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共"七·一三"宣言发表于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1927年7月13日。"七·一三"宣言的发表,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新政策的开始,将中国革命推向了土地革命的新阶段,标志着陈独秀右倾错误政策的终结,宣告了革命力量在土地革命旗帜下的重新集结。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拓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结晶。井冈山精神对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研究井冈山精神的论著,对井冈山精神的提出与形成、内涵与基本内容、历史意义及价值启示等方面问题作了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井冈山精神需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井冈山精神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经济发展“两步走战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毛泽东的“两步走战略”发展为“三步走战略”,更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它是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发出的一个庄严的宣言。毛泽东、邓小平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构划了一幅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探索解决中国革命战略问题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蕴含着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一般方法论特点:坚持把战略问题的研究与思想路线的探索相统一,坚持一般规律和特殊道路的辩证结合,坚持历史经验与现实国情的有机结合,坚持依靠实践、依靠群众。毛泽东解决中国革命战略问题的一般方法论思想,从根本上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划清了与“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本界限,对于中国革命战略的正确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米克荣 《工会论坛》2003,9(5):61-61
近些年来 ,学术理论界对“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出版了许多专著。郭桂英教授等主编的《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书 (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出版 ) ,对“探索”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着力点 ,特别是在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上、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发展上 ,评价和说明毛泽东的“探索” ,是这部书研究问题的一个特点。这部书对毛泽东“探索”的研究 ,避免了某些片面的评价 ,注意了完整、全面地把握和说明。全…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社会特殊矛盾、社会结构、农村阶级的深刻分析,坚定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新道路,并在井冈山进行了具体的实践,这是中国革命进行独立实践探索的起点。在井冈山,毛泽东把枪杆子、农民队伍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井冈山是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的首创基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之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阐明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毛泽东不仅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而且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文章还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根据他们所处的阶段都对此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尽管毛泽东晚年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发生过偏差和失误 ,但他在科学判断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和肯定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之路。毛泽东科学的知识分子政策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会议记录看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发言次数最多,时间最长,针对当时中国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具体标准,提出秘密环境下党组织应建立全国交通网。这是这次紧急会议提出的挽救中国革命最符合实际、最具体、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反映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重大转折关头的过人胆识和探索精神以及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人才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经由党的集体智慧的探索,革命群众的实践而产生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中国传统的古老文明撞击和革命性改造的结晶。毛泽东人才理论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具体化和实践化、时代化和系统化了;毛泽东的人才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探索了社会主义变革时代的人才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才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一、给毛泽东的人才理论与实践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位。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人才理论实践对马克思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二、关于统一战线的地位  1.“法宝说”是对统一战线战略地位的最精辟的概括。  理论界一致认为,“法宝说”是对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的最精辟概括。“法宝说”的依据是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提出了“三大法宝”的论断,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并且强调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个论断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结…  相似文献   

12.
“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从五四到现在,八十年中,在历史转折的几个重要时刻,纪念五四提出过一些什么新的认识、新的要求?对此,作一番大跨度的考察,可以粗略地反映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步伐和进程,并且从中探讨纪念五四的当代意义。一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上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俄国革命爆发,怒涛西迈,转而东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时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挥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以及党执政后的建设建树了伟大功绩。党中央和毛泽东以其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实践、理论创新和精神风貌,培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暨中国企业高峰会在珠海举行“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论坛”时,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先生应邀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非公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演讲。本文摘编自萧灼基先生的演讲内容。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问题 ,就是中国革命的同盟军问题 ,是关系到中国有无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 ,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否成功的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毛泽东领导党确立的统一战线 ,其历史之长、经验之丰富、理论之完整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罕见的。本文拟从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统战理论发展、贡献的角度作一粗浅的概括。贡献之一 ,在农民问题上把农民看成“同盟军”、“主力军” ,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在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中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初期,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郭化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郭化非参加过万安暴动和湘赣边革命实践,赞同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他结合学习党的六大精神,对井冈山斗争进行研究,1929年10月写成《中国革命之路》。他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实质是政权割据,是中国目前新的革命之方式;认定武装斗争(割据)最终目标是要夺取政权;提出完成政权割据的重要任务,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共产主义文化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尤其可贵的是,面临种种困难,他仍坚信革命一定会最终胜利。《中国革命之路》丰富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三大法宝”思想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在经验积累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为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承“三大法宝”思想,并根据时代变化具体运用,既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对我们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大命题。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排除党内外的各种困难坚持了这一正确道路,最终率领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道路坚持以及道路自信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当下的工作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20年8月我国第一个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它的传播,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论基础。至新中国成立,《宣言》共出版了七个中译本。《宣言》的广泛传播,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重新出版《宣言》七个版本的影印本。对于学术和理论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央历代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毛泽东、邓小平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在人才问题上作了大量有益探索,形成了丰富的人才观。毛泽东的人才观是在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中形成的,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但其晚年的人才观也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左倾"问题。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人才观的正确原则和精神,突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毛泽东人才观,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