。其中有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乘机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优越,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这当然是极其错误的,必须给以批判。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就前一段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来说,存在三种不同态度: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二是错误的再认识,甚至成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场所:三是模棱两可的再认识,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清对社会主义再认识问题上的是非界线,坚持正确的再认识,克服错误的再认识,抵制借口再认识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此人太拘板,欠灵活;那人又过分活泼,不够严肃……”这是一些领导在议用部下时,常感“头疼”的问题。其实,这类“头疼”完全是自找的。因为它错误地将人的个性特点都看成了缺点。正如“千人难合一面”一样,由于生理遗传因素以及社会生活经历的不同,人的个性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人爱动、有人喜静;有人直率,有人深沉。这些不仅不能说是缺点,相反,倒为我们创造多彩的生活提供了条件。舞台上倘若都是卿卿“小生”,姣姣“花旦”,又怎能演出那么众多壮观的戏剧。所以,有人问及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从政经验时,他回答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人生隽语     
《民主》2017,(7)
<正>邓伟志:给探索中的错误"贴封条",等于给正确"上镣铐"。上了年纪的人会有体会:谁没有把正确当错误的经历?左的、右的都要听。左、右是可分的,又是很难分的。你站在右的左边,他是右;你站在右的右边,他就是左了。这里有个屁股坐在哪里的问题。翻开历史就能明白,尊重差异能使人聪明。兼听则明,偏听偏信会让聪明人变得愚蠢,使得不说假话的人也只能撒谎。  相似文献   

17.
人是错误之本,也是错误的主体。人一出生就意味着错误和痛苦的开始。人生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选择性的错误,是父母给予的错误,是必须承担的错误,是非常乐意的错误,是十分美丽的错误。人生最大的与幸运的错误就是来到这个世界上,人天生与错误有缘。正因如此,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发生错误的过程,只有到生命体结束,错误才能真正终止。即便是伟人、领袖、导师、圣人、上帝等同样也概莫能外。何况凡夫俗子、黎民百姓怎能没有错误呢。所以,错误无法回避,更无法拒绝。因此,我们自己一定要善待错误,把错误作为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当成良师益友看待…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提高,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人的道德滑坡现象,据此有人得出了整个社会道德退步了的错误结论。但是如果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衡量社会道德进步与否的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巨大进步,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并存。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所拥有的哲学素养深厚与否,反映着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其对人生思考理解的深度,也决定着其人生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与缺乏必要的哲学素养有很大关系.加强大学生的哲学素养的培育,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加深了对青年的理解,但淡化了他们的缺点。对青年中“走向叛逆、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呐喊,不作具体分析,缺乏积极的引导,而是一味地捧。似乎只有青年是代表进步的、要求改革的,而其他人则是守旧的、保守的。甚至青年的某些弱点和缺点也被理解和宽容。少数青年人存有的信仰危机,被认为是有“忧患意识”,爱国热情高;两代人之间的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