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中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的cpsF基因和CAMP因子的cfb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人工感染罗非鱼组织样品检测,建立了快速检测无乳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仅无乳链球菌能扩增出cpsF和cfb两条特异性条带,而海豚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鮰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无条带检出;经敏感性试验,最小模板检出量为7.632×10-2ng/μL;同时对30尾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肝和肾组织中细菌DNA进行双重PCR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检出的阳性结果一致。证实,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优点,适用于对罗非鱼等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2.
从患出血病罗非鱼的血液、肝、脾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经动物回归和理化试验鉴定,确诊嗜水气单胞菌为罗非鱼出血病病原;用分离菌制成的饵料吸附型疫苗进行田间试验,免疫组罗非鱼保护率为87.1%,未免疫组存活率为59.9%,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魔芋葡甘寡聚糖(K-GLMOS)和瓜胶豆半乳甘露寡聚糖(CB-GAMOS)作为鱼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替代品的可能性,将270尾同塘同规格的尼罗罗非鱼鱼种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喂商品罗非鱼种料;K-GLMOS组和CB-GAMOS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000mg/kg的K/GLMOS和CB-GAMOS.饲喂28d后,观测...  相似文献   

4.
毛圆科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虫卵孵化试验对乌鲁木齐地区四个羊场饲养的羊感染的毛圆科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两个南山羊场的虫卵孵化半数抑制度(ED50)分别为0.002和0.050μg/mL,两个屠宰场育肥羊场的ED50分别为0.270和0.293μg/mL,屠宰场育肥羊场的ED50远大于世界兽医寄生虫学促进协会推荐的0.100μg/mL.结果表明,该地区羊场存在抗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毛圆科线虫,而且抗药性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试管肉汤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病鸡进行治疗试验,内服3 d,2次/d.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茵的最小抑茵浓度分别是3.2μg/mL和1.6μg/mL;以氟苯尼考40 mg/kg和氯霉素40 mg/kg体重给鸡(每组40只)内服后,对大肠杆茵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7.5%和55.0%,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95.0%.  相似文献   

6.
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并制备金标垫。将吸收垫、喷涂有抗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金标垫及样品垫组装成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嗜水气单胞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用灭活细菌与血清混合的模拟检测样本测定试纸条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显示:试纸条对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13种常见病原菌没有交叉反应,与嗜水气单胞菌有特异性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105CFU/mL,检测时间小于5min。所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适用于基层临床生产推广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头孢喹肟对大肠杆菌防突变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喹肟对大肠杆茵的最低抑茵浓度;用肉汤法富集了大肠杆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喹肟对大肠杆菌的暂定防突变浓度(MPCpr)及防突变浓度(MPC).结果显示,头孢喹肟对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的MIC和MIC99分别为0.125 μg/mL和0.1 μg/mL;MPCpr和MPC分别为0.5μg/mL和0.256μg/mL,MPC/MIC99比值为2.56.头孢喹肟对50株大肠杆茵临床分离株的MIC90和MPC9分别为0.2μg/mL和0.8μg/mL,MPC9/0MIC90比值为4.说明头孢喹肟限制大肠杆茵耐药突变的能力很强,ATCC25922的选择指数(SI)仅为2.56,临床分离株的SI为4.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及其致病机理,用凡隆气单胞菌(8×107 CFU/mL)分别以浸泡和腹腔注射的方式感染斑点叉尾鮰,于接种后第1、2、6、12、24、48、72和96小时剖杀采样,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并采用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凡隆气单胞菌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显示,浸泡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首先在鳃检测到阳性信号,6h后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在肝和脑中也有少量阳性信号被检出;腹腔注射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即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肝中也检测到阳性信号,而鳃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两种感染方式阳性信号在各组织器官内的分布相似,主要出现在肾、脾和肝的吞噬细胞内、血管内、坏死区域、细胞间质区域以及少量实质细胞内,引起多器官的充血、出血、全身性炎症及变性和坏死,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检出量逐渐增多,肌肉、心脏、肠和眼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结果表明,凡隆气单胞菌感染途径多样化,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鳃进入斑点叉尾鮰机体,肝、肾、脾是主要的感染靶器官,靶器官的损伤是造成斑点叉尾鮰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改良的McCoy’s 5a培养液(含 3 mmol/L L-谷氨酰胺、1 g/L BSA、29 ng/mL睾酮、2.5μg/mL转铁蛋白、100 ng/mL胰岛素和4 ng/mL硒),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250μL培养液条件下,研究了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 3种不同浓度(4、6、8 IU/mL)NGF对体外培养的d<60μm腔前卵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体外培养10 d时,3种不同浓度NGF组的d<60μm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直径平均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对60μm130μm的腔前卵泡作用不显著。同时,不同浓度的 NGF显著提高了d<60μm腔前卵泡的发育率。  相似文献   

10.
对7头健康猪按随机交叉设计经单剂量(2.5×104U/kg)内服吉他霉素原药及其微囊制剂进行了药代动力学试验。血浆样品经磷酸氢二钾溶液碱化、无水乙醚提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原药t1/2ka=0.23h±0.05h,t1/2β=6.43h±2.38h,tmax=0.65h±0.17h,Cmax=6.97μg/mL±1.40μg/mL,AUC=19.98mg/(L.h)±8.16mg/(L.h);微囊制剂t1/2ka=0.55h±0.16h,t1/2β=10.63h±3.73h,tmax=1.25h±0.23h,Cmax=7.97μg/mL±1.63μg/mL,AUC=36.24mg/(L.h)±6.15mg/(L.h)。吉他霉素原药在猪体内吸收较快,但其微囊制剂分布更广泛并消除较缓慢。对猪肌肉、肝和肾等添加吉他霉素标样后均采用0.2%偏磷酸-甲醇萃取后过SCX小柱用甲醇抽提吹干,脂肪加标样采用正己烷除脂后用甲醇反萃取减压蒸干。采用HPLC法测定组织浓度。结果,各组织在0.05~6.4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吉他霉素在各组织中回收率均大于65.38%,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56%和4.60%,检测限为0.05μg/g。结果表明,此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猪组织中吉他霉素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