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7,(11)
正1927年11月,"三湾改编"后到达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尤其是攻下了湖南省东部的茶陵县城后缴获颇丰。战斗结束后,军领导给每个干部发了1块银元作为零用钱。时任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当然也不例外。当时,1块银元可是了不起的"家当"。罗荣桓小心翼翼地把这块"宝贝"放在了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收藏着。两个多月后,又一次战斗打响了。当时敌我双方交战激烈,罗荣桓正准备带领战士们冲锋时,突然感到胸前像是被重重打了一拳。但  相似文献   

2.
他受命组建红星炮兵营 1934年九十月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在错误军事路线影响下连连失利,中央红军陷入了困境,情况十分危急.此时,中央决定北上,作战略转移.当时海涵正在红军大学参加毕业考试.有一天,突然接到班主任通知,叫他带上行李,立即去红军总部报到.当海涵带着行装去总部报到时,王稼祥主任正在门口等他.王主任把他让进房子里开始问寒问暖,后来开宗明义地说:"前方很紧,这你晓得,没有更多的时间谈情况了,中央军委原准备组建炮兵学校和工兵学校,从前方调来一些骨干和学员,有1100多人,除了伤病员外,还有900多人,中央决定战略转移,学校不办了,决定把这些同志组建成红星炮兵营,由你去当政委,你先到四局叶剑英局长那里接受具体任务,然后尽快赶去组编部队,做好转移准备."  相似文献   

3.
陈海涵,福建上杭人,1914年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长征中任红军总部直属“红星炮兵营”政委,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二营教导员,四师十团政治处总支书记、主任、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著有《在彭总指挥下》、《“V”用铁血铸成》等回忆录。目前,陈海涵夫人陈逊给本刊寄来陈海涵将军在长征中的一些故事,特别是他为罗荣桓找野菜情节,读来生动感人,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荣桓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衡东县荣桓乡南湾村(原衡山县鱼形南湾)人,我国十大元帅之一,党的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萧华和罗荣桓,一个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帅,他们最初相识在中央苏区的红土地上.虽然在年龄上相差14岁,但在30多年的并肩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可以说既是良师益友,又亲如兄弟手足.萧华对于罗荣桓怀有深厚的感情,生前常常说他是在罗荣桓同志亲自教育下长大的,罗荣桓同志手把手地教会他怎样做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血染的银元     
1949年12月的一天中午,怀化县芦阳区政府机关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区税政所长赵旭,这个还扎着两根羊角辫的22岁小姑娘接过了话筒。“由于部队西进,土匪乘机猖狂起来。赵旭,你那里情况怎么样?”来电话的是赵旭的丈夫戴平,县民政、税务、行政科长。“我们刚从土匪窝出来,没事……”“为支援二野和保护金库,现通知你立即解款回县城,有困难吗?”“没有。”赵旭从戴平那急迫的话中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怎么样,身子骨吃得消吗?”戴平知道赵旭已怀孕5个多月,他的话里不无担  相似文献   

7.
访问人:毛泽东对罗荣桓评价很高,在元帅中是少有的,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的? 黄 瑶:据我了解,他们开始接触的时间是秋收起义以后,大约在文家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罗荣桓同叶重开率通城农民自卫军参加秋收起义。9月19日部队到达文家市集合。次日清晨,毛泽东对全体官兵讲话,提出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要找个地方休整,回来再打长沙。毛泽东讲了很多道理。这对于当时为起义失败不知如何是好的罗荣桓来说,感到像久渴之后饮进了甘泉。这是罗荣桓第一次见到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以政治坚定,原则性强闻名于全党全军。 1930年,毛泽东任命罗荣桓为红一方面军第四军政委。原来,红四军军长林彪这个人优点明显,缺点也突出。优点是打仗灵活而不夹稳重,擅长出奇制胜,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也  相似文献   

9.
周书羽 《湘潮》2018,(2):33-36
正毛泽东曾写过很多诗词,但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并不多,其中一首情深义重的悼诗就是《吊罗荣桓同志》。在将帅云集、群星璀璨的年代,毛泽东竟写下"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对罗荣桓的深厚友情和非凡器重。提起罗荣桓,毛泽东多次称其为"老实人",还说"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应当就是他赏识罗荣桓、将其看作"一辈子共事的人"的重要原因。老实的精神品格,伴随了这位开国元帅的戎  相似文献   

10.
<正>罗荣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他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致力于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功勋卓著,被誉为“政工巨匠”。在日常生活中,身为高级干部的罗荣桓以高度自律的作风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和家人不搞特殊化,以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觉悟与修为,树立了优良的家风。  相似文献   

11.
赖文毅 《学习导报》2010,(20):43-43
最近读《罗荣桓传》,深为其博大的襟怀、崇高的品格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折服。他不愧为我军政治工作者的光辉典范,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  相似文献   

12.
林彪打仗很稳重也很灵活,是一个擅长出敌不意,打敌人伏击战的军事家.但个性很强,高傲自狂,听不进别人对他的批评,别人很难和他合作共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届党代表、政治委员都与他搞不好关系.即使象罗荣桓这样一个善于忍让、谅解,在非原则问题上有容人度量的好政治干部.也无法  相似文献   

13.
罗荣桓元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贯与战士同甘共苦,受到战士们的衷心爱戴与尊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1 红军时期,罗帅的勤务兵王东保是个孤儿,没有读过书.有一天,罗荣桓同志亲切地问他想不想学文化,小王回答想学.罗荣桓同志高兴地说:“学了文化,可以懂得很多道理,更好地干革命.”从此之后,他无论工作多忙,总是挤出时间手把手地教小王写字;并且边写边给小王讲解.他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述农民为什么穷,地主为什么富,革命就是要推翻人剥削人的旧制度.这些循循善诱的教导,就象把小王的心打开了一扇窗户,照进了真理的阳光.罗帅还对小王的学习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作业本上有错字就耐心地给予纠正.在罗荣桓同志的悉心教育下,王东保进步很快,逐渐能够写标语,并学会了油印文件和宣传材料.当罗帅看到小王写的标语的时候,非常高兴地说:“小鬼,进步不小啊!”  相似文献   

14.
正罗荣桓元帅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他经常告诫自己和家人,一个革命者想的应该是怎样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不能因为地位不同了、身份变了就要求额外的照顾和特殊的享受,搞特殊化。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战争年代,罗荣桓经常是四海为家。在井冈山,风餐露宿、曲肱而枕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到后来则是中央根据地内的祠堂、茅舍,长征路上藏民的牛屎房,陕北的破窑洞,沂蒙山的庄稼院,都曾是他的栖身之所。长期在险  相似文献   

15.
<正>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帅星,是唯一一位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是唯一一位在国内上过大学的元帅。对于这位早逝的元帅,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他都有评价: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老实人。邓小平说:罗荣桓是个厚道人。江泽民说:罗荣桓家风严谨。  相似文献   

16.
班佑伏击战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罗荣桓随三军团四师某营官兵艰难跋涉,胜利地走出草地,到达了班佑附近。长征开始时,罗荣桓为八军团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后,担任三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还任过总政巡视员。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党中央调罗荣桓回一军团任政治部副主任。在毛尔盖,中央政治局召开重要会议,严肃批评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继续北上。罗荣桓本应跟一军团行动,由于毛泽东有要事找他和罗瑞卿商量,一时无法追上一军团大部队,便随三军团4师某营一起行军。他和战士们…  相似文献   

17.
李崟 《党史天地》2009,(1):11-14
罗荣桓元帅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近半个世纪。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他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十大元帅中,毛泽东如此眷顾不舍.罗荣桓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8.
刘洁 《世纪桥》2010,(18):38-38
<正>毛泽东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一名指挥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舞台上。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紧张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旗下都聚集了一批足智多谋的人才,他们在毛泽东指挥下南征北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是一所培养高、中级政治工作军官和理论研究骨干的高等学府。它是1956年3月16日,以军事学院政治系为基础成立的,院长由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任。 1985年12月,政治学院与军事学院合并成立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作为单独一所军队院校虽然不存在了,但30年来,它为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