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主导:《基本法》对香港政府体制的民主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孔武 《岭南学刊》2008,30(1):117-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设计了行政主导的政府体制以落实港人治港,然而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意基础。由于选举方式和政治团体的参与程度的差异,立法和行政的关系没有理顺,行政主导的政府体制受到挑战。主要官员问责制的导入在香港政制发展进程中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夯实行政主导的民意基础,加强行政与立法的良性互动,保障香港民主制度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祖国,使香港政制发生质变。港英殖民主义政制是一种典型的行政主导型政制,同时又辅之以众多的咨询机构。在这种政制下,香港华人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功效感薄弱、功利色彩浓厚。根据“一国两制”原则建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则彻底废除了殖民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港英政制,但也借鉴了它的某些特点。因此,基于这种政制的香港华人的政治参与,受到基本法的根本保障,既体现了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又从香港的实际出发,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香港的民主,提高香港华人的政治参与程度,保持和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香港基本法》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设计的政治体制是行政主导制,但行政主导制在一定程度上仅停留在制度层面,行政长官依法施政不顺。香港行政主导制的实施路径需要创新。包括调整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提高政府的政党性;调整政府与立法会的关系,适度平衡两者的权力;调整政府与法院的关系,增强行政长官对释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美国非政府组织在香港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影响香港的政治发展。他们进行广泛的政策倡导、做出细致的政策评估,深入渗透香港社会。美国非政府组织在港活动的实质是帮助香港"反对派"扩大社会生存空间,促使香港在未来为中国大陆树立"民主样板"。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香港社会的民主政治和选举走向成熟,而且也使香港逐步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主流价值,但也有以下不利之处:不利于香港政制稳定发展;阻碍《基本法》第23条关于国家安全立法的落实;有损中国在香港的主权与治权。香港是具有国际政治经济"二元特征"的地区,在这一特殊条件下,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在港活动客观上强化了香港的"两制"特征,但是挑战了"一国"原则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香港政治体制从港英政制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的转型,是香港脱离英国管治、转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方面,对于香港主权回归和繁荣稳定意义深远.1香港政制转型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政制转型不可动摇的指南.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并通过  相似文献   

6.
香港、澳门、新加坡行政主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效决策的需要,行政主导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的政治现象。由于社会条件的差异,各国各地区行政主导的类型和表现不同,绩效不一。本文对香港与澳门、香港与新加坡的行政主导作比较研究,从政治制度、政府运作、社会条件等不同角度探求了不同形式行政主导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国以至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洗中国人民蒙受了150多年的民族耻辱,值得所有炎黄子孙共同庆贺。届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将取代施行了多年的港英政制,香港政制实现转型。认识并巩固特区政制变得日益重要,尤其在当前港督彭定康试图大改香港政制破坏政制衔接并进而为香港回归设置障碍之时。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发展与政制发展构成了一种互动性关联。本文从国家政制层面,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政治解释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制架构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党制度,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二是政权制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民主制度,主要是政治协商制度;四是自治制度,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是和平统一制度,"一国两制"。这五方面,构成了中国现代化政治发展的政制架构,也是"中国特色"最本质的内容。开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新境界,就要坚持、完善并发展这些政制架构,在更高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现代化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政省直管县改革日益成为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历史必然。实践表明,在推进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过程中,"传统官僚制"对其制约作用明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行政区划改革特别是行政省直管县改革更多的是在结构层面对整个国家官僚制系统的一种优化,也是"传统官僚制"的一次自我救赎。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传统官僚制"进行理论剖析,以问题为导向,探求"传统官僚制"对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具体制约方面,以期达到破除"传统官僚制"的流弊,改造并超越为与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理性官僚制,祛除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障碍点,从而顺妥推进行政省直管县改革。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英联合声明中中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及对这些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从香港的历  相似文献   

11.
在香港政制架构内,行政长官非政党背景的规定,使任何政党都不能获取最高行政权。香港政党无论是处于履行监督政府职责的考虑,还是应付选举的需要,都需要与政府唱对台戏,但为了反对而反对显然缺乏理性。香港政府与支持性政党之间需要加强联系,双方相互依赖的互动会造就香港特色的政党政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政制发展一直是香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处理香港政制发展问题,本质上不是要不要发展民主,而是要不要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办事的问题。我们认为,严格遵循基本法的规定,才能够妥善处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普选"是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和立法会普选。行政长官普选可能带来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制度的改变、罢免行政长官制度的增设、行政长官政党身份限制的取消,乃至对中央与香港关系提出新挑战。立法会普选可能导致功能组别制度的终结、立法会议员的专职化、分组计票机制的消失、立法会舞台更加重要。"双普选"也可能导致行政和立法的关系发生变化:一是行政主导体制受到冲击,二是两者的紧张关系会有所缓解。"双普选"还将影响香港政党政治:政党舞台扩大,政党角色凸显,政党功能完善,政党立法完备。实行"双普选"之前,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落实一系列措施,确保香港的稳定以及中央与香港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日本社会意识历经忠诚于天皇制、忠诚于企业和向个人化发展等阶段。从日本历史传统看,国家主导的"行政的公共性"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从作为文化的社会意识看,日本人传统的以协作团体主义为实质的"集团主义"存在于社会深层,助推了公共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结构变迁,在城市,原有的“单位制”小区居住模式已经逐渐被“组合制”小区居住模式所替代。“组合制”小区居民,都在不同的单位工作,共同居住在一个小区,工作与生活不同构。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组织进行动员,使业主所关心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并能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深圳南山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先生曾根据香港的政治、经济与行政关系,把香港1997年回归前的体制特征归纳为“行政吸纳政治”。它是一个过程,政府把社会中精英或精英团体所代表的政…  相似文献   

16.
后发国家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推进政治发展,确立自己的制度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性总结出政制发展的四种模式,即政制演化说、政制设计说、政制模仿说和政制移植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发展的治理困局及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有机系统包含了活动载体、价值规范及精神意义三个层面。当下的乡村文化治理,"行政主导"治理模式的城市化、项目化、任务化突出导致文化活动载体与价值意义的断裂,使自身陷入功利性、封闭性和技术性治理之中。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必须推动乡村文化的"协同治理"模式,并实现多个路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2,(1):65-65
省环保厅以"四减五制"为突破口,以"两最"为目标,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真功,治庸问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审批事项在"少"字上下功夫。治庸问责工作开展以来,省环保厅迅速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活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现在执行的,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备案事项等进行集中清理...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等法律文件,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化、具体化。鉴于行政长官职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香港基本法等法律文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任职条件作出严格规定,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行政长官的参选人不得在外国有居留权,行政长官的参选人不得具有政党或政治团体身份,以及行政长官的产生最后须经中央政府任命。这些规定的背后都有深刻原因,目的分别是要维护国家主权,保持行政主导制和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在诸多悖论中面临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难题。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问题的关键。以公共性和可调拨性两个维度对行政资源做类型划分,行政资源配置模式可以概括为科层模式、市场模式、合作模式与混合模式。追求行政效率要求行政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从粗放向集约转换,而基于行政公平价值诉求则要求实现行政资源配置从精细化走向精准化,精准化兼顾精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